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浙江省衢州二中2013届第二学期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2025-10-03 09:49:56 责编:小OO
文档
浙江省衢州二中2013届第二学期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切磋(qiē)      殒命(yǔn)        排难解纷(nán)    阐发(chǎn)

B.夹杂(jiá)    豁免(huò)      撑天拄地 (zhǔ)     打量(liang)

C.包扎(zā)     刷白(shuà)     有的放矢(dì)     符合(fú)

D.挑拔(tiǎo)     勖勉(xù)        乘虚而入(chèng)  勒石(l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四川雅安天全县李永刚家里常备装满救生物品的背包。他和记者说,自己准备未日背包的动因是至少有两个亲戚都讲述过他们吃死人肉熬饥荒的经历。

B.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成为一次人数最多、参与国最多的盛会。包括中国在内的遗产委员会的成员国及其他谛约国组织的代表以及观察员将出席这届会议。

C.作为中航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制造厂的一名80后钳工,方文墨用自己的双手打磨出航空零件的精度,更用一名航空蓝领青年的志向与毅力,打磨着自己的人生精度。

D.《欢笑歌》歌唱的就是天真的“欢笑”,自然之间是和谐融洽的,到处笼罩着“祥和之气”,就连人和自然也成了心心相映的挚友:粼粼水波和着人们的甜美的歌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认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不足挂齿。

B.它那体裁,短短的,不相连络的一段一段的,最宜于给病人看,力乏时不妨少看几段。

C故都,这苍然的老城,既素朴又华贵,既博雅又大方:包罗万象,而万象融而为一;细大不捐,而巨细悉得其当。

D城中村改造是造福一方百姓的民生大实事,但当地不应不顾财政实力,大拆大建,尽做往脸上贴金的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中国这个“酱缸哲学”的国度,优秀必然导致集体的仇视。历史固有观念的传承,中庸哲学的熏染,利益共同体的结合,张灵甫这颗将星过早地陨落了。

B.江西省九江学院瞄准电子商务的低门槛特点,在商学院大面积开展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践课堂,指导学生们开办网店,学生的成绩按照网店的交易量、网店的装潢等多个指标评判。

C.4月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科学集市”在浙江省科技馆举行。集市由果壳网和浙江省科技馆联合主办,汇集了“3D打印技术”、“菠萝发电”等趣味科学实验和发明十分精彩,吸引不少市民参观。

D. 我们不要忘了,道德也有力量。这种力量往往在细微之处,在宏大叙事的疏忽之处,悄悄地影响着历史的进程,改变着历史的成色,决定着历史的性质,创造着历史的正面价值。

5. 将下面4个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句意)(4分)

①社会反对作品所欲传达的理念、不了解其意义、不喜欢作品所叙述的事实等原因都会造成冷遇。

②冷遇是社会对伟大作家的报偿。

③曹雪芹、施耐庵等伟大作家都曾受到过冷遇。

④冷遇小则焚书,大则作者遭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一句广告,点滴温情,许多店铺的招牌或玻璃上常常能看到一些话语,它不仅是绝妙得对顾客延揽,也是在触摸心灵的温情与悸动。如:

某咖啡店:世界太寂寞,进来喝咖啡。

某照相馆:留住瞬间的美好,汇聚一生的缘分

请你分别给以下两个店铺写两句广告词.(4分)

花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健身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2013年4月4日晚,演员成龙连发4条微博,表示正在考虑将自己20年前购买的十栋安徽古建筑中的四栋,捐赠给一所新加坡大学做教学之用,甚至坦言,“几乎有冲动想把其余那六间也捐给他们。”一时间,网络上争议四起。

针对成龙捐楼的做法,你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国学的不同内涵及其继承发展

范美霞  何志钧

①当下的国学热可谓方兴未艾,各类国学培训班、国学论坛随处可见,幼儿读《三字经》、小学生读《论语》也是常见现象。然而,究竟何为国学,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国学等问题,还需要在学理层面上加以厘清。

②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古代的国学主要指学校。近现代所说的国学与古代国学的内涵不同,其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舶来的、在中国影响日盛的西方学术文化。但即使是相对于西方学术文化而言的国学概念,在不同人那里内涵也不尽相同。大体上,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即“作为材料的国学”、“作为主义的国学”和“作为文化的国学”。所谓“作为材料的国学”,就是把国学看作是中华民族过去历史、学术等方面材料的集合,因此研究国学的要务在于辨明其中之真伪、厘清其中之体系、解析其中之因果关系。胡适、傅斯年、毛子水等致持此观点。“作为主义的国学”是站在通经致用的角度看待国学的,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汲取精华,以为今用;二是复兴中国传统思想,以改变当下西方学术文化盛行的现状。20世纪初叶的邓实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国学热中的诸多学者大致持此观点。“作为文化的国学”则把国学等同于广义上的中国文化,但凡中国之哲学、历史、美术、文学、医学、地理乃至民间习俗等等皆可归入其中。不难看出,此种国学的外延最为宽广。时期《国故》月刊社的发起者张煊等致持此观点。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国学热中,一些人对国学概念的理解也大致相当于此。

③针对不同内涵的国学,其继承和发展的手段显然也不一样。对“作为材料的国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应该是学术界的事情。在20世纪初叶国学与新学的争论中,胡适有一篇总结性文章——《新思潮的意义》,对继承和发展国学的路径与目标作了阐述,即“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也就是引入西方的学理精神,整理分析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材料,从中辨明真伪、理出条理、阐明因果,并且以新的眼光重估价值,为创造新文明服务。20世纪我国众多人文学科的学术成果,其实都是沿着这种思路发展出来的。应该说,胡适的这一思路对于今天“作为材料的国学”的继承和发展仍具有参考意义。

④由于“作为主义的国学”的立足点在于经世致用,因此对其继承和发展问题尤需谨慎。毫无疑问,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确有许多非常睿智的内容,诸如对待自然、人生以及他人、社会的态度等,这些思想也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疗救当下时弊的良方。然而,过于强调传统思想对当下的巨大作用,并不可取。中国传统思想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主流思想是为君王统治服务的,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有相悖之处。从经世致用的角度说,针对当下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如裙带关系、官本位思想等,深挖其历史根源,达到认识历史以批判当下时弊的目的,可能更有意义。

⑤“作为文化的国学”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则主要针对普通民众。从这个层面来说,继承和发展国学的首要任务当然在于普及国学基本知识。读一读《三字经》、《论语》,背一背唐诗宋词,画一画国画,唱一唱传统戏剧,看一看博物馆中各式文物,这些都是普及国学知识的途径,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加入更多国学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对国学知识的普及必须在时代眼光的关照下批判地进行。应当明确,普及国学的目的并不在于重建一个旧式的思想价值体系、一个旧式的社会,而是为了建设一个更为和谐、文明的新社会。

8.下列对于“国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作为一个词语,不是现在才有的,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那个时候的国学专指人们拜师读书学习的地方,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学校。

B.“作为材料的国学”,是指我们中华民族过去历史、学术等方面材料的集合,胡适、傅斯年、毛子水等人文章中的国学大致是此意思。

C.“作为主义的国学”,是指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汲取精华,以为今用;复兴中国传统思想,改变当下西方学术文化盛行的现状。

D.“作为文化的国学”,是指广义上的中国文化,中国的哲学、历史、美术、文学、医学、地理乃至民间习俗等等都可以归入其中。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现代所说的国学,是一个相对于西方学术文化而言的概念,在不同人那里内涵也不尽相同,比如邓实说的国学与张煊说的国学。

B.“作为材料的国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应该是学术界的事情,继承和发展的路径与目标,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作了精辟阐述。

C.在对待自然、人生以及他人、社会的态度等方面,中国传统思想中有许多可以作为疗救当下时弊的良方的非常睿智的内容。

D.对“作为主义的国学”的继承和发展特别需要谨慎,否则就容易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这种类型的国学的立足点在于经世致用。

10.结合全文,谈谈如何继承和发展国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熟人厌烦症

                            (美国)迈克尔·金

①我是在11 路公交车上遇到菲利的,他是我的老同学,大学四年,我们是公认的铁哥们,连衣服都互相换着穿,所以,我们极其夸张地来了一次拥抱,煞是令旁人羡慕。  

    ②彼此问候,才知道我们都在墨西哥,他结了婚,我也有了家。所以,我竭尽全力地寻找关于工作、家人、小孩的话题,可惜,当初经常秉烛夜谈的我们似乎少了许多默契,只那么三言两语便结束了。  

    ③我有点尴尬,看菲利,他也不断地往窗外看,时不时向我挤出一丝刻意的笑容。这情景让我很难受,窗外挤满了抢道的出租车,死死地把我们堵在,好不容易爬进一段,刚好又遇上红灯。  

    ④时间很难熬,好几次挑起话题失败后,我只想赶紧下车,可是,前面还有一座很长的桥,而且,桥头还有个收费站,有一次为了交过桥费足足等了四十分钟,所以我很害怕,当然,不是因为公交车的堵塞,而是无法面对眼前的菲利。  

    ⑤在过桥前的最后一站,我霍然起身奔向门口,临下车那一刻,赶紧回头跟菲利打招呼,说先下了,以后常联系。他竟然站着,手里提着一大袋食品,爽朗地说,好,以后多聚聚。没想到菲利变化这么大,墨西哥真是磨炼人啊!明明没什么话说,他还说多聚聚。不过我不怪他,我说常联系也是客套话,在公交车上这么久,我们连联系方式都没留下,还怎么联系! 

    ⑥骄阳似火,虽然要步行过桥,但我心里轻松,走一段路总比两个人熬在车上强,再说了,过桥还要多收一块钱,我不亏。  

    ⑦难得步行看看桥上的风景,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心里盘算着过桥后拿一块钱给儿子买根棒棒糖,那家伙一定会抱着我的脖子使劲亲吻,哈!我忍不住提高了音调,可我耳朵里听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声音,桥对面走来一人也在使劲哼同样的小曲,我扶了下眼镜仔细一瞧,心里重重地“咯噔”了一下,那人竟然是菲利,他看见我,立马也呆了。  

    ⑧他竟然往回走,难怪我下车的时候他站起来了,他

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我们互相笑笑,说真巧啊!家里孩子等着吃饭呢,回头见!说完便逃也似地往前走,谁都不愿问为什么走这么长一段。  

    ⑨和菲利擦肩而过那一刻,我分明看见他脸上多了一丝沧桑,一双眼睛老在躲闪。我知道,他不再是当年的他,可是,我还是当年的我吗?骄阳已躲进云层,我仍觉得全身发热,加快脚步,只想赶紧走完剩下这段桥,也不买棒棒糖了,直接回家,拿面镜子好好瞧瞧。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情节的脉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联系上下文,补足第⑧自然段“他”之后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13. 请指出第⑤自然段画线处 “变化这么大”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指出最后一个自然段所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并简析描写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熟人厌烦症”的故事带给你那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相州昼锦①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②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韩琦)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③,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④,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②季子:先秦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擅长辞令。③大纛:古代或仪仗队的大旗。④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相与骈肩累迹   骈肩:肩并着肩   B.惟德被生民                     被:覆盖

C.以遗相人       遗:留           D.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     矜:矜持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仕宦而至将相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B.不足为公荣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

B. 文章首先从人情之所荣,从古今之所同入笔,极写衣锦还乡的意气之盛,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

C.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

D.韩琦回家兴建昼锦堂,是反其意而用之,其轻富贵的品格节操,其远大的志向,非一般夸荣显富者可比。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所 谓 将相 而 富 贵 皆 公 所 宜 素 有 非 如 穷 厄 之 人 侥 幸 得 志 于 一 时 出 于 庸 夫 愚 妇 之不 意 以 惊 骇 而 夸 耀 之 也。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21---22题(7分)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21.请简要概括画线句中的人物形象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赏析上阕的主要表现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1)《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23.这三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1分)

24.结合上面三段文字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            。(《论语》)

(2)蔺相如固止之,曰:“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             ,辱其群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睢园绿竹,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                。(王勃《滕王阁序》)

(4)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5)              ,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              。(韦庄《菩萨蛮(其二)》)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必须学会欣赏生命中那些必然到来的遭遇。——毕淑敏《心灵珍珠》

我不认为林荫大道就优于崎岖小径。——蔡志忠《宽窄都是路》

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 —— 爱默生名句

读了上面的文字,请你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1. C。A排难解纷(nàn)B夹杂(jiā);D乘虚而入(chéng)

2. C。A未:末 B谛:缔D映:印

3. A。A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自谦之词。B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C细大不捐:捐:舍弃。谓大小都兼收并蓄。D往脸上贴金 :讽刺有意美化或夸耀。

4. D。A“让张灵甫这颗将星过早地陨落了”;B“开展”与“课堂”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删“十分精彩”

5. 参:冷遇是曹雪芹、施耐庵等伟大作家都曾受到过的因社会反对作品所欲传达的理念、不了解意义、不喜欢作品所叙述的事实等原因造成的小则焚书大则作者遭殃的社会对伟大作家的报偿。

以②为主干的2分,又按照 例子、原因、结果限定次序的且句子通顺的4分;以②为主干但次序混乱的3分。

6. 花店:用一生去遗憾,不如花一份关爱;   花香一刻,情深一世让您的生活更鲜艳芳菲;   当情感浓郁到语言无法形容……交给这束花吧

健身馆:让肥胖与疾病远离你美丽健康的身体!塑造健美身体,创造美好生活。

评判标准:需与花或健身相关,需有温情。

7. 反对捐楼给新加坡:文物离不开所存在的文化环境,只有植于丰厚的诞生的特色文化土壤中,才能突出其鲜明特色;只有诞生它的人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它。

支持捐楼给新加坡:因为文物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所有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个局域;异域不一样的视角,往往有更丰富的解读;流动有利于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更合适的保存环境与研究环境才使文物保存地选择的标准而非简单的国界。

评分标准:两点理由且言之成理3分,语言通顺流畅,没有错别字1分。

8. A。(范围扩大。原文是“古代的国学主要指学校”,而A项说成“专指人们拜师读书学习的地方,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学校。”)

9. C。(以偏概全,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疗救当下时弊的良方”,就是说,这些思想并不能直接拿来作为良方。)

10. (1)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或引入西方的学理精神,整理分析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材料,从中辨明真伪、理出条理、阐明因果,并且以新的眼光重估价值,为创造新文明服务。

(2)中国传统思想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其继承和发展问题尤需谨慎,应立足于经世致用,针对当下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如裙带关系、官本位思想等,深挖其历史根源,达到认识历史以批判当下时弊的目的。

(3)普及国学基本知识,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加入更多国学内容,对国学知识的普及必须在时代眼光的关照下批判地进行。

11. (1)我和菲利公交车上偶遇        (2)我和菲利无话可谈

(3)我提前下车,又在桥上碰到菲利(4)我和菲利敷衍之后尴尬而别

12. 宁愿过桥后再回来也不愿与我一起下车再聊上一段

得分点:本来想下车,没有下车/不愿同路/多坐、过桥

13. 眼前的菲利用客套话“以后多聚聚”与老同学告别,表现出他的世故。

14. (1)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细节描写。(2)通过菲利“脸上沧桑”、“眼睛躲闪”写出菲利外形的变化和遭遇我的尴尬。(3)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我还是当年的我吗?”和“拿面镜子好好瞧瞧”,表现我对自身变化的反省。(4)通过我“全身发热”的感觉和“加快脚步”的动作,表现了我的烦躁和逃避。(手法可任选三种,各得1分;分析每点1分共3分)

15. (1)时间流逝,环境改变,难以消除的陌生感和无法避免的世故自然就会产生。只要真诚相待,自然就可以克服“熟人厌烦症”。(呼喊真诚)

(2)面对菲利的改变,我看到了世事沧桑、人情淡薄,也勇于解剖自我。患上“熟人厌烦症”的责任应归咎于交际的双方。(勇于自省)

16.D(矜:夸耀)

17.C(C于是,就;A 连词,表顺承/表转折,却;B动词,彰显/介词,替;D、把/表修饰)

18. C(文章并未写季子和朱买臣骄矜自夸,只是为了借他们衣锦还乡乃人之常情,来衬托韩琦的品质之高贵)

19.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20.(1)像季子(苏秦)不被他嫂嫂礼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离弃)。(“礼”,“见……于”,介宾短语语序还原各1分)

(2)他的丰功伟绩,是用来铭刻在彝鼎上并且被吟诵的,是国家的光耀,不是乡里的荣光。(“所以”“铭”“被弦歌”“者……也”各1分)

21.英勇无畏  身手不凡(一点1分)

22.上阕主要用了夸张的手法。(1分)用“满郭”人倾城而出争相看潮,生动地极写了观潮时人山人海的空前盛况。(1分)用“沧海尽成空”与“万面鼓声中”中的“尽成空”与“万面鼓”极写了了潮水巨浪滚滚,势不可挡之势,特别是潮声声声震耳似万鼓齐鸣。(1分)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1分)(答题规范1分)           【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可以给分】

23.中庸

24.中庸之道不是无条件的折中,一味地调和,是要在礼与义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1分)中庸的和是指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1分)要求主事者倾听不同意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法。(1分)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1分)

25.(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末由也已。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而相如廷叱之

   (3)气凌彭泽之樽,极娱游于暇日。

   (4)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5)垆边人似月,还乡须断肠。

参考译文: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回到故乡,这在人情上认为是很荣耀的事情,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看的。读书人还处在穷苦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人和小孩都能轻视他,欺侮他。像苏秦不被他嫂嫂礼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离弃)。他们一旦坐着华贵的大车,旌旗在前面引路,骑马的侍从在后面跟随,路两旁的人,互相肩膀挨着肩膀,脚印叠着脚印,一面望着一面赞叹。这时那些平庸的男子,愚蠢的妇人,却东奔西跑,吓得汗流浃背,羞耻惭愧,趴伏在地上,在大车扬起的灰尘和骏马的足迹之间懊悔请罪。这是一个读书人,在当时得意,因而意气洋洋的表现,过去人们把它比作穿着锦绣回到故乡那样荣耀。

只有大丞相丞相魏国公却不是这样。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德,是当时有名的公卿。自从魏国公年少的时候,就已经中了高高的科第,做了大官;天下的读书人,闻风下拜,希望瞻仰丰采,大概也有多年了。所说的做将相,得富贵,都是魏国公早就应当有的。不像那穷困的人,在一个时候侥幸得志,出乎平庸男子和愚蠢妇人的意料之外,从而使他们惊骇,并向他们夸耀自己。既然这样,那么作为仪仗的大旗,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荣耀;三公的命圭和礼服,不足以表现魏国公的显赫;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这些事情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光照后代,流传到永远,这才是魏国公的志向,读书人也是在这一点上对魏国公寄予希望啊。哪里只是炫耀一时,荣耀一乡呢?

魏国公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相州,就在后园里修建了“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了诗,把它留给相州的人民。他把快意于恩怨和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他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耀,却把它当作警戒。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公对富贵持怎样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里能轻易估量呢!所以他能够出将入相,勤劳为国,做到平安的时候和艰险的时候表现完全一样。至于遇到重大事件,决断大的主张,他垂着衣带,拿着手板,不动一点声色,却能把天下治理得像泰山一样安稳,真可以称得上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了。他的丰功伟业,刻在钟鼎上,谱在乐歌里,都是国家的光荣,不单是乡里的荣耀啊!

我虽然没机会登上魏国公的昼锦堂,幸运的是曾经私下里诵读过魏国公所写的诗;我因魏国公的志向能够实现而高兴,很乐意讲给天下人听,于是写了这篇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