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建构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指导策略
2025-10-05 04:46:06 责编:小OO
文档
建构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指导策略

作者:刘花香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9期

        摘 要:早期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很容易做出不正确的行为。通过对游戏构建过程中幼儿同伴沟通能力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引导幼儿在学习交际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协商、征求意见、求助、帮助他人等策略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提高幼儿同伴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建构游戏;同伴交往能力;指导策略

        引言: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有着高素质文明的年代,必然缺少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并不是说与生俱来就会的,都是从幼儿开始学习讲话直到与人交流,每一个人在幼年的时候学习交流交往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不愿与人交往而孤僻的人很大原来都是因为还在幼儿的时候没有教好的学会交流能力。人类一旦缺少与人相互交往,那么他们的长期保持这样的行为,就容易导致思想扭曲。幼儿中的表现最敏感的就是在与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回出现争抢甚至升级到打架的行为,这都是一种缺乏交往能力的典型形象。还有就是在游戏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小小的插曲,不一样的交往交际能力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个良好的交往能力可以让一个幼儿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同伴交往能力概念

        同伴,是指与自身认知水平相当的人。同伴交往,指的是同龄孩子或年龄差距不大的孩子之间互帮互助,一起参与活动的过程。早在几年前就有学者对同伴关系进行了定义,例如,我国学者张元(2002)在结合了国内与国外的相关研究过后指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包括了对同伴关系的认识,感受,协调等等;董丽媛(2014)给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作出以下定义: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同龄或者年纪差距不大的孩子们在某种环境下能够共同活动、共同发展的能力;但菲等人(2013)提出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的总和,它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维度

        目前国内国外对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结构的研究众说纷纭,国内学者张元(2002)在研究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的编制过程中,对南京 543 名幼儿进行实验,分析其因素并制定了中国化的教师对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评定问卷,结合教师对于幼儿同伴交往的行为观察和描述的开放式问卷因素分析,结果验证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成分包含了四个维度: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亲社会行为。

        三、建构游戏对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价值

        游戏是幼儿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活动。贝特森认为游戏能够促进理解能力的发展,比如在生活中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动作放到游戏中,就可能没有任何情况发生。因为在游戏时,大家会表现出作出这种动作的意图,是真的还是假的。因此,通过游戏,幼儿的理解能力大大增强,交往技能也不断进步。皮亚杰也指出,游戏会使年纪小的幼儿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促进其交往技能的发展,使他们不再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是开始了解其他人的情感与思维。建构游戏中的协商、分工、合作、轮流等社会技能都可以被运用,因此建构游戏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建构游戏促进幼儿合作意识

        从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分工协作、组织计划等多种能力都会得以发展,这时,幼儿相互交流的技能就得以进步,并且这些能力可以使游戏顺利进行。游戏也可促进幼儿合作意识,当幼儿使用的玩具较大、或者难度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不容易完成时,就会引发幼儿合作的意识。幼儿还会向他人寻求帮助,来解决当前面对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见,幼儿之间合不合作,是与幼儿个体是否能够单独完成游戏有关的。

        (二)建构游戏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

        幼儿常常会被玩具吸引,而他们对玩具的需求往往成为他们进行交流的主要原因。因此,建构游戏区幼儿的交往行为会多于别的游戏区。如果是交往技能不同的幼儿共同进行游戏,那么交往技能好的幼儿常常会带动交往技能差的幼儿,不太会进行交往的孩子会学习技能好的孩子,所以,建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交往技能的学习。 由此可见,建构游戏对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性,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协商、分工、计划、轮流等都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往。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建构游戏对幼儿三种策略的影响,即建构游戏是否能增加积极策略与中性策略的使用次数,减少消极策略的使用次数。

        四、引导幼儿学习分工合作,提高同伴合作能力

        (一)创造合作的机会

        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多提供一些需要幼儿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可以通过活动前的讨论,帮助幼儿提高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引导幼儿采取和同伴合作的方法来完成任务。

        (二)指导合作方法

        教师可以多种方式就幼儿合作的方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加入辅导、引导讨论等,教师可参与幼儿合作游戏,让幼儿讨论任务的划分,互相帮助,并学习如何与同伴合作;当幼儿合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引导他们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回放:在建构游戏《我的小小家园》中,幼儿两人一组、自主分工之后开始进行搭建,花花和妍妍的任务是搭建两栋房子。花花和妍妍一直在各自搭建房子,老师走过来说:“你们俩每个人都是既要寻找材料又要搭建,有没有更快、更有效的搭建方法?两个人一起搭,行不行?”花花说:“那我先帮妍妍完成她的家,然后我们再一起搭建我的小房子吧?”老师说:“这个主意不错!”妍妍说:“好!”老师说:“那怎样分工呢?”妍妍说:“我需要的材料她帮我拿,然后等她搭建的时侯我再帮她拿。”花花说:“好的!”老师说:“那么你们开始吧始吧!”很快两个人便共同搭建完成了她们的家园。

        本次的活动的主题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紧相连,每个幼儿都有一个自己的家园,她们在搭建的过程中,将自己家的外观和特点放到本次搭建活动中,也提高了幼儿的举一反三的思维。活动中,花花和妍妍的任务是搭建自己的小房子。教师看到两人很长时间都在独自搭建,并没有相互帮助和合作,此时教师的角色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带动花花、妍妍进行讨论,有效的提升了幼儿合作能力。

        (三)鼓励合作行为

        当幼儿取得小成绩或进步时,向教师寻求赞扬时,教师应该给予回应,并肯定,必要时抓住时机提出更高的要求或是建议,引导幼儿技能提高或是学会更好的合作。

        结束语

        在游戏的构建过程中,让幼儿通过学习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和规则的同时获得周围同伴的接纳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使幼儿不断提高自己的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问题的能力。通过建构游戏发展同伴关系,是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一条方便有效的额途径,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良好发展和社交能力提高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參考文献:

        [1]游静. 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幼儿探索行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2]谢思佳. 建构游戏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刘姿颖. 团体体育游戏对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