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淀粉标准操作规程
2025-10-04 08:03:05 责编:小OO
文档
淀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起草人日期20   年    月    日

审核人日期20   年    月    日

批准人日期20   年    月    日

生效日期20   年    月    日

颁发部门质量部
分发部门质量控制部
1. 目的

建立淀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2. 范围

    适用于淀粉的检验。

3. 依据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

4. 职责

4.1 起草:QC   审核:质量保证部负责人  批准人:质量管理负责人。 

4.2 QC实施本规程。

4.3 QA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5. 内容

5.1 性状

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

本品在冷水或乙醇中均不溶解。

5.2 鉴别

5.2.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碘试液:可取用碘滴定液(0.05mol/L)。取碘13.0g,加碘化钾36g与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3滴与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50% 醋酸溶液与水各1份,混合,即得。

5.2.2 分析步骤

5.2.2.1 取本品约1g,加水15ml,煮沸,放冷,即成类白色半透明的凝胶状物。

5.2.2.2 取本品约0.1g,加水20ml混匀,加碘试液数滴,即显蓝色或蓝黑色,加热后逐渐褪色,放冷,蓝色复现。

5.2.2.3 取本品,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置(一部附录Ⅱ C),在显微镜下观察。玉蜀黍淀粉均为单粒,呈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为5~30μm;脐点中心性,呈圆点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木薯淀粉多为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5~35μm,旁边有一凹处;脐点中心性,呈圆点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不得有其他品种的淀粉颗粒。

5.2.2.4 取本品,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玉蜀黍淀粉和木薯淀粉均呈现偏光十字,十字交叉位于颗粒脐点处。

5.3 检查

5.3.1 酸度

5.3.1.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5.3.1.2 分析步骤

取本品20.0g,加水100ml,振摇5分钟使混匀,测定pH值应为4.5~7.0。

5.3.2 干燥失重

5.3.2.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5.3.2.2 分析步骤

取本品约1g,置105℃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定,重量用M1(g)表示,在105℃干燥5小时,密称定,重量用M2(g)表示,恒重的称量瓶用M(g)表示,照下式计算减失重量:

供试品减失重量(%)=              ………………公式①

玉蜀黍淀粉不得过14.0%,木薯淀粉不得过15.0%。

5.3.3 灰分

5.3.3.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5.3.3.2 分析步骤

取本品约1.0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精密称定,重量用M1(g)表示,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后,逐渐升高温度至600~700℃,使完全灰化并恒重,重量用M2(g)表示,恒重的坩埚重量用M(g)表示,按照下式计算遗留的灰分:

供试品遗留灰分(%)=                         ………………公式②

玉蜀黍淀粉不得过0.2%,木薯淀粉不得过0.3%。

5.3.4 铁盐

5.3.4.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稀盐酸:将浓HCl溶液沿玻璃棒缓缓导入含有水的烧杯中9.5%~10.5%。

30%硫氰酸铵溶液:取30g硫氰酸铵,加100ml水使溶解,摇匀,即得。

标准铁溶液:称取硫酸铁铵〔FeNH4(SO4)2·12H2O〕0.863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加硫酸2.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µg的Fe)。

5.3.4.2 分析步骤

取本品0.50g,加稀盐酸4ml与水16ml,振摇5分钟,滤过,用水少量洗涤,合并滤液与洗液,加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成35ml后,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再加水适量稀释成50ml,摇匀,与标准铁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2%)。

5.3.5 二氧化硫

5.3.5.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淀粉指示液: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分钟,放冷,倾取上层清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

碘滴定液(0.005mol/L):取碘1.3g,加碘化钾36g与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3滴与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5.3.5.2 分析步骤

取本品20.0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00ml,充分振摇,滤过,取滤液100ml,加淀粉指示液2ml,用碘滴定液(0.0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的碘滴定液(0.005mol/L)不得过1.25ml(0.004%)。

5.3.6 氧化物质

5.3.6.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淀粉指示液:同5.3.5.1。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取硫代硫酸钠26g与无水碳酸钠0.20g,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摇匀,放置1个月后滤过,即得0.1 mol/L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取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2ml至10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稀释至刻度,即得。

5.3.6.2 分析步骤

取本品4.0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50.0ml,密塞,振摇5分钟,转入50ml具塞离心管中,离心至澄清,取上清液30.0ml,置碘量瓶中,加冰醋酸1ml与碘化钾1.0g,密塞,摇匀,置暗处放置30分钟,加淀粉指示液1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相当于34μg的氧化物质(以过氧化氢H2O2计),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不得过1.4ml(0.002%)。

5.3.7 微生物限度

5.3.7.1 仪器及试液

一般实验仪器和培养箱、净化工作台。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7.23g、氯化钠4.0g、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灭菌。

5.3.7.2 分析步骤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

(1)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A 供试品检查——平皿法

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取1:10的供试液1ml,加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ml,作为1:100的供试液。

取相应稀释级的供试液1ml,置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中,注入15~20ml温度不超过45℃的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每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个平板。

B 阴性对照试验

取试验用的稀释液1ml,置无菌平皿中,注人培养基,凝固,倒置培养。每种计数用的培养基各制备2个平板,均不得有菌生长。

C 培养和计数

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3天,霉菌、酵母菌培养5天,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菌落数,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7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若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倍或以上。

一般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细菌计数;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用于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酵母菌计数。在特殊情况下,若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有霉菌和酵母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长有细菌,则应分别点计霉菌和酵母菌、细菌菌落数。然后将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的霉菌和酵母菌数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的细菌数,与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数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的细菌数进行比较,以菌落数高的培养基中的菌数为计数结果。每1g供试品中除细菌数不得过800个、霉菌及酵母菌数不得过80个。

(2) 控制菌检查

A 供试品检查

取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的供试液10ml,直接或处理后接种至适量(不少于100ml)的胆盐乳糖培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

取上述培养物0.2ml,接种至含5ml MUG培养基的试管内,培养,于5小时、24小时在366nm紫外光下观察,同时用未接种的MUG培养基作本底对照。若管内培养物呈现荧光,为MUG阳性;不呈现荧光,为MUG阴性。观察后,沿培养管的管壁加人数滴靛基质试液,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呈试剂本色,为靛基质阴性。本底对照应为MUG阴性和靛基质阴性。

如MUG阳性、靛基质阳性,判供试品检出大肠埃希菌;如MUG阴性、靛基质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如MUG阳性、靛基质阴性,或MUG阴性、錠基质阳性,则应取胆盐乳糖培养基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18~24小时。若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落与大肠埃希菌菌落形态特征不符,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大肠埃希菌菌落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应进行分离、纯化、染色镜检和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认是否为大肠埃希菌。

本品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B 阳性对照试验

阳性对照试验方法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对照菌的加菌量为10~100cfu。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大肠埃希菌。

C 阴性对照试验

取稀释液10ml照相应控制菌检查法检査,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6. 相关文件与记录

《淀粉检验记录》                   R-QC-01-113

《淀粉检验报告》                   B-QC-01-051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             R-QC-01-128

***************************************结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