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五年级语文习作《即景》教学设计
2025-10-05 05:13:52 责编:小OO
文档
《习作____即景》教学设计

学段:五年级

教学目标

  1. 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它的动态变化,填写观察记录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明确习作要求,拟定习作题目。

  2. 结合观察记录单,初步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理解“即景”的意思

  1. 回顾本单元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出本次习作题目。

  导入:这一单元,我们初步体会了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试着去描写景物的变化。

  2. 板书“即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即景”的意思。

  点拨:

  (1)即:当时,当下;即景:当时或当下所看到的景物,时间不能很长。

  (2)《四季之美》写的是春夏秋冬的景色,不是即景。但其中写春天黎明时的天空颜色的变化,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的情景,是即景。

  二、引导学生审题,拟定习作题目

  1. 引导学生思考:(板书:在即景前加上“________”)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写 哪些即景呢?请同学快速浏览教材,思考第2自然段为我们提出了哪些习作要求。

  2. 同桌相互说一说从教材中获取的信息。

  预设:

  (1) 要求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2) 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

  3. 全班交流:生活中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自然景观?

  预设:

  (1) “自然现象”指的是刮风、下雨、打雷、起雾、日出、日落等现象。

  (2) “自然景观”就是指大自然的景色,如山水田园、荷塘湖泊等。

  4. 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中已经补充好的四个题目,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雨中、日落是自然现象;田野和窗外是指观察的范围。

  5. 组织学生讨论可以补充哪些题目。

  教师相机点拨:

  可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补充到题目中去,也可以把观察范围补充到题目中去,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大自然的景色。

  三、回顾课文,梳理写作顺序和写动态关键点,结合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自主写作

  1. 引导学生思考:本次习作,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试着提炼出关键词,圈画下来。

  预设:按顺序;写动态。

  2. 提问:按顺序写,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呢?

  点拨:除了可以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还可以按由远及近的顺序。空间顺序有: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由中间到 两边

  追问:观察景物时,除了按空间顺序外,还可以按什么顺序呢?

  出示片段一:“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预设:通过“一点儿一点儿”能看出这一段是按时间顺序描 写天空的动态变化的。

  3. 提问:第二个关键点写动态变化,如何才能把景物的动 态写得更加鲜活呢?

  出示片段二:“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 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 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抓住月亮哪方面的变化来写月亮升 高这一过程的?

  预设:

  (1) 作者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写出了月亮慢慢升高的动态 过程。

  (2) 作者在写景物变化时,运用了“先”“再”“渐渐地”这些表达承接关系的词语,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

  (3) “溜”“爬”两个动词用得极其准确,这样写使月亮的动 态变化更生动。

  4.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填写的观察记录单,思考:在你观察 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中,哪些是有动态变化的?你会抓住它 的哪些方面来描述?你想拟什么题目?

  教师点拨:可引导学生根据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形状、颜 色、数量、声音变化、大小、气味、神韵、长短、粗细、明暗、冷暖等 方面来描述景物的动态。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先从写作注意事项中提 炼关键词,然后通过回顾所学课文来梳 理写作顺序关键点, 再结合所学文段梳理出写动态关键点, 最后确定习作题目。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5. 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拟题不恰当或所写景物不恰当的地方,讨论更改,使文章从题目到所写内容均符合习作要求。

  6. 让学生结合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开始习作。

  (1) 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如开头写什么,结尾写什 么等。注意描写所观察的景物的动态变化应是文章的主体段落。让学生动笔写作(400字左右)。

  (2)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相机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根据评价标准,初步修改典型习作。

  2. 拓展作文思路,自主修改习作,积累动态描写精彩语段。

  教学过程

  一、小组内互读习作,初步评价习作,得出评价标准

  1. 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读读小组内同学的习作,议一议谁的习作写得好,好在哪里。

  预设:

  (1) XX的习作,能按顺序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具体,还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2) XX的习作抓住景物形状、颜色、声音等的变化,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还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2. 启发学生思考:就本次习作而言,好作文的评价依据是什么?

  点拨:引导学生结合习作注意事项和同学的习作,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即能按 顺序写出动态变化。

  二、例文引领,初步修改习作

  1. 启发学生思考:在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中,按顺序和写出动态变化,你觉得哪个更难一些呢?为什么?

  2. 出示典型例文一,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典型例文一:《雾中即景》片段

  到了上午,雾就更白了,更浓了。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我站在远处看,同学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教学楼亮灯的窗口也像罩了层纱。空气湿漉漉的。浓雾很淘气,藏起了太阳的利剑,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躲进了云里。眼前只有这白色的雾,像牛奶一样,分不清天和地,更看不清人影。马路上的车灯眨着它们那黄水晶般的大眼睛。中午,太阳探出半个脑袋,雾一下子淡了。

  (1) 提问:你觉得这段文章好在哪里?有什么问题?

  预设:本片段语言描写较生动,能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写出了雾的动态变化,但顺序有些混乱。

  (2) 追问:如果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就更清楚了?

  点拨:写雾的变化过程,可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清晨的雾,再描述上午的浓雾,最后写中 午太阳出来后雾变淡了。这样就清晰了。

  (3) 师生共同修改典型例文一。

  预设:

  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空气湿漉漉的。我站在远处看, 同学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教学楼亮灯的窗口也像罩了层纱。马路上的车灯眨着它们那黄水 晶般的大眼睛。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躲进了云里。渐渐地,雾更白更浓了。浓雾很淘气,藏起了太阳的利剑,让人们的眼里只有像牛奶一样的白,分不清天和地,更看不清人影。中午, 太阳探出半个脑袋,雾一下子淡了。

  (4)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回顾观察顺序,看看是否把变化过程写清 楚了。

  3. 出示典型例文二,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典型例文二:《月夜即景》片段

  晚上,我走出家门,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一轮月亮把小区照得亮亮的,似乎星星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亮了,水里能看见圆圆的月亮。出来散步的人很多。

  (1) 提问:你觉得这个片段少了点什么?

  预设:这一段按顺序描写了天空、月亮、小池塘、散步的人,但没写出动态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月夜,哪些景物是有动态变化的?怎样描述出月亮、小池塘和散步的人们的动态?在描写动态时,用什么词语最准确?

  点拨:写动态变化,可以写月亮是怎么一点点升高的。它一开始照到小池塘时,是什么样的场景;随着月亮升到半空中,又是怎样的场景;等等。

  (3) 师生共同修改典型例文二。

  预设:

  晚上,我走出家门,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月亮慢慢地爬上楼顶!把小区照得亮亮的,连平日里亮闪闪的星星似乎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亮了,像一面镜子。走近池塘,能看清池塘边粼粼微波中颤动的圆圆的月亮,好像伸手就可以触到它。在我凝神遐想的时候,水里的圆月悄悄地挪移了,依然是那样颤动,池塘里楼群的阴影也挪移了, 整个池塘也成了一个人间的圆月。偶尔有调皮的小鱼儿探出头,荡起的水纹一圈圈扩散开 来,让这圆月微微动起来。池塘边的小路上,出来散步的人很多,他们边走边聊,享受着这银 色的月光。

  (4) 小结: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形状、颜色、数量、声音等方面的变化,来描述景物的动态。

  三、修改自己的习作,小组内交流

  1. 指导学生按照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按顺序、写出动态变化)和修改典型例文的思路, 再读一读自己的文章,看看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写得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提示学生关注书写规范和标点符号等。

  2.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 学生修改习作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问题,要怎样改。

  四、布置作业

  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