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公告书之职业病危害公告栏范本
2025-10-05 05:14:39 责编:小OO
文档
职业病危害公告栏范本

【篇一:职业病危害公告栏内容(主厂)】

 选矿主厂职业危害因素公告栏

 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

 存在粉尘岗位:皮带运输岗位、尾砂泵站岗位

 健康危害:导致尘肺

 接触限值:2mg/m3

 应急救援措施:

 1、当作业场所粉尘较大时立即通知调度检查除尘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2、粉尘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3、当作业现场粉尘极度超标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作业现场,然后通知调度。

 检测结果:皮带运输岗位1.0mg/m3、尾砂泵站岗位0.9mg/m3 检测日期:2014年12月20日

 检测单位:中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

 存在噪声危害岗位:皮带运输岗位、球磨机岗位、磁选机岗位、过滤岗位、尾砂泵站岗位

 接触限值:85db

 应急救援措施:

 1、当作业场所噪声较大时立即进入隔音操作间。

 2、噪声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耳塞。

 3、当作业现场噪声极度超标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作业现场,然后通知调度。

 检测结果:

 皮带运输岗位70.1db、球磨机岗位95.2db、磁选机岗位91.1db、过滤岗位88.6db、尾砂泵站岗位85.1db

  检测日起:2014年12月20日

 检测单位:中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篇二:职业病危害公告栏——资料】

 职业病危害公告栏 一、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企业应当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

 2、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制定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

 4、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检查实话情况。

 5、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职工健康监护档案,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

 6、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7、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8、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按照《建立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9、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10、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结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11、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三、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总则

 为了保证职工的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防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施工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2、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

 (1)、防尘措施

 ? 各除尘用具应有效使用,在接触灰尘的工作地点必须佩带防护设施(口罩、防尘面具、防护眼

 镜)。

 (2)、防物理措施

 ? 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套;

 ? 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 高温操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 在噪声工作环境下的人员要试用隔音设施。

 (3)、防化学物质措施

 ? 操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篇三:4s店职业病危害公告栏】

 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作业场所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盐酸,氢氧化钠等),工频电场等有害因素。

 二、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

 1、严格按照本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各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

 2、噪声岗位按要求佩戴好防噪声耳塞。毒物岗位应遵守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发生泄露时,戴好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再行抢修。

 3、坚守岗位,不得进入与自己无关的有毒有害岗位。

 4、定时检查岗位的应急救援措施,确保其能正常使用。

 三、操作规程:

 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岗位应按照指定的详细操作规程认真操作。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岗位应按照本岗位规程认真操作。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当按操作规程,与生产设备同时运行,同时巡查,保证防护措施的正常,有效运行。

 四、应急救援:

 在生产过程中,对粉尘、一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钠等引起的急性中毒应立即将患者脱离有毒现场并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心跳停止时,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对皮肤受污染特别是化学灼伤者,应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

对眼部接触污染,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经现场处理后立即转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生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详见公司安环部每月检测报表内容。

 六、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粉尘

 (1)煤尘

 患者早期无多症状,当病变进展,尤其发展为大块纤维化活合并支气管或肺部感染可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咳嗽、咳痰、胸痛、气短是煤工尘肺患者的主要症状。

 (2)矽尘(含10%~15%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

 由于吸入矽尘而引起的尘肺称矽肺。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发展速度越快,危害性越大。

 (3)电焊烟尘

电焊时焊条的眼皮、焊芯和被焊金属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和氧化,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烟尘,逸散于空气中。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电焊烟尘,特别是在密闭容器内或通风不良环境中进行焊机使用过程时,可引起电焊工尘肺。电焊工尘肺发病缓慢,发病工龄一般在10年以上,范围在15~20年,最短发病工龄为4年。临床症状轻微,在x线胸片已有明显征象时,可无明细自觉症状和体征。电焊工尘肺早期,肺功能常属正常范围。并发肺气肿等疾病时,肺功能才相应地减低。病程一般进展缓慢,少数病例在脱离焊接工作后,病情可逐渐减轻。在长期从事接触高浓度焊烟作业时,少数病例也可发生三期尘肺。

 (4)石灰石粉尘

 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氧化钙。吸入后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引起粘膜下毛细管扩张、充血等,导致呼吸道抵御能力下降。体表长期接触可导致堵塞性皮脂炎,粉刺等。

 (5)砂轮磨粉

 长期吸入砂轮磨粉尘会引起的以肺部病为主的一种慢性疾病---尘肺,其主要病变是引起肺部弥温性纤维性变化,严重者可引起肺硬化,影响肺脏的呼吸和循环功能。患病者常有晨咳,甚至咳嗽不止,止咳药难以平复。病情加重多因并发感染,此时体温升高,伴有咳粘性浓痰、气急、胸痛等;并发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2、有毒物质

 (1)氯化氢/盐酸

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气味,极溶于水,空气中呈现白色烟雾,溶于水后成为盐酸。密度1.187g/l(20℃)。熔点:-114.8℃。沸点:-84.9℃。极有强腐蚀性。能与多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氯化物产生剧毒氰化氢。

 急性吸入氯化氢气体或盐酸烟雾后对眼和呼吸道粘膜立即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口服中毒立即出现消化道刺激和灼伤。

 长期接触较高浓度氯化氢气体或盐酸烟雾后,可造成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以及牙齿损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甚至灼伤。

 皮肤接触氯化氢气体或盐酸雾后,可发生皮炎,若皮肤接触盐酸液体,则可造成化学性灼伤。

 (2)氨

 氨为无色有强烈刺激味气体。分子量17.03。密度0.5971g/l。凝点:-77.7.沸点:-33.5。易液化成无色液体。氨易溶于水和酒精中。氨的水溶性呈弱碱性,1%水溶液ph值11.7左右,28%水溶液则称强氨水。

 氨有强烈刺激味,水溶性强,很容易侵犯眼及上呼吸道,又由于氨的分子量小,扩散速度快,能迅速通过细胞渗透到组织内。低浓度时可使眼结膜、鼻咽部、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等;浓度增高时可致严重的眼及呼吸道灼伤、化学性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高浓度氨吸入可导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增强,继而转入抑制,一直昏迷、死亡。

(3)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和刺激作用,可使组织蛋日变性、造成深层组织破坏,其腐蚀性比多数酸类强。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粉尘及烟雾对眼、呼吸道粘膜、消化道粘膜均可造成化学灼伤。高浓度碱液可在数分钟内使整个角膜表面出现凝固慢坏死和伴有广泛性结膜坏死。

 (4)六氟化硫

 六氟化硫(sf6)分子量106.06,相对密度1.88(-50℃,液体),熔点-50.8℃,沸点63.8℃。可溶于酒精,微溶于水。为无色无臭的气体,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吸入六氟化硫气体可使人体缺氧导致呼吸困难。吸入一定量的六氟化硫气体可致呼吸困难、头疼、头晕、耳鸣、恶心;大量吸入六氟化硫气体可导致意识丧失,甚至死亡。sf6的讲解产物s2f2、sf4、s2f10等有毒。,均有强烈刺激性,吸入sf6的降解产物出现气短、胸紧、剧咳、鼻和眼刺激,而后头痛、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5)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易呗氧化或水解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较稳定。二氧化氮的毒性为一氧化氮的4-5倍。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被吸入后,主要作用于深呼吸道,缓慢溶于肺泡表面的液体和肺泡内的水蒸气中,逐渐形成游离氢和羟基,再形成亚和,引起刺激和腐蚀作用,发生化学性肺炎至肺水肿。另外代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