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
2025-10-04 08:12:19 责编:小OO
文档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退行性关节病所导致的关节僵硬,屈伸障碍等,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膝功能恢复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手术成功与否,而且取决于术后的功能锻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防止关节粘连,恢复关节功能起着重要因素。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活动和负重关节,本组患者多为老年人,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大部分患者术后惧怕疼痛,担心过早活动对膝关节不利,另一部分患者缺乏对功能锻炼知识的理解,针对这一情况,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艰苦性和持久性,增进健康的知识,让其明白保持患肢于僵硬状态,只会加重疼痛,而且肌肉的低氧状态反而会导致痉挛,影响血液循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依赖心理,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尽快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需要使用CPM机进行辅助锻炼者,详细介绍CPM机功能及操作方法,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1  早期训练期  术后第一天,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疼痛减轻的情况下,指导患者主动做患肢足踝背伸屈活动,其作用收缩腓肠肌,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疼痛,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每小时1次,每次3~5min,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运动。方法:嘱患者用力收缩,使膑骨上提,肌肉坚硬,稍等片刻,然后放松,如此反复,每小时1次,每次3~5min,其作用是收缩股四头肌,增强下肢血液循环,消肿止痛,防止肌肉萎缩。

    2  坐立训练期  如术中假体固定牢固,术后第二天起在CPM机上行被动锻炼,手术肢体放在CPM机上绑好约束带,大腿应尽量贴在活动架上,防止肢体离开机器支架,达不到要求的活动量。锻炼时,应夹闭负压引流管,以防负压作用而使引流管内的血流回流,CPM机使用应从小角度逐渐增大,以患者能耐受疼痛为宜。术后第2天,起始角度为10°,终止角度为30°,每日2次,每次40~60min,以后逐日增加角度5°~10°,循序渐进,持续使用1~2周,术后2周内屈膝超过90°[1]。患者疼痛激烈或有皮下淤血应适当减少度数。在CPM被动锻炼的同时,也应鼓励患者做直腿抬高锻炼,方法为取仰卧位,伸直膝关节将肢体抬离床面,开始时抬高约10°,然后缓慢放下,可以在他人的协助下进行,且抬到最高点停留几秒钟,双下肢交替进行。术后1周坐床边使小腿下垂,缓慢屈伸膝关节,训练腓肠肌牵拉功能时,将足跟置矮凳上,单腿支撑坐立,缓慢弯腰至腓肠肌受牵拉后放松[2]。

   3  站立步行训练期  术后2周,手术切口及周围纤维瘢痕化,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不易发生脱位,此期以增强肌力为主,扩大关节活动,增加活动量,可由他人搀扶下站立,重心放在健侧10s,再将重心放在患侧10s,在患者不感到疲劳的情况下,逐渐扶拐地行走10步左右。第一次下床活动不可时间过长,范围不可过大,宜在床周围活动,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术后早期进行全身功能锻炼,不仅可增强体质,预防并发症,还能为下地奠定基础,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床上做深呼吸,上肢扩胸,五指握拳运动,被动按摩背部及受压部位,每2h一次,健侧下肢做趾踝关节活动及屈伸锻炼。

    住院期间的功能康复是有限的,大部分康复工作要在出院后进行,出院时,我们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作出书面指导。主要包括继续加强局部及全身功能锻炼,加大患膝关节的活动范围,继续扶拐行走,交代注意事项,避免患肢过多下地负重行走,注意预防膝关节及其他感染,定期复查。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的功能康复离不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现代医学将治疗、护理、康复融为一体,把康复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渗透到整个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功能康复护理,使我们认识到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早期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同时训练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宜,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操之过急,根据年龄、体质及耐受程度抓住各个时期重点训练。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