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舞蹈艺术的创新研究
2025-10-03 09:59:30 责编:小OO
文档
舞蹈艺术的创新研究

    摘要:舞蹈?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但是,创新不但是表现新的主题,采用新的舞蹈动作,而是在于艺术的拓展。舞蹈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需要舞蹈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提高对于传统舞蹈的传承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对于舞蹈艺术的创新能力。本文从语言、色彩、音乐、题材与服装五个方面,对于舞蹈艺术的创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舞蹈;艺术;创新;研究 

  一、语言的创新 

  舞蹈语言具有风格性,例如:芭蕾舞、汉族秧歌舞、蒙古族舞蹈以及维吾尔族舞蹈等。芭蕾舞与其他的舞蹈的创编一样,需要舞蹈语言风格的传承与创新。从素材到语言的输出,这是舞蹈创编的重要话题。在舞蹈的创编中把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提炼与创新,从而转化为舞蹈作品的语言,这是我们创新的过程。 

  舞蹈的创编要探寻与素材息息相关的题材,然后将这些素材创新为舞蹈作品的语言。创新必须准确,要追求故事情节、人物思想感情与情绪变化的准确性,动作指向、力度幅度、空间与时间、表达的准确,也就是说舞蹈作品语言要能把事情的发展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广大观众,同时要用舞蹈动作进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就是舞蹈结构、舞蹈语言和舞蹈表达。 

  舞蹈语言只有创新,才能使舞蹈艺术科学发展,但是创新的要具有准确性。不准确的创新是事倍功半。我们从成功创新的舞蹈作品中可以感悟到具有准确性创新的科学性。 

  二、色彩的创新 

  色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元素,色彩与人类历史的发展一样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运用色彩的民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舞蹈艺术的不断创新,色彩被运用于舞蹈艺术之中,揭示了舞剧的情节变化,推动了舞蹈艺术的科学发展。 

  在《色彩构成》理论中,红色象征着热烈与冲动,是强烈的色彩,红色能够让人的血液循环加快。同时,红色常被用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识物的用色,因此,人们在某些场合一看到红色标识,就会感到警告与危险的含义。但是,张艺谋将红色大胆地运用于舞剧之中,使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色寓意深刻,不但突出了舞剧的主题思想,而且使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内容美与形式美形成了完美的统一,具有揭示舞剧主题,成为舞剧画龙点睛的重要之笔。在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向观众预告着女人们危险的到来,预告着女人们的命运将被封建社会的血流所淹没。而且,乔宅里的红色让观众不禁联想起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血腥战场。红色促进观众在芭蕾舞剧无声的表现中,感悟到了“血雨腥风”的情节的变化与发展。而舞剧中不断出现的暗灰色则像一条条枷锁,牢牢地锁住了女人的身体,使她们无法抵抗、难以脱身。冬天的白雪又预示着乔宅的冰雪无情,女人之间争斗也像飘的白雪一样越演越烈。因此,色彩在舞蹈艺术中的科用,可以科学推动舞蹈艺术“更上一层楼”。 

  三、音乐的创新 

  舞蹈与音乐是形影不离的艺术。只有将音乐科用于舞蹈艺术之中,才能使舞蹈艺术具有“灵魂”,更加生机勃勃。以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音乐为例,在导演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前,导演张艺谋与作曲家陈其钢进行了一系列的沟通与交流,他们收集了大量的中国京剧、民歌、民间曲调与打击乐的音乐元素后,科学融合现代音乐的诠释方法,将形式多样的音乐元素创新运用,例如:唢呐声、洗麻将声、家丁乱棍声、京戏的吊嗓声、二胡与大提琴的音乐声,这些创新融合成为一体的音乐,使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多姿多彩。这些音乐元素共同汇聚成为一个“百家争鸣、美不胜收”的艺术大舞台。 

  四、题材的创新 

  中国的芭蕾一直在探索芭蕾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创新融合之路,力求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芭蕾作品,例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沂蒙颂》、《草原儿女》、《祝福》、《林黛玉》、《黄河》、《梁祝》、《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这些舞蹈作品在芭蕾舞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科学地运用了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舞的元素,运用写实和浪漫相结合的模式,将剧情进行了芭蕾化的创新。这些创新对于我们国标舞也具有借鉴意义。 

  吴晓邦和戴爱莲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为舞蹈动作题材,运用中国武术的动作为舞蹈语言,在题材、体裁与表现方法上进行了创新。例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将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进行了创新。舞蹈《义勇军进行曲》与《游击队歌》是抗日时期的舞蹈作品,这两个舞蹈抒发了同名歌曲反映出来的抗战激情,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吴晓邦、戴爱莲大师舞蹈题材的创新,奠定了我国舞蹈的创作基础,他们创新的指导思想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反映时代和人民的呼声;二是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新创编方法,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因此,其他的舞蹈创编也应该深受启发,而且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前行。 

  五、舞美服装的创新 

  舞美服装是舞蹈作品中的画龙点睛之笔,舞蹈作品中服装的科用对于渲染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诠释作用。我们从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服装运用的大胆创新中,可以感悟到:中国旗袍在芭蕾舞剧中的首次运用,不但没有影响到演员的动作表现,而且给观众以不一样的新感觉。旗袍在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科用,不但烘托了故事的主题,而且突出了剧中人物的身份与生长的年代,给观众留下了以往芭蕾舞剧无法给予的新形象。旗袍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服装。在世人眼中,旗袍就是中国女性服饰的象征。封建礼教束缚的环境里,妇女外露曲线是不行的。旗袍在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比喻了封建社会束缚下的女性形象,同时,也为舞剧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是芭蕾舞创编创新的案例,旗袍的创新运用成为芭蕾舞剧中的亮点,在芭蕾舞剧服装的创新运用方面首开先河。 

  舞蹈艺术的创新促进了舞蹈艺术的丰富多彩与繁花似锦。舞蹈语言的创新使舞蹈艺术变得多姿多彩;舞蹈艺术中色彩的创新运用为舞蹈增添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舞蹈艺术中音乐的创新运用烘托了故事情节的变化;舞蹈艺术中舞美服装的创新运用使舞蹈艺术更加内涵丰富;舞蹈题材的创新推动了舞蹈艺术的科学发展。因此,舞蹈艺术只有创新,才能走近广大大众,才能激发大众欣赏舞蹈艺术的兴趣,才能不让观众在观看舞蹈作品时犯困。总之,舞蹈艺术只有创新,才能在艺术的大舞台上经久不衰,才能大繁荣、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矫立森.中外芭蕾舞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2]于洋.张晓韩.色彩构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 

  [3]姬英涛.从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看中西方舞蹈的结合[J]四川戏剧.2011.6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