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台阶》教案设计
2025-10-05 04:44:03 责编:小OO
文档
台阶

李森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的感情,体会作者对土地家园和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朗读法、导引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台阶,导入课文

出示幻灯片"台阶",看到这样的台阶你想到了什么?如果让你以"台阶"为题作文,你打算写哪些内容?

  (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指名回答,教者点评)

   导入:同学们写的台阶各有特色,让我们与当代小说家李森祥笔下的《台阶》比一比,看看我们的文笔如何?

(二)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学生自主合作解决为主)

   2、整体把握,复述故事情节。

  提示:(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学生复述后出示幻灯片: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

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

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1、再读课文,讨论父亲的形象。(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并讨论)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父亲有什么样的感受吗?为什么?

  (3)"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

   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5)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6)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以学生自己找,小组讨论为主;思考题是学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分析、理解。教师可以在讨论时投影出示)

   2、学生讨论分析父亲的形象,教师引导。

   父亲:淳朴、谦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坚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播放歌曲《父亲》,感受父亲的伟大)

(四)回首台阶,探究父亲

   在台阶是三级的时候,父亲凝望别人家的台阶心情是一种渴望;但是当父亲耗尽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级高台阶的新屋时,他会想什么?

   思考并讨论:

   1、父亲一辈子艰苦创业的结果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2、父亲这样做究竟值不值?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

 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4、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通过问题,让学生讨论、体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重要)

(五)比较台阶,理解父亲。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女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

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请同学们将自己写的《台阶》和作家笔下的《台阶》进行比较。

   思考:1、你的文章中有细节描写吗?你认为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2、你认为作家笔下的台阶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对自己所写的文章还需作哪些修改?

(六)回味台阶,描写父亲

同学们,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父亲建造高台阶新屋的感人故事,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文章的魅力决不仅仅在于赞美父亲的美好品质,其感

人之处更在于文章深蕴的那种淡淡的凄楚与辛酸。我们在探究本文的文学魅力的同时,更应关注一下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我们应将亿万农民的希

望铭记在心,发奋图强才是!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课外完成作文,注意选材和立意(任选一题):

   1、由《背影》和《台阶》两篇写父亲的文章,回忆自己的爸爸,抓住爸爸某一个令你难忘、让你感动的特点,要求描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

   2、走访身边的贫困家庭写一篇文章,激励他们走出困境。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高 

老屋:三级台阶

新屋:九级台阶

父亲:拼命硬干、坚韧不拔、艰苦创业(愚公移山的精神)

*课后记:

  本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人物形象的分析,以阅读带动写作。本教案的特点在于通过问题组,引导学生层层分析故

事的特色,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学法的指导贯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之中。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