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网络媒体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2025-10-04 08:15:56 责编:小OO
文档
网络媒体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作者:陈响中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第01期

        “大众文化”主要指一个地区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与精英文化和官方(主流文化)相对应。现今的“大众文化”指的是影响包括中层和下层,接近于全民的普遍而较浅显的众体认同的文化意识。联系现今实际,大众文化是指近代后工业化历史时期,伴随着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尤其是电子科学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得以将科学技术提供的声、光、色、电利用到文艺文化创作和制作领域,广泛影响广大民众,而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网络媒体的出现,对现代意义的大众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网络媒体而形成的多姿多彩的网络文化,除了给大众提供多样而丰富的文化娱乐形式外,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文化影响。如何维护好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进而引导大众,给大众以健康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大众文化,是生活在数字新时代的我们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网络媒体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1.网络媒体推动大众文化的形成

        通过我国大众文化的变化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的大众化、大众在新时代的娱乐需要,以及科技载体对大众文化的形成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首先是从黑胶唱片开始,进而到磁带,再到录像带、光盘、电视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形成,这些代表着大多数人审美趣味的大众文化正以其强大的劲头冲击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2.网络媒体对大众文化的良性影响

        当大众的思想观念在网络媒体上碰撞,所产生的就是所谓的“网络文化”。从广义上说,网络文化就是人类文化在网络上的延伸。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们在网络活动中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大众以“网民”这个身份,开始考虑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其他网民有感于类似的社会经验后,再回应以自己的观点,不断强化和完善这些观点,从而形成一种集体关注的文化现象,这便是网络上大众文化的产生。网民们在网络上得以在现实社会之外获得了另一种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方式。

        3.网络媒体对大众文化的不良影响

        网络信息发表的“低门槛”造成了网络信息冗杂、内容真假难辨、好坏相掺的情况。网络文化体现出的娱乐性和监督现实的风气,固然积极影响了大众文化,但网络的极其“自由”使得情况超过了应有的“度”,这就形成了网络媒体对大众文化的两个主要的不良影响:娱乐性和功利性,以及片面性。

        (1)娱乐性与功利性。许多普通的事件刚开始得以被大众关注,往往是由于其深刻地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但大部分往往会演化成人们的娱乐谈资,从而淡化事件本该反映的社会问题。以“犀利哥”为例,通过网络媒体的不断扩散,网络媒体的娱乐性使然,“犀利哥”已成为众人娱乐的一个对象,这些娱乐的意味占据了大众的视线,阻碍了大众的理性思考,其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也逐渐被淡忘。网络信息的随意发布以及海量的信息容量,便造成了大众文化走向只求娱乐的极端。

        网络媒体抓住了人们追求娱乐的心理特点,造成了如今“文化娱乐”的现象。为追求利益,不惜大量生产类似的浅薄、轻浮、纯娱乐的信息。以娱乐和功利为目标的网络现象严重影响大众思想,成为大众文化中的突出缺点。

        (2)片面性。言论的自由,使得更多的民众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大多数观点具有片面性。这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言论有时可能影响大多数人的看法,进而误导其他民众,造成社会观念混乱。甚至部分人出于私利或是个人情感,故意发布偏激或是错误的看法以误导大众,造成民众的逆反情绪。同时由于网络监管不力,往往都能利用“自由”造成极大影响。“言论偏激”便是网络的一个很大的恶性表现。

        网络文化娱乐化与功利化的原因

        网络传媒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与功利性品质的突出绝非偶然,它有着现实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心理基础。

        1. 追求利益

        在商品经济时代,文化的生产也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商品生产与消费意识的驱动下,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一方面要竭力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一方面又依靠大众传媒的力量制造和引导大众的审美需要,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回报,这就让利益追求这个目的极大影响了大众的审美追求。

        2. 精神上的空虚

        时代的变迁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人心浮躁的快节奏社会里,人们无法静下来欣赏端庄静穆的古典艺术,而是本能而迫切地选择一种简单、不需多加思考的和瞬时起效、立竿见影的休闲方式。为了填补高节奏工作后的精神空虚,寻找快乐、制造快乐这样功利性突出的目标顺理成章地成为大众传媒时代文化需要的首选。

        3.“图像时代”

        当前,传播媒介的主流已从印刷媒介转向了电子和网络媒介。这直接导致了“图像时代”的来临,因为以技术力量制造一个个极度逼真的“仿像”是十分简单易行的。“可视”的方式拉近了传播信息与大众的心理距离,作为对现实世界生活浅表的逼真复制,这直接制约了欣赏者对文化产品的主动认知和把握。

        思考和对策

        如今的网络媒体极速发展,其中的漏洞也十分多,需要国家重视网络发展,完善网络机制,发展网络技术,减少漏洞;建立网络文化队伍,培养高素质网络管理人才;发展文化产业,以优秀文化产业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网络文化管理和机制,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但是,要做到这些还需要国家的支持,并且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建立和完善。以目前状况,最快捷的方式还是各大媒体从多角度来引导大众文化。

        1.引导人民参与政治,建设和谐社会

        网络媒体应承担和网民之间的桥梁沟通责任。媒体上论坛栏目的开设以及留言版功能的增设,使其成为反映社情的重要场所,成为和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该引导人们就各种重要问题、热点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向党和进言献策。

        2.引导大众正确思想观点成为主流

        网络上众多观点的产生,有其是非优劣,网络媒体所做的不应该是杜绝任何信息的发布,而应是一方面鼓励民众发表言论,一方面整理总结正确的、优秀的思想观点加以倡导,并给出一个官方的态度。

        3.引导大众关注民族优秀文化,提高文化水平

        大众文化是文化的主要实现方式,优秀文化也应该融入大众之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未必要对立,而精英的用武之地也就在于他能将高雅文化普及。网络媒体有责任将精英文化向大众普及,并且引导大众关注优秀文化,尤其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大众也有理由要求学者或艺术家以可观可感、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创造作品,传播文化。

        4.加大曝光度

        在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个人偏好性和片面性将会对大众文化的广大受众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在对事件没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做出许多偏激,这已经从根本上影响和支配了网民的思维发展。因此,让各大网络媒体“加大曝光度”的处理,充分展现事件原初的面貌,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网络媒体对大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网络文化是大众文化的构成之一。然而,网络文化的娱乐化与功利化、的片面性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网络媒体对大众文化的不利影响。因此,这需要我们积极完善网络机制,并加大对网络事件的曝光力度,倡导积极健康的大众文化,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从多方面引导大众文化的良性发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