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教学设计
2025-10-05 04:38:37 责编:小OO
文档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算。

本节内容主要完成《纲要》中“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任务,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电子表格软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功能,而不是形式上的表格。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包含很多方面。除此之外,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运算和进一步加工,这时就需要介绍公式和函数,这是WPS表格软件的有效工具,也是数据加工的重点。公式的含义、组成、编辑、复制、删除,以及函数的含义、引用形式、格式、使用方法等都是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得内容。其中有关单元格地址(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数据引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更是至关重要,也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此年级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操作技能,WPS表格软件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难点,与其他教学内容的难点有一点悬殊,学生相对掌握起来有一点吃力。本节主要通过在学习内容的探究和相似问题的比较上,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观察交流上,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公式、函数、地址引用的含义;

2.熟练掌握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3.掌握使用填充手柄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交流的能力;

2.培养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四)行为与创新

1. 帮助学生在任务中自主提炼有效结论,扩展了知识的使用面。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2.掌握使用填充手柄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引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比较发现法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同学们,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的体魄,学校开展了雏鹰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同学们都报名了吗?

2.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3.教师活动:老师这里有1份学校兴趣小组报名的统计表(老师打开统计表,如下图),你能用10秒钟的时间计算出各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吗?

4.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基本上不可能。

5.教师活动:学完今天的内容,你就能很轻松的完成这个任务了!

设计意图:结合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迅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教师活动:如何在电子表格中实现数据的运算,我们先做一个小尝试。新建一个电子表格文件,在A1单元格中输入10*2+3,在B1单元格中输入=10*2+3,观察结果有何不同?请同学们注意,这里的A1单元格指的是第A列第1行的单元格,A1是单元格地址,B1单元格指的是第B列第1行的单元格,B1是单元格地址。

2.学生活动:学生尝试操作,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3.教师活动:同学们通过以上的练习发现,如果在一个单元格中先输入一个等号,那么excel会将等号后面输入的式子作为一个代数式,按回车键确认后,该单元格中显示该代数式的值。这就是如何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以等号开始,然后输入相应的代数式。电子表格自动运算结果。而我们平时输入的数据,不需要以等号开始,这就是两者的不同。

4.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尝试打开少年宫兴趣小组报名统计表,计算一下绘画小组的总人数。

5.学生活动:学生尝试操作,如有问题可咨询同学和老师。

6.教师活动: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把绘画小组的总人数计算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是如何操作的。(如下图)

7.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的答案是我们所需要的最佳答案吗?你有没有考虑过下面的情况。如何这时我改变一下某年级参加的人数,那么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我是不是要手动修改公式的数据呢?这样很不方便。那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使我们的计算结果可以随着前面的数字发生变化而发生变化呢?下面看一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

8.教师活动:教师演示操作(如下图)。请同学们注意,我们在输入公式的时候,在里面引用单元格的地址,而不是输入里面具体的数字。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在公式计算的时候通过引用该地址去引用其中的数据,而不是直接引用其数据。好处就是当单元格的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这个公式也会跟着相应计算出不同的结果。好了,下面同学们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吗?请同学们去尝试一下,计算一下绘画、合唱、舞蹈小组的总人数,并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公式有何区别。

9.学生活动:学生尝试操作,计算一下绘画、合唱、舞蹈小组的总人数,并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公式有何区别。如有问题可咨询同学和老师。

10.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点个别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方式的比较,突出引用单元格地址公式的优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当讲解并演示,学生印象深刻。

11.教师活动:刚才我们求绘画、合唱、舞蹈兴趣小组报名的总人数,用到了多个相类似的公式(加深学生印象,教师板书展示,如下图),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样操作很不方便,我们有没有简便的方法来代替这些繁琐的操作。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神奇的工具填充手柄。

12.教师活动:教师演示操作,先选中E3单元格,输入公式“=B3+C3+D3”(如上图),回车,计算出绘画小组总人数;然后选中E3单元格,把鼠标(正常状态是空心十字架)移向它的右下角,当鼠标形状变为实心十字架的时候(如下图),按住鼠标左键拖动,这时候能迅速的计算出其它兴趣小组的总人数。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用10秒时间迅速计算出少年宫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同学们还不赶快试一试!

 

 

 

 

13.学生活动:学生尝试计算出各兴趣小组报名的总人数,教师总结用填充手柄填充序列的时候,公式的地址会自动按拖动的方向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了相似公式的复制。运算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14.教师活动: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公式法计算出各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接下来老师又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求出七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总数。

15.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先选中B15单元格,然后输入公式“= B3+B4+B5……+B13+B14”,按回车键。

16.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同学们发现,计算七年级参加兴趣小组总人数时,要输入的公式很长,单元格地址多,容易出错,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个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借助电子表格提供的函数功能。下面看一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

17.教师活动:教师演示操作:先选中B15单元格,点击菜单栏中公式-插入函数,选择相应的函数和范围(如下图)。

上图显示的B3:B14表示是从左上角B3这个单元格至右下角B14这个单元格组成的一个数据区域,中间用“:”分隔。我们在使用函数运算时,正确选择使用的函数区域以及不同功能的合理选择。请同学们尝试一下用函数计算的功能。

18.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其它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总人数需不需要一个一个算呢?我们任然可以采用填充手柄填充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行尝试操作。

19.学生活动:学生自行尝试操作。

20.教师活动:同学们请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计算一下个兴趣小组总人数占年级人数比例。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21.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并发现问题。

22.教师活动:同学们刚才在操作的时候都发现了问题,同学们在使用填充柄复制的时候发现下面的公式都出现了错误提示。这个错误提示是什么意思呢?是除0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3.教师活动:教师演示错误操作(如下图)。

24.教师活动:我们分别单击F4、F5等单元格,发现在编辑栏中公式变为“=E4/E16”、“=E5/E17”、“=E6/E18”等(如下图)。

我们发现复制公式时分母变成了E16、E17等这些单元格(加深学生印象,教师板书展示,如下图),这些单元格并没有数据,这时候电子表格默认为0。因此也出现了分母为0的这些错误。

25.教师活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刚才在使用填充柄复制公式的时候,被填充的序列会根据方向自动调整。所以会出现E16、E17等这些单元格,这样的引用被称为相对引用,这样的地址被称为相对地址。那么如果要求分母始终保持不变,始终是E15单元格,我们应该怎么实现呢?我们可以在E15这个单元格行号列号加上绝对名符号“$”,这时我们再进行复制,分母始终是E15,这样的引用被称为绝对引用,这样的地址被称为绝对地址(如下图)。下面同学们应该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了吧。

26.学生活动:学生尝试操作,如有问题可咨询同学和老师。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一定经验基础上,出现一个错误信息,很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这个时机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和讲解,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三)课堂总结、拓展提高

1.教师活动:教师请学生总结公式、函数和自动填充的应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分析公式和函数计算的优缺点。

2.学生活动:生总结公式、函数和自动填充的应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分析公式和函数计算的优缺点。

3.教师活动:教师请学生打开班级兴趣小组统计表,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出每个班参加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及每个班学生报名人数最多的兴趣小组的人数。

4.学生活动:学生操作。

设计意图:教师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巩固学生所学,升华提高。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Excel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更好帮助学习掌握理解这部分的知识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动起来,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观察交流,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

2、值得关注的是:在时间的安排与分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在不影响学生进行创作的同时,又可以在规定的教学内容内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并且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3、教学不能局限于某一节课,或是几节课,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扩展与延伸,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学习的知识更为全面,学生的主体性更好的发挥,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的创作过程中不断的得到知识的创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