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教学设计
2025-10-05 04:38:26 责编:小OO
文档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角色。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基于以上理念,本课教学设计,我尝试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让学生在读中主动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用心触摸文句,在品词析句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把内心的感动表达出来。

2、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感悟文章的表达效果。

3、 借助文本唤醒真情,关注生活,体会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感悟优秀党员的光辉形象。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桥,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

过渡语:《桥》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因为表达上很有特色,所以被评为全国最优秀的短篇小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桥》。

二、聚焦洪水, 领悟写法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你认为写得最生动的一句话,思考:从写作的角度,你能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学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课件出示:

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B.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C.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D.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E.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F.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G.……

1、通过课文中描写洪水的语句,你有什么感受?

2、汇报交流:雨大、雨急、水快、水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用短句表现突如其来的气氛,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表现出洪水的凶猛可怕。

三、研读“老支书”,体会精神

过渡语:洪水如此凶猛,桥如此窄,如果一百多号人没有秩序地同时过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而此时老的神态、语言、动作有是怎样的?你觉得老支书是个什么样的人?

课件出示:默读第7——23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圈出最能表现老汉特点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1. 学生读文,批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2、同学汇报交流,教师适机点拨,指导朗读。

课堂预设:

神态描写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从老汉的表情中,你有什么体会?

(2) 老汉“盯着人们”,他可能在想什么?

(3)你怎么理解“他像一座山”?

语言描写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党员排在后边,那谁排在前面先走?

(2)从老汉的语言描写中,你有什么体会?

动作语言描写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1)读了这句,你体会到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

(2)当时的情况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把语句中的“小伙子”换成“他的儿子”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什么?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把句子中的“小伙子”换成“他的儿子”读一读。当时的情况又是怎么样?

(2)从老汉的“推”字当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救小伙子。 这一“推”、一“吼” 表现老汉先亲人后自己。)

四、回归文本,升华情感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父爱无价,让我们再读21——23自然段,洪水吞没了一切,但吞没不了永远的亲情和父爱,此刻还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

1.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还能用什么做题目?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

如:

(1)“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 

(2)“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总结: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

让我们永远记住,在危难时刻,那一座座给人们带去生命和希望的桥;永远记住老支书(指板书)──这样的人,老支书这样的党员。

【教学板书】

                        13   桥

暴雨   大  急                      沉着冷静

                        老汉         不徇私情

   洪水   凶猛可怕                     舍己为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