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元稹《莺莺传》赏析
2025-10-05 04:36:02 责编:小OO
文档
《莺莺传》赏析

《莺莺传》的作者是元稹,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其先世是鲜卑族拓跋氏,汉化后以“元”为姓,从北魏至隋,地位均极显赫,不过到元稹父、祖一辈时已渐趋没落。元稹八岁丧父,由母亲携往舅家抚养,少年时代过的是寄人篱下的生活,他的母亲郑夫人贤明有学识,亲自给元稹传授知识。元稹九岁能写文章。十五岁应明经科考试,一举及第。一生起起伏伏,五十三岁卒于武昌任所。元稹是白居易的挚友,诗名也与之相埒。他们共同创造了以清浅流畅为特色的“元和体”诗,除了乐府诗和同白居易等友人的唱酬诗以外,元稹一生还写了不少好作品,《莺莺传》就是他优秀的代表作。 

一、《莺莺传》的内容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论《莺驾传》:“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莺莺传》是一段哀艳的爱情故事,既真实自然,又曲折动人,可谓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及其细致深入地写出了两人微妙的爱情关系,并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其情节大致可分为酬宴初会、因婢致情、赴约被斥、意外观会、事成待婚、别而复会、再别陈怀、复书诉哀、悲剧结局、尾声。唐传奇取法于史传文学,但小说与史传文学性质不同,写法同中又有异。小说以“莺莺”为传主,却不是先写莺莺,而是先从介绍张生入手,谋篇布局,精心结撰,首尾呼应。

二、《莺莺传》的诗意性审美特征

我们所说的诗意性一般都是指以婉约诗所体现出来的婉转动人、清丽缠绵的审美特征。《莺莺传》中的诗意性则主要体现在人物自作诗、人物塑造和语言上。诗歌的繁荣对继之而崛起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不仅为小说提供了抒情写意的艺术手法,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小说创作者的审美心理,使小说呈现出诗意化的特点。鲁迅认为唐人“餍于诗赋,旁求新途,藻思横流,小说斯灿”。莺莺与张生的爱情以张生的《春词》两首和莺莺的《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开始,爱情成熟时有《会真诗》三十韵,爱情发展为悲剧时又有杨巨源的《崔娘诗》(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和河南元稹的续《会真诗》三十韵,故事结尾处还有莺莺的两首诗,其中的“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为世人熟知,写出了莺莺在经历爱情痛楚后的决绝。莺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诗意化的。莺莺和张生第一次相见时,她“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凝睇怨绝,……张生稍以词导之,不对,终席而罢”;她给张生回复《明月三五夜》,却又端服严容斥责张生,但却又在张生绝望的时候,自荐枕席;她善属文、善鼓琴,然张生求之不能得。莺莺既有诗人的气质,又像诗一样朦胧秀美,不可捉摸。《莺莺传》语言的诗化,不仅表现在这不仅表现在诗歌的穿插运用上,在叙述情节时,小说的语言也是叙事整齐、语言隽永、富有节奏感。

三、崔张爱情悲剧原因

张生“二十三,未尝近女色”,然而却以“好色”自称,可见他对女性的审美是有其独到的见解的,他不是无情之人,只是一般的漂亮女性是打动不了他的心的。当他遇到不加雕饰却自得风流的崔莺莺时,他的内心不再像平常那样平静似水,他遇到了初恋,遇到了第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子,然后有了后面的爱情悲剧。有的学者认为崔张的爱情悲剧是传统的门第观念以绝对优势压倒新生的尚处于弱势地位的“郎才女貌”、“自由恋爱”的择偶观和婚姻观的结果,莺莺虽是名门之女,而崔氏却已非望族;有的学者则认为张生把莺莺视为“妖物”,“不妖其身”、“必妖其人”,视女人为祸水的思想最终导致了崔张的爱情悲剧;还有学者认为崔张的爱情悲剧源于二人精神性格之差异,崔莺莺性格、智慧、口才上的优势使得张生这位风流才子相形见绌并最终选择逃避。

且不从门第观念、红颜祸水、性格差异的角度来说,现在仅从爱情本身来探讨一下崔张爱情悲剧的原因。崔莺莺可谓是张生的初恋情人。人在初恋时总是那么的不顾一切、轰轰烈烈,就像是所有预期的幸福都会实现,所以张生才如此追求莺莺,莺莺在排除种种顾虑后自荐枕席。离别对初恋时的人来说是残酷的,但又是无可奈何的,然而离别又是最容易产生嫌隙的,短暂的离别还好,如果是长时间的离别,恋爱双方就会产生距离带来的陌生感和共同语言的缺失,最终导致相爱的人不得不走到分手的边缘。不是不爱了,而是相爱的人最终也避免不了分手的厄运,因为再也回不到从前。初恋是美好的,初恋又是残酷的,很多人念念不忘初恋,就是因为初恋的单纯与轰轰烈烈,张生也不能免俗,所以在各自嫁娶之后张生还请求以表兄的身份同莺莺见面。张生有自己的放浪,莺莺也有自己的决绝。最后莺莺写了一首谢绝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情,怜取眼前人。始乱终弃的是你张生,提出要见面的是你张生,一切都来不及了,还是将你从前对我的情意好好珍惜眼前的人吧。莺莺与张生的结局从两个人的人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个相对好的结局,总比莺莺痴痴等待一生,张生坐视不理要来的好。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