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病梅馆记知识点
2025-10-05 04:36:36 责编:小OO
文档
《病梅馆记》整理

作者:龚自珍

出处:《龚自珍全集》

一、词汇部分

2、 古今异义的词语: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智力 古: 智:智慧 力:力量

今: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3、一词多义:

⑴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使动用法: 使……成为病态。

而江浙之梅皆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形容词,病态的,做“梅”的定语。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⑵欹、疏、曲

① 梅之欹之疏之曲

“ 欹”、“疏”、“曲”三字都是

形容词,倾斜、稀疏、弯曲。

②“梅以曲为美”,

“以欹为美”,

“以疏为美”,

“ 欹”、“疏”、“曲”三字都是形作

名,倾斜的枝干、稀疏的枝叶、弯曲的枝条。

4、常用实词:

1.或(有的人) 2.欹 (倾斜)

3.固 (本来。“固也”:本来如此。)

4.诏 (宣告) 5 .号(号召)

6. 绳 (约束) 7.斫(砍削)

8.夭 (摧折) 9.鬻 (卖)

10.遏 (阻止、阻碍)11.烈(严重、酷烈)

12.既(已经、……之后) 13.悉(全)

14.埋(种植) 15. 棕缚(棕:棕绳。缚:束缚。)

16.诟厉(辱骂) 17.安(怎样、怎么)

18.暇(空闲) 19.穷(竭尽、用尽)

5、常用虚词:

⑴以

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把、拿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来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可以:能够

(另一说法是:以,按,“以”后省略“之”,代病态的审梅标准。)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把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来、用来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凭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把

以求重价 来、用来

以五年为期 用、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来、用来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来、用来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来、用来

⑵之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 的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的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的

梅之欹之疏之曲 取独

(语法上失取独,翻译时仍可写“的”,如汪钰明《文言文三行编排本》就是这样。)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的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而江浙之梅皆病 的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的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取独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它 代梅

纵之顺之 它 代梅

必复之全之 它 代梅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的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它 代梅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的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的

二、语法部分

1、 特殊句式

⑴判断句: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非……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 (……非……也)

江浙之梅皆病 (……皆……)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皆……)

⑵被动句:

甘受诟厉 (受:被)

⑶省略句:

予购三百盆, (“盆”后省“病梅”)纵之顺之 (前面省主语“予”)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前面省主语“予”)

⑷介词结构后置:

悉埋于地 (悉于地埋,全在地里种植)

2、固定结构

梅以曲为美 (“以……为……”:把……当作……)

3、词类活用

⑴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夭:使……弯曲。病:使……成为病态。)

夭其稚枝

(夭:使……弯曲。)

纵之顺之

(纵:使……放纵地生长。)

(顺:使……顺其自然地生长。)

必复之全之

(复:使……恢复、使……复原。)

(全:使……健全。)

⑵意动用法:无

⑶为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 (为……哭泣)

乃誓疗之(为……治疗)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为……治疗)

⑷名词作状语:

心知其意 (心:在心上)

⑸名词作动词: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约束)

而江浙之梅皆病 (呈病态、成为病态)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呈病态、成为病态)

(6)形容词作动词: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竭尽、用尽)

(7)形容词作名词:

①直

直则无姿(笔直的枝干)

斫直(笔直的枝干)

锄其直(笔直的枝干)

②密

密则无态(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删密(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删其密(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③正

正则无景(端正的枝条)

锄正(端正的枝条)

斫其正(端正的枝条)

④曲

以曲为美(弯曲的枝条)

⑤欹

以欹为美(倾斜的枝干)

⑥疏

以疏为美(稀疏的枝叶)

四、文学常识

龚自珍(1792—1841),字瑟

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我国清(近)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龚自珍著作丰富,有散文300多篇,诗词近800首,其中《己亥杂诗》315首,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著有《龚自珍全集》。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全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的后一联可以哦乃表达本文的主旨。本文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喻手法,借梅喻人、托物言志,反映了作者反对主义,向往人格自由和精神的思想。文中以“文人画士”偏爱梅花的病态美,来影射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揭露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表达了作者要求政治改革、培养人才和追求个性的愿望。

文体:——“记”是记事文体的一种,标明文体是小品文或随笔。

手法:托物言志

主题思想:反映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是作者辞官南归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