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电气控制柜的安装方法
2025-10-03 09:45:47 责编:小OO
文档
电气控制柜的安装方法

一、电气元件的安装按照电气元件明细表配齐电气设备和元件,安装步骤如下。1. 掌握线路工作原理的前提下,绘制出电气安装接线图。

2. 检查电气元件的质量。检查电气元件外观是否完好、各接线端子及紧固件是否齐全、操作机构和复位机构的功能是否灵活、绝缘电阻是否达标等。

3. 底板选料与剪裁。底板可选择2.5~5mm厚的钢板或5mm 厚的层压板等,按电气元件的数量和大小、摆放位置和安装接线图确定板面的尺寸。

4. 电气元件的定位。按电气产品说明书的安装尺寸,在底板上确定元件安装孔的位置并固定钻孔中心。选择合适的钻头对准钻孔中心进行冲眼。在此过程中,钻孔中心应保持不变。

5. 电气元件的固定。用螺栓加以适当的垫圈,将电气元件按各自的位置在底板上进行固定。二、电气元件之间导线的安装1. 导线的接线方法:在任何情况下,连接器件必须与连接的导线截面积和材料性质相适应,导线与端子的接线,一般一个端子只连接一根导线。有些端子不适合连接软导线时,可在导线端头上采用针形、叉形等冷压端子。如果采用专门设计的端子,可以连接两根或多根导线,但导线的连接方式必须是工艺上成熟的各种方式,如夹紧、压接、焊接、绕接等。导线的接头除必须采用焊接方法外,所有的导线应当采用冷压端子。若电气设备在运行时承受的振动很大,则不许采用焊接的方式。接好的导线连接必须牢固,不得松动。2. 导线的标志:在控制板上安装电气元件,导线的线号标志必须与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相符合,并在各电气元件附件做好与原理图上相同代号的标记,注意主线路和控制线路的编码套管必须齐全,每一根导线的两端都必须套上编码套管。套管上的线号可用环乙酮与龙胆紫调和,不易褪色。在遇到“6”和“9”或“16”和“91”这类倒顺都能读数的号码时,必须作记号加以区别,以免造成线号混淆。导线颜色的规定参见下表。三、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对于负载为长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其导线截面积按用电设备的额定电流来选择;当所选择的导线、电缆截面积大于95mm2时,宜改为用两根截面积小的导线代替;导线、电缆截面积选择后应满足允许温升及机械强度要求;移动设备的橡套电缆铜芯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2;明敷时,铜线不应小于1mm2,铝线不应小于2.5mm2;穿管敷设与明敷相同;动力线路铜芯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5mm2;铜芯导线可与大一级截面积的铝芯线相同使用。对于绕线转子电动机转子回路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可按以下原则:1. 转子电刷短接。负载启动转矩不超过额定转矩50%时,按转子额定电流的35%选择截面积;在其他情况下,按转子额定电流的50%选择。2. 转子电刷不短接。按转子额定电流选择截面积。转子的额定电流和导线的允许电流,均按电动机的工作制确定。四、导线允许电流的计算1. 反复短时工作制的周

期时间Tlt;=10min,工作时间tGlt;=4min时,导线或电缆的允许电流按下列情况确定。截面积小于或等于6mm2的铜线,以及截面积小于或等于10mm2的铝线,其允许电流按长期工作制计算。截面积大于6mm2的铜线,以及截面积大于10mm2的铝线,其允许电流等于长期工作制允许电流乘以系数0.875/(^1/2)。为用电设备的额定相对接通率(暂载率)。2. 短时工作制的工作时间tGlt;=4min,并且停歇时间内的导线或电缆能冷却到周围环境温度时,导线或电缆的允许电流按反复短时工作制确定。当工作时间超过4min或停歇时间不足以使导线、电缆冷却到环境温度时,则导线、电缆的允许电流按长期工作制确定。五、线管选择线管选择主要是指线管类型和直径的选择。

1. 根据敷设场所选择线管类型。潮湿和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内明敷或埋地,一般采用管壁较厚的白铁管,又称水煤气管;干燥场所内明敷或暗敷,一般采用管壁较薄的电线管;腐蚀性较大的场所内明敷或暗敷,一般采用硬塑料管。

2. 根据穿管导线截面积和根数选择线管的直径。一般要求穿管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绝缘层)不应超过线管内径截面积的40%。白铁管和电线管的管径可根据穿管导线的截面积和根数选择,参见下表。

六、导线共管辐射原则1. 同一设备或生产上互相联系的各设备的所有导线(动力线或控制线)可共管敷设。2. 有连锁关系的电力及控制线路导线可共管敷设。3. 各种电机、电气及用电设备的信号、测量和控制线路导线可共管敷设。4. 同一照明方式(工作照明或事故照明)的不同支线可共管敷设,但一根管内的导线数不宜超过8根。5. 工作照明与事故照明的线路不得共管敷设。6. 互为备用的线路不得共管敷设。7. 控制线与动力线共管,当线路较长或弯头较多时,控制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动力线截面积的10%。

七、导线连接的步骤分析电气元件之间导线连接的走向和路径,选择合理的走向。根据走向和路径及连接点之间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导线长度,并将导线的转弯处弯成90度。用电工工具剥除导线端子处的绝缘层,套上导线的编码套管,压上冷压端子,按电气安装接线图接入接线端子并拧紧压紧螺钉。按布线的工艺要求布线,所有导线连接完毕之后进行整理。做到横平竖直,导线之间没有交叉、重叠且相互平行。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