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深基坑开挖的重大危险源分析
2025-10-04 08:08:24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深基坑开挖的重大危险源分析

作者:曾来 张永琴

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28期

        摘要:本文主要以项目基坑开挖的重大危险源辨识为主要探讨对象,从基坑工程、临时用电、脚手架工程、吊装作业、临边作业、模板工程、施工机械等7个方面辨识危险源,分析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列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为项目的安全评价及应急救援做铺垫。

        关键词:深基坑;危险源;辨识;应急救援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开辟了新的天地,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物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建筑实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是深基坑开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但建筑项目深基坑工程存在施工复杂、参与人员较多、基坑开挖深度大、机械危险性高、事故损失较大的特点。在深基坑开挖施工前应辨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找出重大危险源,为后续的安全系统分析及建立应急救援方案提供有力的基础,因此,本文就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展开探讨。

        一、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的含义和特点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的第三条和第五条规定:“危险源识别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危险源的辨识是在建筑施工或者生产工艺活动之中,能够准确的辨识出包括将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物料的损失、良好的作业环境的破坏、相邻建筑物的相互干扰影响等其他潜在的因素,并分析出由此会导致的事件,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事故带来的后果。

        而对于建筑施工而言,其存在的危险源往往在于施工场所和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于周围可能影响到的施工场所的地方。从宏观上讲,一个施工项目就是一个危险源:从微观上讲,一个施工项目过程就包含若干个危险源。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是人的行为,主要包括管理者的素质和劳动者的施工作业技能、安全意识、责任心等造成的违规违章操作;第二类危险源是对象的形式,包括设备和设备的故障、安装和使用的故障、设备本身的隐患和环境因素。

        施工安全危险源识别,就是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组织各个工作岗位的职工,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将可能威胁施工生产安全、造成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认真排查;生产线工人在专业风险源的识别、记忆,做到事前有效发现、识别和确定可能会导致事故和各种危险因素,防止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识别的特点:

        (1)全员性。危险源的识别不仅仅是项目经理或项目部个别人的工作,而是项目部全体成员参与并共同完成的任务。因为每个项目团队成员的工作是不同的,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项目经验和项目风险管理经验。还要鼓励施工一线的员工积极参与危险源识别。

        (2)系统性。危险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决定了危险源识别的系统性,即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危险源都属于识别的范围。

        (3)动态性。危险源识别并不是一次性的,在工程项目的计划、实施、收尾等各阶段都要进行。根据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项目范围的变化,对及时、定期进行重新认定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然后确定主要的危险源和主要不利环境因素,重新修订和改进的控制措施和应急计划。

        (4)信息性。危险源识别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收集相关的项目信息。如果要将危险源识别工作做到质量的可靠和信息的精确必须要更加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项目工程。

        (5)综合性。危险源识别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除了人员参与、信息采集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外,还具有多种识别技术和工具。

        二、深基坑的重大危险源分析

        建设重大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是建立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基本信息,同时也决定建立应急反应体系是适应信息安全应急救援的关键。通过对风险源的识别,力求发现风险源的巨大风险来源于小,避免了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演变,并对风险源进行识别,要对有可能演变成一个更大风险的意外安全事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加强重点测试,并制定应急预案。下面列出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因素、事故类型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基坑工程

        第一、基坑工程潜在的危险因素有基坑出现局部或整体性质的土体滑塌失稳现象;对于基坑土方开挖引起的基坑支护结构破坏;墙体养护时间不够或不按规定做支护,造成塌方。

        第二、基坑开挖可能导致的事故:坍塌事故。对应的控制措施如下:编制施工方案,请专家进行论证、做好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做好基坑变形监督。值得注意的是监督时间应为基坑施工全过程。监控人员组成为班组长、安全员、施工员。

        (二)临时用电

        第一、临时用电的重大危险因素如下:未做到三级配电和二级保护;无三相五线电源;未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第二、可能导致的事故为触电事故。对应的控制措施有: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审批程序、安全技术措施到位、电气专业,具有有效安装、检查、维护、修理等文件,个人防护用品到位。监督时间应为:施工全过程。监控人员组成为班组长、电工、安全员。

        (三)脚手架工程

        第一、脚手架工程的重大危险因素如下:框架基础和保护的缺陷,或者没有保护;脚手架未满铺或铺到可能导致足部损伤人员空中坠落的高度;因为脚手架的架设不符合规范,造成了框架体的倒塌造成的伤害。

        第二、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事故。对应的控制措施有编制可靠可行的施工方案,请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并进行安全技术性的披露和交底;要雇佣有专业资质的队伍,架子工必须持有效的作业上岗进行检查、搭设、维护;且需要配备合格和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品等。受控时间:施工全过程。监控责任人:班组长、安全员、施工员。

        (四)吊装作业

        第一、吊装作业的重大危险因素有人与物同吊;制动失灵;指挥失误;捆绑不牢;特种作业无证操作;违反“十不吊”相关规定;安装拆卸单位无资质或者违章操作。

        第二、吊装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有:整体倾覆、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控制措施如下:编制与完善专项施工方案并且要按程序审批报验,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专业进行安装、维护、并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方能进行安装;操作人员有效的认证,检查和维护,良好的机械操作和维护记录;配备有资格的个人防护装备;将绳子和夹具限定为必须检查合格才能使用,无字挂;统一指挥,加强现场检查管理。受控时间:施工全过程。监控责任人:租赁单位、安装单位、班组长、施工员、安全员。

        (五)临边作业

        第一、临边作业的重大危险因素主要是因“四口”、“五临边”安全防护缺陷导致的人员伤亡。

        第二、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控制措施是做好“四口”、“五临边”防护;需使用合格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做好“四口”、“五临边”防护检查维修工作并且记录。受控时间:施工全过程。监控责任人:班组长、安全员、施工员。

        (六)模板工程

        第一、模板工程的重大危险因素是混凝土构件浇筑由于模板支架失稳倒塌、并在安装和拆除模板时支架下降。

        第二、模板工程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主要是模板坍塌和高处坠落。控制措施是编制施工方案,按程序报批审核,专家论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配备合格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品;现场检查处理违章,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并整改。受控时间:安装、拆除全过程。监控责任人:班组长、安全员、施工员。

        (七)施工机械

        第一、施工机械的重大危险因素主要是电渣压力焊、钢筋调直机等机械操作过程中导致人员受伤。

        第二、施工机械可能导致的事故是触电事故和机械伤害。控制措施如下:施工的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配备合格适用的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员要在现场监督并检查,发现问题需及时督促并作出整改。受控时间:施工全过程。监控责任人:班组长、安全员、施工员。

        三、结束语

        对项目深基坑工程重大危险源做出辨识后,采用事故树法分析法,找出事故原因并对其进行重要度排序,由此可获得编写深基坑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思路,最后建立起深基坑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安.应急管理的机理体系[J].安全,2007.

        [2]王国贤.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0.

        [3]陈安,赵燕.我国应急管理的进展与趋势[J].安全,2007.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