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孟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影响论文
2025-10-04 08:12:28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孟子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摘要 孟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例如学习要专心有恒、循序渐进,教学要因材施教、启发积极思维,重视教师的素质,重视德育,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他的这些思想对今天我们教育实践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教育思想 教育启示道德教育

孟轲(约前372—前2),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轲3岁丧父,幼年得力于母教。“孟母三迁”及“断机劝学”的故事,成为家教佳话,广泛流传。孟轲“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游学于齐都稷下学宫。40岁以后,游说各国,到过宋、鲁、滕,梁等国,虽倍受礼遇,终因其政治主张与时势不合,“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而先后离去。最后再到齐国,被齐宜王聘为客卿,“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齐宣王不肯实行孟子建议,孟子遂告老还家。

孟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他第一次到齐都稷下时,已开始聚徒讲学。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晚年还乡,专意讲学,与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编成《孟子》一书。

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司马迁说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子思是孔子嫡孙,子思的老师又是孔子高足曾参。

孟子在新形势下发展了孔子思想。他在“诚”本体基础上,构筑起包括天道观、性善论、仁政说、英雄史观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根基。思孟学派所发展的“心性之学”孕育了后来的宋明理学。孔子、孟子的学说虽不行于当世,但是当封建制度确立需要相应的上层建筑为之服务时,即刻受到重视,被确定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一、孟子的教育思想

1、学习要专心有恒。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匀速进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集中精力并专心致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证。孟子用下棋的例子将专心和不专心分析的很深入,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激而射之,虽与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奕秋是下棋的名家,棋艺非常出众,而向他学习的两个弟子,收获完全不一样,其中一个人学习十分认真,专心致志地听奕秋的讲解,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想着会有会有天鹅飞来,准备拉弓发箭去射落它。结果他虽与别人同受高师的传授,而其棋艺却远不如别人。难道能说他不如别人聪明吗,不是这么回事。学习要求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2、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不能轻信书本上的知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要学生要有存疑精神。他主张教师要启发和诱导学生,激发学生有进无退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疑。

3、因材施教,随分所宜。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说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教也。”意思是说,由于学者人品有高下,时地有远近、先后,其教授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对于天资高,学力已到,有将得之机的,就迎其时而教,像给草木以及时雨一样;对天资敦厚,德有可成者,则抑其过引其不及,以便让其成德;对天资聪慧的,则矫其偏导其正;对德无可成之材无所达的,就其问给予解释;对地不相近,时不相及的,只能闻道而私淑艾其事的,就风教之。

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同时兼具了原则性、灵活性、启发性、具体性和针对性。

4、循序渐进。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认为学习是一个自然过程,有自己的规律,不能揠苗助长。学习也应该像奔涌的泉水一样,注意每一个知识环节的掌握,注意学习知识的连续性。不能违背学习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

孟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1、强调示范育人的重要性。

孟子继承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这说明孟子认为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者假如不能做学生的楷模,就不能做到“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矣”,学校的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做榜样。在家庭教育中更应该这样。孟子说“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也不能分寸”。可见孟子是主张由贤父兄来教育子弟,而贤父兄就必须以身作则,为弟子们树立一个号榜样。

2、重视环境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孟子十分重视居处地位环境对人的影响。孟子在《孟子。尽心上》引用了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他从范到齐,望见齐王之子的形象,喟然感叹说:“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乎?”他把齐王之子异于人的气度的原因,归结为“居使之然也”。在这个事例中,孟子突出强调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接着他又以鲁国之君到宋君城门下呼喊,守门人惊讶于鲁君之声与宋君之声相似为例,进一步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

3、重视道德教育。

重视道德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锻炼,是孟子德育思想的鲜明特点。尚志养气、存心养性、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加强意志锻炼。孟子的德育思想在今天也是很有意义的。

4、重思存疑。

重思是孟轲教学思想的特点,他轻视闻见之知。孟轲把耳目之官与心之官割裂开来,认为感官只能扰乱人们的认识,唯有依靠心之官的思维才能认识事物。

现在学生的学习也要注重思考,不能完全信奉书本知识,要懂得发现,解决问题,这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论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是作用。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慎重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学说和儒家教育遗产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知识财富。

参考文献:

[1]陈来.孟子的德性论[j].哲学研究,2010,(5):44.

[2]徐复观.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31.

[3]赵岐.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26.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275.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