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转型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初探
2025-10-05 05:13:58 责编:小OO
文档
市场转型条件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精细化管理初探

在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方式改革的过程中,银行自身的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前,我国的银行信贷行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其结构也要有一定的转变,而提高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也是整个信贷结构得以调整和改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先后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次是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分家,由此信用社变成的大法人机构;另一次是近些年进行得热火朝天的农村信用社转型为农村商业银行,再一次大法人机构变成小法人机构。虽然前两次转型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或管理都有一定的推进,但更多的是由于我国社会制度的不断更新所推动。近年来,银行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经济环境不断下行,银行业不良贷款相继爆出,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商业银行也未能幸免,促使农村商业银行经历两次制度上转型后,继续开展“三次转型”——市场业务转型。在经济全球化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环境下,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提升信贷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是关键。本文将在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商业银行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农村商业银行一直秉承“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过去存在这粗放式经营管理的弱势,尤其体现在信贷业务方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都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硬件方面的不足

(一)信息技术水平落后

过去,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思维较为落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认识不足,一直以求稳的心态发展。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各大商业银行在快速跟住时代脚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水平的同时,而农村商业银行则仍然固步自封,沿着自己的原有方向走。其他商业银行已经进入信息技术4.0的管理水平,而农村商业银行则刚刚起步,无法给信贷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二)制度管理混乱

信贷管理是一项制度性及事务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配合,协同合作,其中每个环节都不能有所疏漏和放松,否则,信贷管理就无从谈起。可以说农村商业银行并不缺少制度,只是各项制度的制定较为混乱,没有任何的整体联系,甚至有些制度的条款相互矛盾,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或有章不循,普遍存在制度执行不规范及相关奖惩不到位的现象,这也是不良以及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软件方面的缺陷

(一)思想认识不足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考核办法中对信贷方面的考核偏重贷款的增量和不良贷款的增减,而对信贷管理工作优劣要么没有设定具体的考核指标,要么考核权重占比极小,无法对业务办理出现疏漏的客户经理及支行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重贷轻管”现象严重。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偶有检查,就狠抓信贷管理一段时间,但是“风头”一过,依旧屡查屡犯和我行我素。

(二)人员管理粗放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对人的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支行业务员营销任务重、压力大,不愿意耗费精力继续学习,更倾向于拓展更多的业务,而不注重业务办理质量的改进。二是以往客户经理队伍的培养壮大,都是通过支行间“老带新和优帮劣”一代一代带出来的,如今由于部分业务熟练的客户经理退休或者转岗等,支行“传帮带”出现断档,新上岗的业务员大多完全不懂信贷知识,办业务是摸着石头过河,久而久之养成这种“业务错了就整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态度。三是业务员分散于各个支行,即使同一个支行的业务员平时也忙于业务拓展,平时交流沟通甚少,好的经验和错误的典型都无法做到有效传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快速提升。

(三)岗位设置欠科学

目前,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实行了审贷分离,风险经理与业务员平行作业的信贷制度,这种制度设计从表面看很科学。然而,由于风险经理设置缺乏性,“四只眼”看风险,有时重叠为“两只眼”看风险,互相制衡作用为零。二是基层行信贷人员普遍吃紧,有岗无人或人员力不从心,很多业务通过电子系统操作,系统中岗位设置数量很多。由于基层人手少,只能忽略不做或一人多岗、一人多户。三是一级支行以上机构没有专设贷后管理岗位,上级行存在督办不力的问题,风险经理贷后管理监督职能不全面,仅是一般的风险提示。

二、提升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过去,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滞后,信息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信息技术管理水平较弱,时至今日,已严重阻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更是无法有效践行信贷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快速有效解决该缺陷的方式是:一方面外部引进相关技术人才,开发属于自己的、利于业务开展的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属于自己的技术人才,真正做到本行的人才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信贷管理制度精细化

严格落实信贷管理责任,定期梳理农村商业银行各项制度,制定符合本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包括信贷管理的内容+原则+制度+部门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全面规范管理行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真正起到风险防范作用,促进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做到职责明确,部门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明确各支行的主要职责,主要包括:客户监管,监管客户资金账户往来+信贷资金使用用途等,客户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贷后跟踪检查,落实审批内容和前提条件,收集客户公开信息并定期联系客户;担保人及担保物的监管;维护信贷管理台账,整理+收集信贷客户档案有关资料,信贷管理系统数据录入,贷款本金和利息收回;做到发现风险信号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报告;定期向支行行长和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汇报辖内客户贷后管理情况。二是明确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门及相关业务职能部门的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全辖贷后管理工作,制定重点管理客户的贷后管理方案并督促落实;组织各支行建立定期联系协调机制,定期联系客户,收集客户公开信息,并通报重点管理客户信息;通过信贷管理台账实时监测重点管理客户情况,并按照规定参加贷后检查;定期向领导汇报重点管理客户情况和风险状况。

(三)推动信贷流程精细化

进一步完善全行标准化信贷流程,贷前调查+授信审批+放款+贷后监控+抵质押管理以及资产保全等相关规定逐步固化到信贷业务流程系统中,努力将贷款新政的要求都通过流程系统来实现。每一笔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都通过流程清晰地展现出来,既规范了管理,也便于发现违规问题,更利于简化流程。通过改变信贷管理模式与深化业务转型相结合+实施贷款全流程管理与推进流程优化相结合+落实“实贷实付”与完善基础建设相结合+评估客户资金合理需求与提升风险管理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支行信贷管理水平。

(四)推动员工管理精细化

建立一支持续有力的执行队伍,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操作流程,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来执行。一是尊重员工个性,发挥员工专长,并以此安排员工的岗位和工作,合理组合工作团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个人才干,实现团队和个体互补的最优化。二是加强信贷人员培训,要针对从业人员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从思想教育和引导入手,转变信贷人员的思想,树立管理创造价值的观念和风险意识等理念。三是加强对各级信贷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切实转变作风,深入扎实工作。

三、结语

在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中,信贷精细化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非常不足,这种不足也使得信贷业务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稳定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信贷精细化管理的质量,这对不断完善我国的信贷体系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财经论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