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及教育上的启示
2025-10-04 11:06:25 责编:小OO
文档
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及教育上的启示

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  匡倩

青少年虽然生长在环境较为单纯的家庭和学校中,但作为“社会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据不少调查研究表明,不少中小学都有或异常甚至严重的心理问题。

1、家庭因素

有句俗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俗语话粗理不粗,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最为重要的。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结构,亲子关系以及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权威型、放任型还是民主型,可以直接导致孩子在家里甚至在外为人处世地行为方式,是积极主动还是被动放纵。如果父母的管教和惩罚过于严厉、干涉过多、过度保护等过于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青少年出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此外,家长还会因为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而忽略孩子的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孩子的负面情绪往往无处排遣。

曾教过的学生中,有几个学生都是因为家中长辈过度袒护,无论对错一律都没有错的态度,让孩子不分对错,越长大越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出现目无尊长,不关心他人的异常现象。更有甚者,因为家中父辈和祖辈在教育方式上意见不统一,造成孩子混淆是非黑白,没能在成长阶段形成统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所适从。当这类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时,无论是与老师还是与同学之间的问题,他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无法用正面的言行来消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用消极的行为来应对,导致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2、学校因素

学生每天到学校上课,学校中的学习压力,教师素质、学校同辈群体等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至关重要。学生在巨大的应试压力下,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成绩较差的同学被列为差生,会直接影响他们做其他事情时的自信心和精神状况。加之学校学业负担较重,较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大部分学生实际上不知道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更不知道如何去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

此外,同学之间产生小摩擦后,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处理矛盾,这也是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重大原因。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一些特殊的变化,他们变得敏感、脆弱、多情。一点细微的动作或表情,都有可能使他们思虑一整天。

3、社会因素

青少年每天接触的父母、老师和社会中各色各样的人们,他们都是整个社会大部分群体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代表。社会生活中,许多不健康的思想、行为,会严重毒害他们的心灵。如贪污腐化、金钱美色等会使这些世界观还未完全定型的孩子产生认识定势,一旦形成将很难扭转。

4、个人因素

遗传因素和个人人格特征,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当青少年在成熟期时,个体的自我概念逐渐成熟,他们会对自我产生一种特定的自我评价,他们不仅会了解自己的长处,还会开始逐步接受自己的短处。相反,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将自己的问题错误的归因 ,导致破罐子破摔,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那么很容易引发心理疾病。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时刻留心学生心理动态,尽量不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当予以开导和帮助,明确告诉他们是非对错,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动向,这些都是教师能够做到的。总之,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正确疏导转移问题,防患于未然。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