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水田灌溉用水量还原计算
2025-10-05 04:42:20 责编:小OO
文档
水田灌溉用水量还原计算

摘要 开展水田灌溉用水量试验,通过对水田灌溉用水量的现场观测,计算得到了水田灌溉年用水量,为水资源评价和地表水还原计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农业用水量;水田灌溉;地表水;还原计算

地表水还原计算是保证水资源合理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1-2],也是当前进行水资源评价的中心工作。在辽宁中部平原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地表水还原量的比重较大。为保证这部分水量在还原计算中准确无误,对水田灌溉用水量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成果。

1 水田灌溉用水量试验

1.1 试验场地选择与布设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选择了一块供水与排水工程完善、地势平坦、周边无高杆作物的小面积灌区作为水田灌溉用水量实验场。并在实验场内,布设流量观测断面5处,降水量观测场1处,水面蒸发观测场1处,田间蒸发观测场1处,田间蒸腾量观测场1处,地下水埋深观测井1处,土壤含水率观测场1处。

1.2 观测项目安排

在流量测验断面上利用流速仪实测地表水引用量,地下水开采量。用小浮标实测田间回归水排放量。用自记雨量计和直径为20 cm的普通雨量计实测降雨量。用E601蒸发皿和直径为20 cm的普通蒸发皿实测水面蒸发量和田间蒸发量。用1.0 m×1.0 m的观测筒观测水稻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采用人工方式定时观测地下水深埋及土壤含水率等项目。

2 水田灌溉用水量计算

2.1 资料采用

降水资料,采用自记雨量计实测值;地表水引用量,采用流速仪实测值;地下水开采量,采用流速仪实测值;田间渗透量,采用经验值(日渗透深度3.5 mm/d);回归水排放量,采用小浮标实测值;渠系损失量,采用计算值(实测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后,通过公式计算);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采用实测值。

2.2 水稻生长期划分

根据试验区内水稻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水稻生长可划分为5个生长期。①泡田期,5月5—10日,计6 d;②返青期,5月11—27日,计17 d;③分蘖期,5月28日至7月11日,计45 d;④孕穗抽穗期,7月12日至8月11日,计31 d;⑤成熟期,8月12日至9月14日,计34 d。水稻总生长期为133 d。

2.3 灌溉用水量计算

灌溉用水量计算方法:①试验区灌溉面积确定。采用平板仪实测,测得面积为295 000 m2。②渠系有效利用系数确定。试验区引水工程在二级渠道组成。采用流速仪在两级渠道的入水口和出水口设测流断面,分别进行进、出口流量实测,得到渠道有效利用系数为0.731。③灌溉用水量计算。采用分式W用=W降+W地表+W地下计算。获得平均用水量为13 617 m3/hm2(表1)。其中,W用为年灌溉用水量;W降为降水量;W地表为地表水引用量;W地下为地下水开采量。④水稻生长需水量。水稻生长需水量包括植株蒸腾量、棵间蒸发量和田间渗漏量等3个部分水量。通过对试验资料的统计得到水稻生长需水量为10 710 m3/hm2(表1)。⑤灌溉用水损失量计算。灌溉用水损失量包括渠系渗漏量和田间回归水排放量2个部分[3-5]。这2个部分损失的水量在灌溉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各灌区的土质不同,渠系工程质量不同,损失量也有一定差距[6]。在试验中根据测出的渠系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出地表水引用量在渠道运行的过程中年损失量为1 858.5 m3/hm2。田间回归水排放量为625.5 m3/hm2。2项总损失量为2 484.0 m3/hm2。

3 资料分析

此次试验灌区选择在黏土结构的平原区。试验前灌区土壤含水率为19.4%,地下水埋深为9.23 m。从表1中可以看出,水田年总用水量为13 617 m3/hm2,水稻生长需水量为10 710 m3/hm2,总损失量为2 484 m3/hm2。水稻生长需水量与总损失量之和比总用水量少423 m3/hm2。这部分水量在水稻成熟后还保持在原田间的土壤。

从表1中还可以明显看出,从水稻生长发育情况来看可划分5个用水期;从各用水期的特点看可划分为3个用水阶段:一是集中灌水阶段。泡田期为集中灌水阶段,各灌区在该阶段各自发挥其优势,集中向田间灌水,使田间的水量尽快达到饱和并保持供插秧和幼苗生长需要的水层。二是需要灌水阶段。此阶段时间较长,主要分布在水稻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前半期。此阶段是根据水稻的生长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向田间灌水,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水量。三是停止灌水阶段。成熟期后半期,水稻发育基本成熟,田间土壤含水量能够满足水稻成熟的需要,因此各灌区停止灌水。为了保证收割的顺利进行,遇有降水随时排出,从而看出此次试验符合水稻生长的用水规律和用水的实际情况。

4 结语

试验结果表明,水田灌溉用水量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过程和各时期灌水量由人工掌握并合理分配。据测定计算,水稻生长年用水量为13 617 m3/hm2。水稻生长实际耗水量为10 710 m3/hm2。如果采用节水的方法进行灌溉,平均可以节约用水625.5 m3/hm2,在渠道上加入防渗设备还可以进一步节约用水,最多达1 858.5 m3/hm2。从而看出节约用水是充分利用水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的最好办法。

5 参考文献

[1] 尚虎君.作物需水量计算模型组件及灌区需水过程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 蒲亨亮.灌区用水量计算及可利用水量预测[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2):88-.

[3] 陈兴茹,刘树坤.论经济合理的生态用水量及其计算模型(Ⅱ)——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6):1-5.

[4] 邓小林.广元枯水季农业用水盈亏分析及水资源潜力挖掘[J].四川气象,1994(2):46-47.

[5] 王宏.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53.

[6] 董文福.农业水资源价值计算方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12):1093-1095.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