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自评报告
2025-10-05 04:46:44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院

关于开展《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

实施情况中期自评报告

根据河南省卫计委关于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依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和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

(一)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1.维护护士合法权益,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依法严格护士准入制度,严格依法执业,从事护理活动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医院为外聘护士建立人事代理关系,解决聘用护士的技术职称评审考核、工资福利待遇调整等问题。实行“同工同酬、绩效工资”的分配制度,并为每位护士购买“五险一金”。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的安全。

2、持续增加护士总量。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备护士,重点充实病区护士数量,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使医院护士数量与临床工作量相适应,科学配置护士,保障临床护理质量,截至2018年6月,我院注册护士达到137人,比2016年增加了21人,基本满足临床护理需要。

3、健全护士培训制度。制定在职护士培训计划,新入护士培训计划,保证每位护士接受培训与学习,通过院科二级每月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和操作培训,护士轮流外出学习及进修等途径完成在职培训。特别是对年轻护士加强培训,新入院护士进院3年内必须得到系统规范的培训。?

4、提高专科护理水平。贯彻落实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大力开展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我院共送出10余人学习重症监护和血液透析工作,培养“知识全、专业精、技能高”的临床护士人才,充分发挥专科护理价值。

(二)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1、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并有效落实护理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核心制度。依据<<临床护理服务指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持续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2、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贯彻落实省卫生厅《2015年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我院以改革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优质护理病房开展达80%。

(三)、深化护理管理改革,激发队伍内在活力。

1、护理岗位管理。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医院建立并完善医院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完善护理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岗位培训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等实现同岗同酬,体现岗位差异,体现能级对应,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2.设置护理管理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根据不同护理岗位,将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护士护理患者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程度等要素上,使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更加注重临床护理实践,充分调动临床护士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3、落实支持保障措施。减少护士承担非护理工作,减轻临床一线护士负担。完善并落实后勤保障支持,做到药房送药到病房;物资保障、设备科按需要添置设备,并定期检修、维护;临床用血专人送检、专人负责;进一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做好护理服务。

4.护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运用电子病历、医嘱处理、护理评估、护理记录等信息系统,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完善护理服务标准、规范,健全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体系。

(四)、拓展护理服务领域,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1、推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我院积极开展辖区内老年人健康服务免费体检;慢性病管理服务;社区人口健康体检。为老年患者以及贫困人群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长期医疗、护理等服务。

2、延续性护理服务。根据社会需求,发挥医院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完善服务内容和人方式,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我院护理志愿者定期到敬老院提供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服务。

3、加快发展基层护理。我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为长期卧床、贫困人口及老年患者提供上门服务,部分护士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让基层群众能享受到规范化、专业化的护理技术服务。

4、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护士队伍建设,护士帮扶村卫生室、乡卫生院对口支援,通过帮扶和带动,提高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能力,保证基层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更好地服务群众。

(五)推动中医护理特色发展。

我院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按照《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发展中医护理。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中医基础知识和技术操作规范性培训,要求每位护士都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将“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护“的护理特点融入临床护理实践中。选派护理骨干到省级医院学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回院后带动科室其他护士,以至全院普遍开展。为提高中医护理操作在临床中的应用,至2018年全院每科室的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均不少于四项,每月通过对各病区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定期总结经验,尽最大能力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率和病人满意度。全院积极开展辩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在国家下发的中医护理方案33个优势病种中,目前我院已经实行优势病种达12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对提高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注重中医护理人才培养,鼓励护士自修中医药大学本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推动中医护理事业发展。

(六)、护士能力提升情况和老年护理服务发展情况。

1、护士能力提升。参照国家卫计委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

制定我院新护士培训大纲,并落实培训内容。新入职护士培训率达到100%,切实提高入职护士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持续开展手术、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新开展内科重症监护、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人才培养;护理管理人员参加省级护理管理岗位培训率达到70%,推动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精细化。有计划开展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注重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和应用。

2、老年护理服务发展。落实国家卫计委老年服务相关指南和规范,逐步培养并增加从事老年护理服务人员数量,与乡卫生室、敬老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双向转诊、预约就诊、紧急救治的“绿色通道”提高医疗效率。

二、存在困难及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医护理人才缺乏,专科护理亟待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大力发展专科护理、老年护理和重症护理,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护理实践发展方向。我院专科护士的培训率过低,专科护理人员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参加上级医疗机构中医护理培训的机会少,新入职护士大部分西医院校毕业,中医理论知识匮乏。

2.护理服务理念有待提升和护理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不够,未做到换位思考,患者满意度未达到100%;在落实整体护理服务过程中,虽有一定成绩,但也仅停留在做好治疗与基础护理的层面上,忽视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全面需求,从而导致护士为病人提供的服务与病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3、护理管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有所欠缺,因科室工作忙,参加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需加强加大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力度,科室中医护理技术未能及时带动和发展。

三、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1.优化护士知识结构,提升中医基本理论与技能。加强护士院内的中医理论学习和中医技术培训,鼓励护士自修中医药学校本科护理,提升护理学历。

2、加强培训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改变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全方位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新入职护士培训,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

3、积极派送护理管理人员参加省级管理岗位培训,同时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1-3个月,提高医院整体护理管理水平,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4、实施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引导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制订具体培训计划、规范、培训内容和要求,加大对护理人才的培养。

5、逐步拓展护理服务领域。自2010年起,建立并实施了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工作,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方式,对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规律、康复锻炼、用药、自我保健等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与指导,将我院的护理工作延伸到社区,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和功能,提供符合社区人群的健康服务需要的多样化护理服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