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简析
2025-10-05 04:37:34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简析 

 

关键字: 中国企业  管理问题

新世纪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也无可避免地遇到了新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这些困难与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战略缺位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虽然大部分中国企业家都认为自己在战略方面很强,缺的只是执行。但在实践中并非如此,战略缺位依然是中国企业的最大问题。     

据专家介绍,一些培训专家常常要求参与培训的高管人员在五分钟之内把自己所理解的公司战略写出来。但至今也没看到那个企业的高管团队可以写出一致的公司战略,包括一些相当知名的企业。与此相对应的一个有趣现象是,不同企业写出来的战略,反而有相当大的相似性,如果掩去公司名字,这些应该代表企业核心经营理念的战略描述甚至完全可以互换。而中国企业的战略缺位最直接的表现是战略趋同。产品属性相同的企业自然不足为怪,就是不同属性产品的企业,其战略思想、手段、方式也如出一辙。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国企业必须学习战略思考的能力,以战略为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契机,才能够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免遭淘汰。

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企业信息化基础较差:目前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处在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和邮件系统、外部网站等方面,而应用较好的企业则集中体现在企业局部的业务和管理环节的应用上。目前的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足以全面支撑起企业管理提升的目标。企业管理变革的阻力大:旧的管理、对既得利益的维护而对变革的天生抵制、员工的观念和意识不到位等多方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管理变革产生较大的影响,咨询公司解决信息化问题的综合能力不高:目前国内大多咨询公司不具备进行管理提升和信息化规划与信息化实施的综合实力, 咨询公司解决方案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不够:目前大多管理咨询公司与软件厂商捆绑销售,在进行管理咨询和信息化规划时往往会脱离企业的客观需求而带有极大的倾向型, 企业信息化实施缺乏系统的规划: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对项目整体过程如产品选型、实施阶段、达到的目标、后续升级、投入产出等环节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思考,企业资源和能力不足:许多企业由于在资源、管理与执行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企业缺乏实施信息化的基础。

二、中国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1、关于企业管理经验的学习问题。

“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句名言,也是目前我们中国企业管理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四处学习外国企业的成功经验。企业赢了是赚的,输了是“交学费”——我们的企业资金有限,但是学费却没少交,然后学到的经验却与付出不成比例。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刚刚打开国门,中国企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还不了解,参照学习他国经验无可厚非,但是走到今天,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并且中国已经加入WTO,如果我国的企业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结果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淘汰。要想在新世纪如高楼林立的企业中获胜,唯有拥有自己的企业特色,才能有立足之地。

 2、关于企业管理者间沟通问题。

中国企业在规模小、管理人员少时沟通是较为顺畅的,但随着公司逐渐发展壮大,变成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时,沟通就容易出现问题。多年来,中国许多企业往往采取单向、垂直的沟通模式,即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地向下传递信息,缺乏回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企业的沟通多数是通过老总的命令、企业的文件、报告会来实现的。然而这种单向沟通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在单向沟通的过程中,信息往往会迅速地被衰减和扭曲。这种单向沟通模式必须向双向全方位的沟通模式转变。 

3、“人治”与“法治”分不清。 

企业的管理者市场感觉好的制度总是无法得以贯彻实施,原因在于我们许多公司总是在“人治人”、“人斗人”的怪圈里运转,靠个人的行为去维系企业的生存,没有真正建立一套法治的系统来管理我们的企业。有许多企业虽然以“法治”标榜,然而企业的管理者自己却脱离不了“人治”,上行下效,“法治”成了一纸空文难以实行。另外,中国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往往是分不开的,在两权不分离的模式下,企业也很难实现真正的法治管理。  

4、企业制定制度有随意性。

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能前后统一,使得其制度的执行缺乏公平。当企业的制度成为了一纸空话,企业的正常运行、人员管理都成问题,企业如何能够顺利运行?当一个企业不能顺利下达命令,管理人员不能掌握企业的运行状态,这以为意味着这个企业正走向灭亡。

5、企业“自满”、不思进取。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占领了一定的市场和取得了很好的利润之后,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免产生自满的情绪,开始倦怠着眼当时的市场环境,而是沉迷与先前战胜对手的喜悦之中;当他们达到了新的目标,占领了一个新的市场,便会渐渐习惯与当地,不愿离开这块“舒适区”。然而市场竞争是不会停止的,过了一段时间你的市场或许就会被他人部分的取代,随着市场的逐渐流失,企业将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

中国古人就曾教诲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企业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更应该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时刻警惕新问题的出现及努力解决旧问题,才能够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保持长兴不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