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冀教版】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19课《牛群》.doc
2025-10-05 05:12:26 责编:小OO
文档
《牛群》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积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掌握牛群的主要特点,把握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中写景的方法,感知文章中的语言,学习整句与散句结合,比喻与排比融合,段落错落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4.动物有生命且是人类的朋友,学习本文要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内容,把握主旨,

2.学会写景的方法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设计

在草原上,有一头红牛、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它们是好朋友。还有一匹饥饿的狼。这匹狼一直想吃了这三头牛,可这三头牛很有特色——红牛的角很锐利,黄牛的后腿强健有力,而黑牛则力大无比。当狼冲过去时,红牛用它的角一挑,就把狼挑出去好远。这匹狼不死心,回到家后一直在想可以打败三头牛的办法:它们总是形影不离,非常团结,如果我在中间挑唆使它们不团结,那不就有机可乘了吗?第二天,狼跑去对红牛说道:“我告诉你呀,昨天晚上,我偷偷听到,黄牛和黑牛说你很,那天要不是你挡着,它们也是能把我赶走的。”红牛听后很气愤,决定再也不理黄牛和黑牛了。狼又跑到黄牛面前说:“红牛想当你们老大,以后咱都得听它的,黑牛还想把你赶出草原呢。”黄牛听后也很气愤,再也不理红牛和黑牛了。从此以后,它们三头牛不再团结,各走各的路,狼一天吃一头牛,三天就把牛吃光了。它高兴地说:“谁让你们听我的话呢,活该!”

这是一个关于牛的小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牛群》,去看一看美国加州的牛是怎样的吧!

2.作者简介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主要成就首届《散文》一等奖,首届鲁迅文学奖,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二、预习检查

1.重点字词注音

斑蝥(bān máo) 蟑螂(魁梧(kuí wú) 栅栏(zhà)

稚嫩(zhì nèn) 粗犷(cū guǎn迸 (bèng) 蛮荒(mán)

塄坎(léng) 携着(x浓酽(yàn) 钚(bù)

铀(yóu) 丰饶(ráo) 灌木(guàn) 牛犊(dú)

2.解释下列词语 

蛮荒:野蛮荒凉

酽:浓,味厚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三、整体感知

本文结构脉络: 

第一部分(1-3)介绍莽苍的加州原野,为下文介绍加州牛蓄势。

第二部分(4-20)写加州原野上的牛群

第三部分(21-22)由眼前的牛群想到了那些辛苦的农牧民们,并对他们进行歌颂。

本文以作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绘了在加州见到的壮观、浩荡的牛群场景,反映了美国现代化农牧业的繁荣昌盛,抒发了对做出巨大贡献的农牧民的赞美和敬仰,为我们展示了现代化农牧业的美好前景。 

四、合作探究 

1.课文在布局上是怎样铺陈的?

明确:

作者先描绘“苍茫的加州原野”,接着用两个自然段着重突出原野的荒寂和原始,为牛群的出现搭建了一个舞台,让读者在峰回路转之后才看见“庐山真面目”。这样写来使文章显得有起伏,不死板。

2.文章开头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来写牛群出场的阵势?

明确:

作者先把牛群的出场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即放在一个一眼望不到边、具有原始意味的、一切都处于黄褐色的蛮荒状态的加州原野上去,意境开阔,为牛群的出场造了声势,也为歌颂牛群原始的生命力和雄壮感做了背景铺垫。作者还多处运用比喻来写牛群的阵势,有远观,有近看;有静止的场面,也有懂得场面;有描述,也有想象;有盛赞,也有对比。种种技法都是为歌颂这种壮观、浩荡的“灿烂的当代文明”而蓄势。

3.作者笔下的牛群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由牛群又想劲?养牛的人,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

作者笔下的牛群壮观、浩荡。  示例:可联想到生产的牛奶、牛肉,牛皮鞋等。

4.作者在课文中依次描写了哪些场景?这些场景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哪个场景是全文的重点?

明确:

课文依次写了苍茫的加州原野、渐近渐广的黑色、庞大壮观的牛群和所联想的好莱坞影片中牛仔们驰骋拼杀等场景;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其中庞大、壮观的牛群是全文的重点。

五、写作特色

1.技法运用

(1)全文以作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先写加州原野的原始蛮荒,再描写渲染牛群的壮观场面,最后赞美了现代化的农牧业。揭示了牛群的象征意义,由牛群及人,托物抒情。(2)欲扬先抑的写法。文章一开始先写加州蛮荒的“原始”,是为下文描写牛群场面做铺垫的,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3)巧设背景,渲染气氛。文章开头,作者并未直接点出赞美对象,而是用舒缓亲切的笔调引领我们在加州原野上漫游起来。一会儿是“绿地和花园交错着的建筑群”,一会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忽而又是原始意味的处于蛮荒状态的草地,甚至写不知名的小鸟,视线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令人应接不暇……作者如此不厌其烦地详写加州原野风光,是在为牛群的出场设置广阔的背景,从而为下文描写牛群铺垫、蓄势、渲染气氛。 

(4)大处勾勒,细处描绘。当牛群出现时,作者先从大处起笔,写“整个原野都撒满黑色”“到处黑漆漆的,黑得触目惊心”“除此而外,原野上的草,石,塄坎,以及起伏的山坡,全都成了浓酽的墨汁”,这些都是从大处去描绘,扣住牛群黑、多的特点,表现了牛群的阵势浩大、壮观、罕见。待到牛群走近时,再从细处去描绘,母牛“鼓鼓的袋子似的”大奶,牛犊“稚嫩的小嘴唇”,公牛嘹亮的叫声,这一切刻画得如此逼真传神,情趣盎然,就像电影一样,使得眼前的形象一下子清晰起来,活现出牛的神韵风采。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心思细微,感情真挚。

2.语言运用

语言生动形象,表意性强。例如,在写到“广阔的原野,到处黑漆漆的,黑得触目惊心”的时候,又写“只有树是绿的。只有天是蓝的。只有太阳是红的”。用了三个“只有”,表意更准确。此外,善用比喻,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拌比语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力量。

六、课堂小结

中心:课文描写了美国加州牛群的壮观、庞大,赞颂了人类创造的现代化牧业、现代文明的辉煌。

特点:

(1)层层铺陈,波澜迭出

(2)精心修饰,语句铿锵

(3)写景:观察细致,重点突出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1.2.3)

2.拓展题: 仿照本文写景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家乡现代化农业、牧业等的现状及美好愿景,字数5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牛群

刘成章

1.(1---3段)设置布景,渲染气氛 加州原野

由远及近 大处落笔

间接描写 (比喻、排比)

2.(4---20段)重点写牛群庞大壮观 直接描写

细处描写 

3.(21---22段)由景及人,揭示主旨,表达赞美、崇敬之情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