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2025-10-05 04:38:08 责编:小OO
文档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作者:赵改玲 孙家平 刘海英

来源:《商业会计》2015年第23期

        ◇中图分类号:F23;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23-0116-03

        摘要:本文从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高校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构建一个科学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

        一、引言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培养创新型人才纳入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与研究也成为热点问题。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要求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新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鼓励协同创新。随后,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将内涵式发展作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求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使各学科、各层次、各类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意见中既明确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

        作为地方性高等院校,岭南师范学院坚持“立足粤西、服务广东、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粤西地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用人才。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会计学专业建设始终坚持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以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实验室建设为突破,结合学校和学院的办学条件、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实际,实现培养高素质、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构建适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符合我校发展特点的会计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一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构成。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此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其培养模式应建立在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之上,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大量的市场需求调研分析,较为全面地了解市场大、中、小型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会计、管理岗位的设置状况,并充分掌握每一种岗位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后,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特点,确定了适合我校特点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大学本科的教育,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育过程,必须为学生提供终生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培养起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还能够以自主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知识,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一点是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同时,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高学位,而对其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这是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会计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上的要求,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范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需要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理论教学以适用为度,更多地强调要提高服务生产一线、管理生产一线的能力。因此,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我们将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是适当的。

        三、完善课程体系

        本着“厚基础、重实践、面向生产一线”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并举、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的原则,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积极开展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校已经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有利于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协调发展、有利于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强化会计业务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新修订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和拓展提高三个模块(如表1所示),对于每个模块中的一些主干课程均设置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环节,同时还有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内容。

        通识教育模块培养学生基本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从而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领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其就业、深造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学科专业模块的课程结构,构建了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悉数开设,以便学生能够奠定较为坚实的专业功底,达到厚基础的目的,同时为了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适当减少了必修课所占比例,增加拓展提高模块中选修课的比例。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体现了重实践的理念。拓展提高模块开设了多个方向的专业(学科)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需要以及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进行选择,包括银行会计、涉外会计、预算会计以及涉及企业生产与运作、物流与供应链、工商、报关、国际贸易等方面的课程。另外,对于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还开设了教育类相关课程,以培养合格的中职会计师资。

        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我们开设了一些体现应用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譬如在学科基础课程中,增设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一方面为刚入学的新生介绍会计专业概况,另一方面也学习一些会计史,使其了解会计学科的历史积淀与国内外会计发展的异同,以及原始创新的线索等。还增加了会计法规课程,通过一系列典型违法违纪案例的选讲,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拓展提高模块,增设SPSS统计分析、经济写作、电子商务、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等课程,拓展学生的应用技能。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主干课的实践教学比重。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除了开展课内实验以外,还专门设置了2—3周不等的集中实习训练,并在大四第一学期设置了4周时间的会计综合实训,利用制造业企业代表性月份的整套会计业务资料,要求每一个实习生完成全部的会计核算业务,再根据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财务分析,并编写财务状况说明书,将会计知识真正运用到会计实践中去。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以企业财务流程为纵线,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知识和方法为一体,完成账务处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以及企业监督管理等职责和业务,真正强化实践性教学过程。在这个课程体系中,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通识教育实践和专业实践)的学时占到了本专业毕业总学时的26.4%,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完善课程体系,不仅体现在课程的选择、设置上,也包括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随着国家会计制度的改革和一系列新的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我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整合协调原有相关课程,既要考虑到课程内部的关联性、知识的系统性,又要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者前后脱节;鼓励教师对教学内容大胆改革、创新和优化,积极开设反映社会经济及学科发展新成果的新课程或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主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应用,真正实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

        四、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我校会计专业每年引进1—2名教师,逐渐形成了一支老中青教师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到专任教师的54.9%,基本满足了本专业教学科研的需求。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成效显著。新入职教师必须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半年,新教师随堂听课、批改作业、协助答疑;派送新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一线岗位跟班实习,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这种校内校外传帮带的形式,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稳步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逐渐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梯队式的教学、科研团队,努力打造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师德高尚、为人师表的师资队伍。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课程性质及其特点,恰当地引入案例教学法,在学校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多门主干课程的教学案例库。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将复杂的理论问题通俗、形象地讲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时,要求授课教师收集各种典型教学案例,或者从案例库中选择适当的已有案例,案例要能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不能忽视由实践归纳或探索理论的认知过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除了案例教学法以外,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讲授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鼓励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从问题的提出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主动权都交予学生,这就将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亲身参与教、学的现实感受,形成自学与联动式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实现演示教学、探究教学、讨论教学与传统讲授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更易于培养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之外,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惑,我们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答疑或与学生进行沟通。比如采取课间、课后当面答疑,或者电话、短信、E-mail、微信、QQ在线等多种不同的答疑方式,以达到及时解决学生疑问的目的。

        六、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从学生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出发,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合理设计实践项目。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不断地改善实验实习条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实习,从而强化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转化的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学院建成和在建的实验实习场所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综合实训室、物流实验室、证券实验室、ERP实训室等,基本满足了相关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同时,学院还与粤西、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企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协议,建成了十多个稳定的会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每学期包括毕业季,都会指派学生前往基地进行实习。

        参考文献:

        1.权小锋,尹洪英.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237-238.

        2.吴大新,高山,孙文刚.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挑战与应对[J].财务与会计,2015,(2):44-46.

        3.张涛.关于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5,(19):110-111.

        4.赵改玲,顾蕾.高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困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12-21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