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本初中写作教材分析
2025-10-05 05:14:48 责编:小OO
文档
部编本初中写作教材分析

作者:***

来源:《课外语文·上》2019年第02期

        【摘要】教材是各门课程用来进行教学的依据,承载着传递各门课程具体内容的重大责任,也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内容构成和主要特点入手,探究在使用部编本教材的背景下如何上好初中语文的写作课。

        【关键词】部编本;初中写作;教材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9月秋学期,由国家教育部统一进行编写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材(习惯称为部编本或部编版)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与以往的语文教材相比较,部编本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其中写作部分的编写,则是该教材最大的一个亮点。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内容构成

        在此次部编本教材中,每一个写作训练部分都包括了导语以及写作实践两大部分。

        (一)导语部分

        导学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而导语正是导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导学系统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起到巨大的导向和辅助功能,写作导语也正是通过对每一次写作训练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清晰、明了的点拨,使得写作教学具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和鲜明的导引性,为接下来写作教学的正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学生对导语进行阅读之后,也就有了不少关于写作的想法,从而不仅对每次写作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同时也掌握了许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例如八年级上册“学习描写景物”这一写作训练点,先通过举出学生生活中所经常见到的景物的例子,让学生逐渐进入情境,同时,又以“内蒙古草原的风景”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打开思路,在脑海中对于此次写作训练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接着,又用本单元所学课文中的一些经典的例子教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一些写作角度,使得学生迅速并且直观地理解掌握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二)写作实践部分

        这一部分涵盖了三个写作实践活动,内容与前面的写作主题相照应,方式更是丰富多彩,每个活动还会搭配对此次写作所提出的一些提示。

        仍以“学习描写景物”这一写作要点为例,在写作实践部分的三个活动当中,编者分别让学生从自己日常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自己日常生活的场所——家庭以及每个人每年都要经历的四个季节入手,尝试进行景物描写的写作训练。同时,在提示中,编者还对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或是学生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提点和说明。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主要特点

        (一)以单元作为写作训练的基本单位,层层推进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写作训练,仅初一两个学期就有一共12次写作课,每个单元1次。在仔细研读教材之后不难发现,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更加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技巧。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培养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样的编排,是十分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初一学生,刚刚进入中学进行学习,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和期待,因此第一单元的写作就设计了“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在写作提示中也相应设计了“你的同学进教室时,开门、关门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你的语文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为之后的进一步深入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后的写作训练中,编者将着眼点放在了培养学生写作各种类型文章的能力上,例如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是进行写人文章的教学,八年级上册“学写传记”是进行人物传记写作的教学,任何一个写作训练的编写,都会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并且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层次丰富。

        (二)主题与教材的选文文本有着极大的联系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部分,都是以学过的课文作为示范进行与此次写作主体有关的具体分析。例如七年级下册中的“学习抒情”中,编者用《黄河颂》中作者直接抒发对黄河的景仰、《土地的誓言》辅排描述“红布似的高粱”“黑色的土地”等富有关东气息的事物间接抒发了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来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发现并分析出抒情的方式,如何通过两种抒情方式来更好地抒发蕴藉在自己胸中的情感。可以说,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部分就是深深扎根在课文文本之中的。

        (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目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例如八年级上册“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中,编者用的坎儿井作为写作实践的内容。学生都知道缺水,可是居然在这种地方还会有“井”的出现?这就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想去一探究竟,而在学生自己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从而也就使得写出的文章更加丰满且更有创意。

        (四)在点拨和提示中进行写作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部分在关键处都会有恰到好处的点拨和提示,从而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预防学生写作时难以入手,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例如七年级上册中的“写人要抓住特点”,学生在看到这个主题时,就会产生抓住什么特点、怎样抓住特点来写人的问题。面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编者并未直接做出回答,而是通过最直观的描绘人的方法——画肖像引出,层层深入,循循善诱,逐渐揭示出了要从外貌、神态、衣着等各方面去描写人的特点,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教学建议

        (一)遵循课标的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目标的表述,也应该是我们部编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最终追求的目标。其中的“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应该是初中写作教学通过努力达到的国家要求。“具体明确”是从写作内容上提出的要求,“文从字顺”是从写作的语言形式与表达内容的方面来说。将此八字目标落到实处,对学生对教师都是一大解脱,也是科学态度与务实精神的具体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对于写作目标的具体要求共有,概括起来就是要重视养成最基本的写作习惯,培养重视写作的意识,认真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用心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我修改,重视写作次数、字数等量的积累。这些要求代表着国家的建议,同时汇聚了全国语文教育顶尖力量的智慧,应该成为我们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矢志不渝遵循的最高要求,规范和引导着我们日常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二)深入研读文本,聚合已学课文的力量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一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的内容、思想、结构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一番的。有很多人不知道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手,其实,大可从深入研读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开始,这样也就了解到了一些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对教材中的选文进行教学时,也要有的放矢,将其中的知识点讲全讲透,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哪些,而且要让他们知道这些知识点是如何在选文中体现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于选文中的一些名段名篇,亦可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或是将学生所创作的相关的作文与其进行比较,使得学生清晰了解到自己的优劣得失。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好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对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来说,“每单元一个训练点,而且相对又前后关联,各个点形成一个不断上升的序列,意在构建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体系”,如果能够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写作教学,必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对其以后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

        (三)利用广泛的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

        “语文课程资源,也称语文教学资源,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要素的来源,是语文课程与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语文课程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写作的来源正是学生平时的所见所感,因此,充分挖掘并吸收一定的语文课程资源,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巨大的意义。同时,语文课程资源由于其本身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也就让学生在接触它的过程中拓展了眼界,使学生有了更为丰富的生活体验,并且将这种体验与课文文本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为学生的写作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四)将个别指导与集体讲评相结合,做好学生作文的批改工作

        写作的最终效果如何,与老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密切相关。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并非经过别人的修改后就一定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因此,对于在写作中出现的共性的或较为明显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作文评讲课中一起指出;对于那些个性的或是较为低级的写作错误,我们则可以将犯这些错误的学生叫来,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辅导,让学生自己悟出修改的道理,这样做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是将个别教学与班级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了起来,统一于学生的写作实践,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

        目前,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已经顺利地走进了全国多个地区的初中语文课堂。不得不说,其中写作部分的编纂的确独具特色,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质量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在以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更应该研读好这样的教材,探索其鲜明的特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将写作教材的内涵进行内化,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林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6.

        [3]顾黄初.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唐建新.写作教学的艰难探索——关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编写[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7(3).

        [5]范兴华.部编新教材写作课不妨这样教[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7(7-8).

        作者简介:姜瑆,1995年生,扬州大学文学院2018级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

        (编辑:龙贤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