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2025-10-05 05:13:14 责编:小OO
文档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课 程 论 文

            

      

题目: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课 程 名 称    (宋体三号加粗,下同)  

考 查 学 期    /     学年  第   学期    

考 查 方 式           课程论文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成       绩                              

指 导 教 师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2013年04月10日,教育部副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

    如图1.1所示,2013年中国将会有699万名研究生、大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今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恐怖的910万人。而且从2000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一个情况也很难得到改善。在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且由于遭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许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的减少,用工需求也就明显的减少。这给毕业大学生们的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在2013年,每8个大学生中就有2个可能找不到工作。也许他们有学历,能力也并不差,可以一样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归根到底是社会竞争太激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这就是史上最难的就业季。

图1.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而且国家的调节能力有限,无法完成每个公民的就业安排,使每个公民得到就业保障。

除去当前社会就业竞争状况,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要回归到大学生本身。根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的时候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图1.2

一、过于拘泥专业知识,自身能力不足

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许多大学生都希望可以找到一份与自己大学所学习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否则就认为在大学几年的学习就白白浪费掉了,在求职过程中专业情节由始至终影响着求职心理,但这是错误的不可取的想法。同时过于拘泥自己专业的知识,只能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当今社会上需要的是通用型的人才,没法由一个专业人士向通用型人士转变,始终局限在其专业的知识,不是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当前社会企业在面试的时候考虑的不是你对这一个专业上的专长,他们注意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只局限在专业知识上的大学生在起跑线上就已经比那些不断自我增值的综合型素质人才落后了。

再者,由于求职大学生本身能力不足的问题在面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图1.3)。大学生在面试的时候心理能力差,在面试的时候容易出现紧张的情绪,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也就意味着求职的失败。同时,由于过于局限自身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不但没有掌握好,还缺乏开拓精神没有涉足其他知识层面,造成了对其他知识的缺乏,知识面狭窄的情况。这些会给毕业大学生在就业面试的时候造成困难阻碍。

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应该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不能够仅仅局限在自己专业知识之中。要想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不断的通过自我增值,提高自身的能力,成为一个把知识和才能物化为真正行为的真正人才,体现一个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图1.3

二、不能认清自身情况,对工作期望过高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带着自己的那么一点优越感和骄傲,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而许多企业都是希望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员工来自己的公司工作,甚至一些企业宁愿聘请一名高中毕业但有多年经验的员工,也不要一个硕士毕业生。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所以在求职过程中,作为求职者的大学生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心态,认清楚自己当前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学会对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位置给予客观准确的定位,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建立正确的择业观。这样才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登上成功的顶峰。

三、自主创造能力弱,依赖性强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过程中出台的一系列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都是希望通过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来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这一个局面。但是当代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自主创业这一个就业方向始终抱着观望的态度。但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所以在面对求职的时候不应该单纯的寻找职位,还要勇敢的去开拓新的境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新时代中取得新的成功。

在调查中还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期间即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服务,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研讨。所以在选择求职就业的方向的时候就出现了迷茫的状态,对前途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在走向社会前,大学生应象报考大学时应对高考准备一样拿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形成研讨习惯,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化及企业产品的情况,知己知彼在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不要过分依赖学校或者家长的信息,充分了解当前社会的新信息,与时俱进,通过自身的能力为自己的前途而奋斗,成为一个自主自立的及格大学生。

四、扎堆现象严重

首先是专业扎堆,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当稀缺人才供过于求的时候,稀缺人才也就变得不再稀缺。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再回到我们广东省的现状问题,外来人口不断涌进,都是抱着沿海地区劳动力需求大的心态来到我们广东省淘金。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这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所在,为祖国的富强兴盛做贡献,为我们名族复兴的出一份力。

从当前的社会形势看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短期内都没有办法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针对当前发现的问题努力奋斗,完善自身的不足,成为一名及格的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为21世纪的祖国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无论工作的大小,由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共同贡献的力量交织在一起,为祖国的经济发展的推动尽了一份力,推动我们中华民族的繁华兴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