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慢性鼻窦炎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5-10-05 05:13:54 责编:小OO
文档
慢性鼻窦炎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疾病属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中的一种,其所指的是以鼻窦为发病部位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低龄儿童、年老体弱者均为该疾病的常发人群。慢性鼻窦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道感染症状也会有所加重,感染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引发颅眼肺并发症,使患者视力得到改变。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均是该疾病的常见病因,目前临床上已经掌握了治愈慢性鼻窦炎的方法,但针对不同致病因素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为此,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为此后临床上的医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此次是对将慢性鼻窦炎致病因素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致病因素;研究进展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鼻科疾病,该疾病时鼻息肉的前期病变,对患者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1]。因此,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均成为我国国内临床工作者的研究内容。目前,临床上已有了对该疾病的明确诊断标准,1993年,在国际鼻窦炎疾病会议上,对慢性鼻窦炎进行定义,其将症状和体征持续8周以上或者是急性鼻窦炎发病次数在每年4次以上,且每次至少持续10d的鼻窦炎称之为慢性鼻窦炎[2]。后我国在1997年开展的海口会议上,又明确了对慢性鼻窦炎疾病的分型标准。目前临床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慢性鼻窦炎定义及分型标准,但是关于该疾病的病因学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3]。大多数学者认为慢性鼻窦炎是由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后,再加上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所导致的。目前,临床上对慢性鼻窦炎的致病因素认识说法不一,国内学者在此方面做出的研究较多,下面就慢性鼻窦炎的致病因素展开相关研究。

1感染因素

在慢性鼻窦炎致病因素当中,感染因素是该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4]。而感染因素又分为几大种类,其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真菌感染。我国国内学者就这三种不同的感染展开了相关研究。

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鼻窦炎的重要因素,不少学者选取其本院内近年来所接收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来分析患者的致病因素[5]。经研究发现,在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中,有70%以上的患者可以分离出病原体,而在分离的病原体中发现,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属所占比例最大,其后又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以及黏膜炎莫拉菌属为主[6]。在其研究中表明,这些细菌是慢性鼻窦炎细菌感染因素的主要因素。而对此我国国内有部分这种持有不一样的态度,有些学者选取其本院所收取的成人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以成人慢性鼻窦炎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细菌感染当中又是以链球菌属为主,其后是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7]。针对这不同的研究,又有学者对此做出了相关研究,有人从所选取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当中分离出来了菌株,并将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单独培养[8]。在经培养之后发现,厌氧菌与慢性鼻窦炎的病原菌基本相同,且这一类的细菌通常是通过其所具有的鞭毛、荚膜等自身毒力来进行毒素释放,继而侵袭患者的粘膜上皮,是患者黏膜受损,进而发展为慢性鼻窦炎[9]。而针对病毒感染,在我国国内学者所做出的相关研究中提出,在慢性鼻窦炎疾病的致病因素中,常见的病毒因素是鼻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10]。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也是损害人体鼻道的粘膜、纤毛功能,继而引发细菌感染,发生慢性鼻窦炎[11]。

再者就是真菌感染。关于真菌感染疾病在21世纪初都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只是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我国真菌病感染疾病的发生几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且目前依旧呈不断上升趋势[12]。真菌是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的,而真菌孢子也会经人体呼吸进入呼吸道当中,后又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继而引发鼻道不流畅时,真菌孢子便会寄生在患者鼻道当中,继而形成菌丝团[13]。菌丝团的产生则会堵塞患者的鼻窦开口,一旦患者的抵抗能力下降,患者的鼻窦感染便会加深,最终引发慢性鼻窦炎[14]。

2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阻塞

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共包括人体的中鼻甲、半月裂孔、额隐窝、钩突、上颌窦自然开口、前组筛房及鼻囟区,该结构形状如筛漏斗一般[15]。在部分学者的研究中发现,有不少慢性鼻窦炎患者当中,其都存在着该结构的阻塞情况,正如我们所指,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孔道、裂隙较多,是非常不利于气体引流的,若是人体自身存在着先天性发育不良的情况,或者是身体结构变异等其他诱因时,患者的鼻道及鼻窦开口的通畅性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倒是患者鼻窦口被堵,进而发生感染引发慢性鼻窦炎[16]。而造成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阻塞因素较多,对此国内学者也做出了相关研究:(1)细菌感染[17]。不少慢性鼻窦炎患者是因为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所引发的,由于急性鼻窦炎疾病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一些残留致病菌留在患者鼻道内,是一些粘膜炎症继续发生,进而导致鼻道窦口阻塞;(2)解剖结构畸形[18]。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提出,鼻甲气化、鼻中隔偏曲等解剖结构异常与慢性鼻窦炎疾病时存在相关关系的;(3)受面部受损、肿胀等影响,患者的鼻窦粘膜局部受到损伤,继而引发慢性鼻窦炎疾病[19];(4)变态反应。受变应性疾病的反复发作所影响,患者窦口黏膜出现水肿、肥厚以及息肉样变等情况,进而导致患者窦口阻塞[20]。

3粘膜纤毛出现功能障碍

粘膜纤毛出现功能障碍同样也可以分为两类,其分别为原发性纤毛功能障碍和继发性纤毛功能障碍。首先是原发性纤毛功能障碍,在我国国内学者的研究中提出,原发性纤毛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主要有:纤毛超微结构缺陷、缺乏正常活动能力等,受临床特征影响引发慢性鼻窦炎疾病。而原发性纤毛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常见纤毛超微结构异常主要有:放射轴缺如、中心管移位等,而在部分慢性鼻窦炎患者当中,均存在纤毛超微结构异常;再就是继发性纤毛功能障碍。国内学者在其研究中提出,继发性纤毛功能障碍所致的是受细菌病毒影响所引发的供纤毛摆动的能量通路功能出现紊乱。而在慢性鼻窦炎疾病患者中,大多患者都存在继发性纤毛功能障碍[21]。由于患者鼻窦粘膜纤维上皮细胞显示出退化的超微结构、纤毛减少、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等,导致患者鼻窦粘膜的各种分化上皮细胞存在缺失,继而引发慢性鼻窦炎疾病。

4患者免疫功能发生紊乱

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曾指出,变应性鼻炎对慢性鼻窦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这一点不少学者在其研究中选取了近年来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所选取的对象展开相关研究后发现,有超过70%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变应原至少有一种呈强阳性状态[22]。受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患者的鼻腔鼻窦粘膜一直呈水肿中,继而导致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受阻,进而引发慢性鼻窦炎。还有学者指出,患者的免疫缺陷也是造成慢性鼻窦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IgA缺乏、IgG-缺乏等等[23]。

5全身免疫出现紊乱

在慢性鼻窦炎致病因素的研究当中,国内有不少学者也提出全身免疫出现紊乱同样也是引发慢性鼻窦炎的重要因素。例如囊肿纤维化病是全身免疫出现紊乱中的一种,受该疾病影响,患者的鼻腔和鼻窦处会形成较为脓稠的黏液,而脓稠的黏液则会导致患者的窦口出现阻塞,进而使患者鼻组织学发生改变,导致患者出现慢性鼻窦炎。国内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提出,全身免疫出现紊乱会给慢性鼻窦炎的致病细菌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长久之下会引发慢性鼻窦炎疾病[24]。

6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是慢性鼻窦炎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在遗传因素方面,国内外学者均对此做出了相关研究。在国外Takeuchi等学者的研究中,曾大致提出人体的基因因素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关系,其在研究中证明日本人体内是存在一种特异性HLA-B54抗原体,这一抗原体与慢性鼻窦炎之间存在明显关系。而我国国内学者就Takeuchi等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在我国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其首先进一步证实了Takeuchi等学者的发现,并分别分析了不同种族体内是否存在这一抗原体,而在没有这一抗原体的人群中,慢性鼻窦炎的发生率与有这一抗原体人群中疾病发生率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差异是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此遗传因素也可以作为慢性鼻窦炎致病因素的一种[25]。

7环境因素

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发现,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发病人群年龄也从过去的高龄趋向于低龄。随着生存环境的逐渐恶劣,人们对环境因素所起到的不良作用也越发的关注起来,对此国内学者就环境因素做出了相关研究。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有人提出不少慢性鼻窦炎患者因受环境物质的影响,导致患者的呼吸清除系统、物理作用以及其他免疫功能被抑制,进而引发炎症。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还发现,有人曾在其研究中提出显示细胞内尘粒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W-S染色法,将这一方法应用在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当中,可以清晰的看见患者病变粘膜的上皮细胞内存在尘粒。此外,尘粒的多少是与患者疾病程度呈正相关的,患者慢性鼻窦炎程度越深,上皮细胞内存在的尘粒也就越多。

8其他因素

除开上述七大因素以外,引发慢性鼻窦炎的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在我国国内学者的报导当中发现,患者所存在的一些长期不良因素同样也会引发慢性鼻窦炎疾病,例如长期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会对患者的鼻腔造成刺激,使患者鼻腔黏膜及鼻甲骨质增生,继而改变患者鼻窦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等等,这些均会使患者的鼻腔发生机械性阻塞,导致患者鼻窦窦口引流不畅,构成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环境,继而使得慢性鼻窦炎发生。除不良行为习惯以外,在我国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中发现,性别、种族、教育水平等等也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1]王鹏举,沈莹.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02:49-50.

[2]张大铮,刘敏,张勤修,李晓琴,鲜昆仑,李菊兰,蔡华成,邓宇. 中药冲洗治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术腔恢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05:576-590.

[3]汪静波,陈晓云,陈君.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1,07:1216-1218.

[4]李凡成. 慢性鼻窦炎诊疗浅谈[J]. 辽宁中医杂志,2011,09:1703-1704.

[5]邹华,高伟,田鹏,付永贵,孙雨.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与HLA-DPB1、DQB1基因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10:9-902.

[6]马玉茹,刘秀平,王士杰. 头孢呋辛与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5:1136-1137+1143.

[7]张海,杭伟,张金玲. 鼻内镜下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嗅觉恢复的相关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05:1227-1228.

[8]高志伟. 简化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才是进步[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11:835-836.

[9]冯勇军,王明婧,曾春荣. 克拉霉素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比较[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8:12-13+16.

[10]朱洪海,朱晓远,程根阳. 鼻渊通窍颗粒对儿童慢性鼻窦炎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10:188-191.

[11]陈志鹏,彭伟,李文生,沈康,周均辉. 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功能的改善作用[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04:388-3.

[12]杨宁,林清霞,何瑞华,吕八铎. 鼻渊舒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17:110-112.

[13]粘家斌,符徵,魏欣.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15:1174-1175.

[14]刘兆辉,李春雷,张春林. 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疗效[J]. 实用医学杂志,2014,17:2825-2827.

[15]陈新野,张春林,洪海裕,张勤修,廖伟,陈默,陈舒琳,冯韶燕,周泽君,林小燕. 败丹黄灌洗液鼻腔灌洗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02:180-185.

[16]顾兆伟,曹志伟,王韫秀. TLR2和TLR4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01:43-47.

[17]李春玲,李俊义. 慢性鼻窦炎的细菌感染监测分析与护理干预[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2:2902-2903.

[18]陈建文,孙敬武,汪银凤. 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相关性研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01:122-124.

[19]朱小燕,邹恒英.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J]. 中国内镜杂志,2012,01:92-94.

[20]邓群,彭平. 慢性鼻窦炎病原学变迁的研究[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04:166-168.

[21]李力,张燕,蒲建章,李桂芳,叶鸣. 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嗅黏膜中PCNA与LNGFr表达的改变[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11:502-506.

[22]钟竹青,李曼鸿,王天生,谭国林. 鼻窦炎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及疗效[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6:625-628.

[23]伯铭羽,王向东,王鸿,宋贝贝,李颖,范尔钟,张罗. 重塑相关因子在慢性鼻窦炎的表达[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06:785-7.

[24]李颖,范尔钟,伯铭羽,王向东,张罗. 细胞连接在慢性鼻窦炎中的表达及意义[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06:799-804.

[25]王明婕,周兵,李云川,崔顺九,张罗. 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05:257-26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