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动物育种学课程论文
2025-10-04 08:11:06 责编:小OO
文档
家 畜 遗 传 资 源

多 样 性 保 护 和 利 用

  

关键词 : 家畜遗传资源   保护   利用  意义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畜以肉、奶、蛋、毛、畜力和有机肥等形式为人类提供了30%~40%的需求,这些供应都来源于40多个畜禽种类中的大约4500个品种。畜禽遗传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生物资源,是我们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是关系到养殖业能够持续发展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问题,对于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一     我国家畜遗传资源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众多的民族文化及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

我国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经过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七     五 ”期      间    经    过“  同    种    异   名”归    并    后,确认全国拥有畜禽品种和类群(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引入品种,不包括家禽中近年引入的祖代和父母代鸡、以及兔)596个,其中马66个、驴         20个、黄牛(含奶牛)73个、水牛(类 群)20个、牦牛5个4个、绵羊79个山   羊(含奶山羊)48个、猪113个、鸡109个、鸭35个、鹅21个、火          鸡        3个。首  批  列 入《中 国 家 畜 家 禽 品 种 志》的畜禽品种就有280余个,其中包含部分培育和引入品种,这些品种、类群各有特点,特别是多产区的地理和生态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数十年来,家畜生产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进,如奶牛的产奶量几乎是25年前的2倍;近十多年来商品猪的脂肪减少了30%多;肉鸡上市天数也缩短了近两周。但是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品种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经过畜禽资源普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畜禽品种处于稀少和较少状态,少量的处于基本灭绝的境地。

经过多次的资源普查和综合分析,在种猪方面,根据来源、分布及其形态和性能等,我国的地方种猪主要可以分为6个类型:华北、华中、华南、西南、江海和高原型猪。每一类型中又有许多具有独特性能的品种;在种牛方面,按牛种和生产方向可以分为6个类型:乳用牛、肉用牛、乳肉兼用牛、黄牛、水牛和牦牛;在绵羊和山羊方面,我国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品种资源,一般根据用途将绵羊分为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裘皮羊和羔皮羊,将山羊分为乳用山羊、毛用山羊、绒用山羊和皮用山羊;在家禽方面,仅列入品种志的地方品种就有鸡27个、鸭12个、鹅13个,主    要     有蛋用型、肉用型、兼用型、观赏型、药用型等;在马和驴品种中也有不少名贵品种。

二    家畜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问题  

(一)保种与选育的关系  家畜品种的改良是以改善生产性能为目的,为了打破群体遗传结构间的平衡因而进行了选择,对有利的基因进行选择并通过近交等手段,不断提高它在群体中的频率。全面的维持群体遗传结构的稳定是保种的目的,品种生产性能的选育提高与此是对立的。保种群体应避免选择、突变和迁移与近交等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尽量做到降低遗传漂变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保种与选育目标是相对的,如果传统的保种观念得以改变,这种改变是有可能把保种与选育有机结合起来的。  

(二)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就短期利益而言,保种工作是一项非常缺乏经济效益的工作。但从长远利益看,保种对于我们的畜牧生产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长远意义,这就要求人类为了使自然资源可以被长远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有效的保存现有的遗传资源。由于很难对畜禽遗传资源的未来应用价值作出准确的判断,所以保种工作的长远经济利益是不明确的。在很大程度上而言,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为了人类将来的共同利益,需要我们和一些社会团体甚至是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和之间间的合作与支持来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三)保种任务的区域性不平衡   大量较低性能的地方品种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相继灭绝,逐渐被少数具有优秀生产性能的培育品种所替代。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拥有相对比较丰富的遗传资源,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研究和执行家畜遗传资源保存工作中拥有大多数的理论研究者,但却是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承担真正的保种任务。这种区域性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保种成效。因此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合作,更需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在技术上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拥有大量畜禽遗传资源的发展中国家,保存人类共有的资源更需要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与合作。  

(四)保种方式的多样化       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方法主要有3种:  1、活体原位保种:是目前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可在利用的过程中动态保存遗传资源,一般需要我们设立专门的保种群体,但是这种方法的维持成本很高,而且可靠性也差。  2、超低温冷冻方法保种(配子、胚胎、体细胞):是上述活体原位保种方法的补充方式,在技术、费用及可靠性方面,不同的家畜种群会有所不同。  3、DNA基因组文库保种:是一种新型的畜禽遗产资源保种方法,也是目前保种方法中最安全、最可靠、且维持费用最低的一种方法。  (五)保种资金的投入  制约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工作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保种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只有想方设法多渠道的筹措保种资金,才能够保证此项工作能够顺利和有效的进行。首先的资金投入、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社会团体或个人赞助和遗传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是获取保种资金的几个主要途径:其中的投入是进行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资金来源和基础;其次国际社会的支持对平衡区域间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开展遗传资源保存工作时可以利用的一个重要的资金获取渠道;遗传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筹资保种途径。  

    

 三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不足

尽管我国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畜牧业发展的数量,忽视其独特的资源特性和生态意义,缺乏对畜禽品种资源的足够认识,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改良、轻保护”的现象,再加上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落后,致使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

  资源数量急剧下降。为了满足人民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我国相继引进大量的外来高产品种杂交改良国内地方品种,受外来高产品种强烈冲击,我国许多畜禽品种数量逐渐减少或消失,这种趋势随着近年大量引种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进一步加剧。据统计,全国有40%以上的地方品种群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继有44个地方品种被确定为濒危资源,有5个品种为濒临灭绝资源,17个品种已经灭绝。

保护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起点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保种体系不健全,设施陈旧,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开展保种选育工作的难度很大,部分畜禽品种的优良性状严重退化或丢失。保种场的管理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成果

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对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认识不足,挖掘不够;以现有畜禽资源为素材,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保护与开发利用脱节,缺乏创新机制,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同时,注重畜禽遗传资源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工作。近10年来,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和手段,选育一大批新品种和专门化品系,形成育种、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畜禽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使许多畜禽地方品种的主要优良性状得以保持,生产性能有较大提高。如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黄鸡就是由国内地方鸡种培育而成;利用地方猪种培育的苏太猪等品种已成为目前一些地方主要的杂交亲本;经选育的绒山羊的产绒量提高了近1倍;绍兴鸭、金定鸭的产蛋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九五”以来,已通过审定的国家级畜禽培育新品种、配套系达42个,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地方品种为素材培育而成的,并得到大面积推广运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畜禽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形成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和特色化,为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做出重要的贡献济优势。

四    我国家畜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一)经济意义

  现有的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具有不可否认的潜在的重要的经济价值,当畜产品的消费结构和生产条件受某些因素发生改变时,保护和利用的遗传变异能够借助品种资源帮助畜禽生产者能够迅速的作出相关的反应。

  (二)科学意义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是畜禽遗传的多样性,可以利用群体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从而研究动物的发育、生理机制,通过对动物的驯化、迁徙进化品种形成

的过程及一些其他的生物学基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因而保存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

  

(三)文化和历史意义

  畜禽品种是人类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经

过长期驯化而培育成的,其中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遗产的活的见证就包括有遗传资源,对遗传资源的保存以及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对建筑物和地理遗址的保护是一样的,都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1]张沅.家畜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