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古代文言短文50篇译文
2025-10-05 05:14:48 责编:小OO
文档
古代文言短文50篇(译文)

1.黄琬巧对

黄琬人小但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的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而黄琼把这情况报告了皇上。太后命令问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年龄七岁的黄琬在旁边说:“为何不说日食如初升的弯月?”黄琼听了大吃一惊,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为黄琬的与众不同而更加喜欢他。

2.神童庄有恭

番禹的庄有恭,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邻居是驻镇番禹的将军官府,庄有恭在放风筝时,风筝恰巧落在将军府的内宅里,庄有恭直接进去寻找。差役们因为他年小而忽视了他,没有及时阻止他进去。将军正与客人下棋,见他神采气质非凡,立刻问他到:“小孩为什么进来?”庄有恭以事实回答。将军说:“你曾经读过书吗?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答:“对子,小事嘛,有什么难的!”将军说:“能对几字的?”庄有恭答:“一字能对,一百字也能对。”将军认为他说话夸大,因此指着大堂上挂的画吟道:“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答:“以此屋的一局棋,就可以对。”就应声到:“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3.曹植聪慧

曹植十多岁时,便已诵读过诗经、论语及辞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曹操看了他的文章,对他说:“你是否请人写呀?”曹植跪下说:“这话要议论一下,下笔写文章,只要当面试一下,为什么要请人?”当年邺城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众儿子登上亭台,让他们各自作赋,曹植拿起笔立即写成,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4.鲍子难客

齐国姓田的贵族在家中设宴,有食客千人,有送鱼、送雁的,田氏看见了说:“老天爷对老百姓有恩德啊!繁殖五谷,造鱼鸟,给他们享用。”众食客都附和他。有一位鲍氏的儿子,年方十二,也在座,他说:“不像你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低不同而制约,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如果说人吃鱼鸟是老天特意造出鱼鸟来供人享用,那么蚊蚋吸人的血,狼虎吃人的肉岂不是老天特意造出人来供蚊蚋、狼虎享用吗!?”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一个僧人,房中有一个罄,每天半夜就会自鸣,僧人感到很奇怪,因此恐惧成疾,求遍术士千方百计的想使罄禁声,始终不能停止,绍夔和僧人一向友好,就前来问病,僧人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一会儿,寺庙里开饭的钟响了。绍夔笑着说:“明日可以设丰富的菜肴,为你除去这怪声音。”僧人虽然不相信绍夔的话,仍然希望其有效,就准备菜肴招待他,绍夔吃完,取出怀中的锉,锉罄几处,罄的声音就逐渐没有了。僧人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绍夔说:“这个罄和钟的频率相同,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僧人听了非常开心,病也就好了。

6.杨亿巧对

寇准在中书省时任宰相,一日乘兴与同事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没有人相对,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就请他对,杨大年紧接着刚停的话音答到:“眼中人是面前人”。在座的人都称为好对子。

7.解缙敏对

解缙经常陪朱棣游御花园。朱棣登上桥,问解缙:“这怎么说?”解缙回答道:“这是一步比一步高。”从桥上下来时又问。解缙对道:“这叫后边比前边高。”朱棣非常开心。一次,朱棣对解缙说:“爱卿,你知道后宫中夜里生了个孩子吗?你做一首诗吧。”解缙立即吟道:“君王昨夜降金龙,”朱棣道:“是个女儿。”解缙马上改吟:“化做嫦娥下九重。”朱棣道:“已经死了。”解缙又说:“料是世间留不住。”朱棣道:“已投入河里去了。”解缙续吟道:“翻身跳入水晶宫。”朱棣本想用假话来难解缙。已经得到诗,又佩服他思维敏捷。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年幼失去父亲是个孤儿,从八岁起给人放牧猪羊,乡里人徐子盛精通春秋,给几百人讲授春秋。承宫放牧经过他的书舍,听见大家都诵读得非常好,因此忘记放猪而在那里听。猪的主人对承宫没有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见此想用竹鞭子打。学舍里的学生都制止他。于是承宫请求留下,为学生们砍柴干苦活,经过数十年,承宫逐渐精通春秋经。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早些年社会时,与族人桓元卿一起遭受穷困,然而桓荣学习不停,元卿讥笑桓荣说:“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桓荣笑而不回答。等到做太常,元卿叹道:“我一个农家子,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个叫王著的人学王曦之的书法,深得他的精髓,在翰林院做侍书。太宗处理政务之后,用心学习书法,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说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询问他意思,王著说:“书法本已经很好了,如果马上说好,恐怕皇上会不在用心。”以后太宗的笔法更加精极,超越前人,大家以为得益于王著的勉励。

11.崔景拜师

我是在京城里认识景 的,和他作朋友,景 用对待兄长的态度来侍奉我。已经很多年了,要求拜师做学生。我惭愧的拒绝,但对方不同意。并说:“景 追随先生,并非要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先生不写世俗文章,不做世俗的人,我的愿望就能实现了。”

12.为须学问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很应该学习和求问。朕早先不安定时,东征西伐,亲自参加战事,没有空闲读书。近来全定,坐在殿堂上,没有时间读书,就叫人读来听。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执政教人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面对墙壁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麻烦。’不是空话,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

13.读书五失

清代袁文清经常说:“小时候读书有五个过失:广泛浏览而没有选择,其过失在读书量大而没有掌握要领;欣赏古人的言行,但常常退缩而不敢向往,其过失在由于软弱而无法确立自己的信念;摘录往事,一直只换个开头,其过失在付出了劳动力而没有效果;看见别人的优点,就急着赶,其过失在越急越达不到目的;喜欢学习,但未能打好基础,其又失去了! ”

14.颜回好学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悲伤,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从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也不重复犯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了。”

15.张孝基仁爱

许昌有一个叫张孝基的人,娶了同乡富人家的女儿。富人家有一个儿子,不成材,把他赶出了家门。富人生病将死,就将全部的家财给了孝基。孝基按照规定礼节做了后事。很多年后,富人的儿子在路上乞食,孝基看见了同情的问:“你能浇灌园子吗?”回答:“如果浇灌园子能得到食物的话,我愿意。”孝基就让他浇灌园子。富人的儿子渐渐地自力了,孝基感到奇怪,又问到:“你能管理仓库吗?”回答道:“ 能够浇灌园子,我已喜出望外了,如果能管理仓库,我是多么愿意。”孝基又让他管理仓库,富人儿子很顺从而谨慎,从来没有差错。孝基慢慢地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不再有旧的坏习惯,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4 回复:60篇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东汗人陈实,为人仁厚,有一年荒年百姓饥饿,有小偷到他家去,躲在屋梁上。陈实暗中发觉他后,就穿衣起床,喊来子孙,严肃地教育子孙:“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习惯由品行修养而形成到这样的地步。儿孙问:“谁?”陈实指着梁上小偷说:“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吃一惊,自己从梁上跳下,跪在地上承认罪行。陈实慢慢地教育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反省自己走正道。”陈实知道他是由贫困所致,就命令人送了两匹绢给他。从此全县再没有盗窃案。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的老百姓,在正月初一这天献斑鸠给赵简子。赵简子非常高兴,给他们发放很优厚的赏赐。赵简子的客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正月初一放生,表示我对飞禽有恩德。”客人接着说:“老百姓知道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争先恐后地追捕,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不如禁止老百姓捕捉。捕捉再放生,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赵简子听了说:“对的。”

18.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代人,有一个弟弟很早就死了,只留下一个儿子,是遗民。正逢时局,匈奴人入侵京城,掠夺牛羊。邓攸带着妻儿和侄子逃跑。食物吃完,贼又靠近,邓攸对妻子道:“我弟早死,只有一子,今天挑着儿子和侄子,都要死。还不如放弃我们的儿子,抱着遗民逃走。”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邓攸安慰她说:“不要哭,我们还年轻,以后会再有儿子的。”妻子听从了他的话。

19.张之万之马

尚书张之万,养着一匹红马,特别神气雄骏,经常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一个军人见了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军人坚持要买,之万没有办法,就让他牵了去。不多时,马被送了回来,之万对着事感到奇怪,问他原因,说:“刚骑,就被马掀下来。一连换了好几个人,都被掀下来。这是匹劣马,所以要退还给你。”之万求之不得,马上退还钱收下马。等到之万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大概这马愿意跟着自己的主人吧。

20.王安石辞妾

王安石做知制诰时,吴夫人为他买了一个小妻,王安石看到她,忙问:“你是什么人?”女子说:“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王安石问她:“你是谁家的?”女子说:“我的丈夫是军中大将,监督运米翻船,用尽全部家产也不够,只好将她卖掉还债。”王安石感伤的说:“夫人用多少钱把你买来?”女子答:“九十万。”王安石将女子的丈夫叫来,让他们夫妇相聚如初,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21.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有一天早上起来,对身边的大臣说:“昨夜因为睡不着而感到很饿,想吃碗羊肉。”大臣说:“为何不下命令索取呢?”宋仁宗说:“宫中一时索取,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我实在是怕会每天夜夜宰杀,以备需要时供应。长年下来,宰杀之数更不堪算计。不可为了不能忍一时的饥饿,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22.范仲淹罢宴

范仲淹守?州时,一日闲暇时带领手下登上高楼摆酒宴,还没有举酒杯,见数人穿着丧服在筹办丧事。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是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州,将出丧在近郊,无力置办入衣服棺木。范仲淹默不作声,当即撤了宴席,救济他们,为死者购置安葬之物。在座的客人感动得流下眼泪。

23.顾荣施灸

顾荣在洛阳时,有人邀请他出席宴会,他发现端送烤肉的仆人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同座的人都讥笑顾荣,顾荣说:“那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后来晋朝入侵社会顾荣渡过长江南下,每当遭到危急时,身旁时常出现一个人保护他。后来问他原因,发现他就是端送烤肉的仆人。

24.逆旅主人无情

京城的风俗,多是以开旅店为利益,客人来。交给他一间房,只放得下一张床,房间低矮出入要低下头。早上钟声响,起来做别的事,到晚上才回来休息,盥洗的水都要自己取,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要是不缴足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有人生病,就赶出去。那些病危的人,虽然还有气息,眼睛还未闭,就立即抛弃,而夺去他们的财产。孕妇将要生产,以为不吉利,就拒绝而不让住。旅店老板如此非常薄情。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如此,在京城这地方,大家都这样,那形势必然也就这样了。

25.陆元方卖宅

唐朝人陆元方,想卖掉洛阳城里的一所宅子,家里人钱都收好了,买宅的人来了。陆元方对买宅人说:“这宅子哪儿都好,只是没有出水的地方。”买主听了,立刻就拒绝不买了。陆元方的儿子和侄子们以次怒怨陆元方,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26.岑鼎

齐国向鲁国发起进攻,要求鲁国献上岑鼎。鲁君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

齐君不相信这个鼎是真品,说:“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就接受它。”鲁君只得派人去请柳季。柳季说:“您把岑鼎看作镇国之宝,而我把诚信看作是宝,现在您想损坏我的信用,保全您的岑鼎,我很为难。”鲁君只好献出岑鼎。

27.杨万里与“诚斋”

杨万里字廷秀,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先做赣州司户,后调到永州做县令。正逢张浚贬官永州,关起门来谢绝来客,杨万里三次前往都没有见到。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杨万里服其教诲终身奉为,并将其读书的房间命名为“诚宅”。

28.和氏璧

楚人卞和,在楚山中发现一块玉石,便捧着玉石献给厉王。厉王请工匠看,工匠说:“石头。”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砍掉卞和的左腿。厉王死,武王登基,卞和又捧着玉石献给武王。武王又请工匠看,工匠又说:“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欺骗他,而又被砍掉右脚。不久武王去世,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石在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泪流干了又从眼里流出血来。文王知道了,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砍掉腿的很多,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被砍掉腿,而是悲伤玉石被看作石头,一个忠贞的人被看作是欺骗。”文王命工匠将玉石剖开,果然是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29.幽王击鼓

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一带,西边是少数民族。幽王和诸侯约定:在大路修筑土堡,在上面设置大鼓,远近都能听到,如果戎兵入侵,就击鼓传告,诸侯都来援救幽王。戎兵曾经来过,幽王击鼓相告,诸侯全都到来援救幽王。人喧马叫,褒姒看见了大笑。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大笑,于是多次击鼓,诸侯多次赶到而不见戎兵。以至于后来,戎兵真的来了,幽王击鼓相告,诸侯已无人来救。幽王便被杀于骊山之下,被天下人嘲笑。

30.许生端方

道光年间,苏州渡僧桥边,停着一艘去科举考试的船。书生姓许,年纪二十岁,风度翩翩,很有才华,平时行为端正不随便说话,有贤人雅士的风度。三更天,见岸边火光冲天,锣声人声轰响惊心,知道有店铺失火了。许生很是叹息。刚抬头看,见楼上窗口中跳下一个少女,肌肤洁白,身上没有穿衣服,落在船头,少女几乎被惊吓落入河中,许生正色道:“姑娘受惊了。”少女非常恐慌,看见一个俊秀书生,就想跳入河中。许生劝她说:“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给她锦被包裹,拿者火烛坐着等天亮,目不斜视。火灭了,天也已经亮了,少女的父亲知道后背着衣服来到船上,少女穿好衣服,谢过许生走了。

31.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拜见王安石,邀请王安石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吃,萧氏的儿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32.范文正正值

范仲淹贫困忧愁,在睢阳朱家附近,经常与一位有道术的人交往。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派人去叫范仲淹并告诉他:“我擅长把水银炼成白金,我孩子还小,不值得交给他,今天将它交付于你。”然后把炼制的方法和炼成的白金一斤封存并加标志,放在范仲淹的怀里,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而道者已死了。以后的十几年,范仲淹成为给皇帝提建议的,道术者的孩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并告诉他:“你的父亲有神术,很久以前便死了,因为你还小,所以让我收着,现在你成家立业了,应当把东西还给你了。”拿出炼制的方法和白金给他,封志依然如故。

33.王安国直言

王安国性格直爽,非常疾恶如仇。王安石起初做副宰相时,空闲的时候因为读了宴殊的爱情小词而笑着说:“身为宰相作描写爱情的词,可以吗?”平铺说:“我们偶尔自己笑笑就罢了,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当时吕惠卿是官职,也在座,立刻说:“执政必须先要排斥郑声,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平铺表情严肃的说:“排斥郑声,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铺不和睦。

34.海瑞清廉

都御史海瑞,在官舍死了。同乡做官的南京人,只有在户部做事的苏民怀一个人。苏民怀检查清点他做官的俸禄,竹箱子里有八两银子,麻布两丈,几件旧衣服罢了。这样的都御史又有几个?王凤洲评价他说:“不怕死,不爱钱,不结伙。”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

35.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欢计较别人的过失。刚做副宰相时,上朝去,有朝中官僚在帘布里指着吕蒙正说:“这人也能做参知政事?”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走过这个朝士。他的同伴为这件事很气愤,要追问朝士的姓名。吕蒙正立刻阻止他。结束朝会,同伴还是心中不平,懊悔没有彻底追问。吕蒙正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就一辈子再也无法忘记,所以不如不知道的好。不问朝士的姓名,有什么损失?”使人佩服他的度量。

36.梁鸿尚节

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博览群书而没有不懂的。读书结束,就到上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延及到别的人家。于是就寻访被烧的人,问他们损失的财产,把自己的猪全部作价偿还主人。其中有一家人嫌赔得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主人同意了。因为做工勤奋不懈,老人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批评主人,而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于是,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他,梁鸿不接受。

37.蹇材望伪态

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军将要到来时。蹇材望指天发誓决心殉国。于是作了一块大锡牌,上面刻着:“大宋忠臣蹇材望。”而且用两片银片凿出小孔,上面写上:“有得到我尸体的人,希望为我埋葬,还希望为我祭祀,墓碑上刻写‘大宋忠臣蹇材望’。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每天把锡牌和银子扎在腰间,只等待元军到达湖州城。就自己跳入水中,而且遍告里乡人以及平日往来的人。人门都同情他。正月初一,元军入城,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人们都说他被溺死了。不久元军骑马归去,才知道早一天出城迎降,就得到了本州的知府。

38.米芾索贴

米芾诙谐机智,在真州,曾经到蔡攸的船上,蔡攸拿出收藏的王曦之的《王略贴》展示。米芾非常惊叹,请求以他的画来交换,蔡攸思想上对这事感到为难。米芾说:“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马上跳入此江自杀。”于是大叫,抓住船舷准备跳江,蔡攸立刻把画给他。

39.赵孟俯过扬州

元朝昌盛时期,扬州有个姓赵的,富裕而且好客。他家有个明月楼,人们写的春联,大多是不满意的。一天,赵子昂经过扬州,主人知道了,把他邀到明月楼上,用盛宴款待他,所用的器具都是银质的。酒吃到一半,拿出纸笔相求做一幅春联。子昂提起笔说道:“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拿到后,非常开心,把酒器全部撤下并把它们赠送给赵子昂。

40.欧阳修不喜释氏

欧阳修不喜欢佛教,读书人有谈佛教的,欧阳修一定板着脸看对方,而欧阳修年幼的儿子字“和尚”,有人问:“你既然不喜欢佛教,却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命名呢?”欧阳修说:“因为鄙贱它,如今用牛驴的名字为小儿子命名。”提问的笑,而且佩服他的辩解力。

41.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个道士求见唐伯虎,大肆吹嘘的好处。唐伯虎说:“既然有如此高妙的道术,为什么不自己干?而要赐与我?”道士说:“只恨我福分太浅!我看过的人很多,有福气的人,没有像你这样的.”唐伯虎笑着说:“我只出仙福,在城北有一间房间,非常僻静,你到那边,炼出后各得一半。”道士还没有省悟,每天到家来,拿出一把扇子求唐伯虎题诗,唐伯虎写道:“破布衫中破布裙,碰到人就说会炼银,那为何不烧一些自己用?玩弄把戏罢了。”

42.朱文公受骗

朱熹的脚有病,曾经有个道士为他施针热敷,顿时觉得轻松安适。朱熹非常高兴,重谢他。并且赠他一首诗,说道:“好几年靠着细竹竿扶着我行走,一针就觉得有特殊的功效,出门住着拐杖儿童会嘲笑,不再是以前的匍匐而行的人。”道士拿到诗后便直接走了,没有几天,脚上的病又发了,比没有用热敷时更严重。立刻派人寻找道士,已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了,朱熹叹息道:“我不想惩罚他,只想追讨那首诗,怕他拿着这首诗去害其他人。”

43.章淳书绝壁

章淳曾经和苏轼一同游南山,到了仙游潭,潭的下面面对万丈悬崖,两岸非常的狭窄。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苏轼不敢,章淳踩着险石下去,用毛笔蘸着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说“苏轼、章某来此”苏轼拍章淳的背说:“章淳往后得志,必定能杀人。”章淳说:“为什么?”苏轼说:“能自己拼命的人必能杀人。”章淳大笑。

44.李白之死辩误

世间都说李白在当涂采石,因为喝醉了酒乘船在长江里行驶,看见月亮的影子便弯下身子去取。于是就淹死了。因此当地有个“捉月亭”。我查阅李阳冰作的《草堂集序》说:“阳冰在当涂作地方官,李白的病很危急,草稿有万卷,手集还未编写,躺在床上写稿纸,让我给他作序。”后来李华写《太白慕志》也说:“写《临终歌》而死。”于是世间的谣传不能很相信,大概与杜甫因为喝白酒牛灵而死是相同的。

45.隽不疑之母

隽不疑每次巡视下属各县省察囚犯有无冤情,回来后,他的母亲总是问隽不疑:“有没有平反?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如果隽不疑平反的人多,母亲就很高兴,笑着给他夹菜吃饭,说话与平时不一样。如果没有平反出狱,母亲就不开心,不给他吃饭。因此隽不疑做官,严厉却不残酷。

46.徐有功秉公执法

皇甫文备,是武则天时代的酷吏,跟徐有功讨论案件,诬陷徐有功与叛逆分子勾结,呈报皇上构成他的罪状,武则天将他搁职。不久,皇甫文备被人告发,但徐有功从宽处理,有的人说:“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如今你反而要使他解脱罪行,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话,是私仇,我所坚持的,是公法,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47.王翱秉公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地区的一个做妻子。王翱的夫人很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愤怒的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调我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枝叶,有什么可吝啬呢?”女儿把话捎给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到朝房住宿,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48.私恩于公法

顺帝时代,苏章调职去担任冀州刺史,他有一个朋友在清河做太守。苏章知道他贪污受贿,将要追究他的罪行。一天,邀请太守,设了酒席菜肴,双发述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很友好。太守高兴的说:“人们都说你公正无私。”苏章说:“今天苏章与老朋友一起喝酒,是私情。明天冀州的刺史按章办事,则是公法。”太守沉默不语,第二天,就将太守逮捕了。

49.晋平公游于河

晋平公在黄河里畅游觉得非常快乐,说:“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和他共享这快乐?”船夫盍胥跪着接着说:“国君不喜欢好的人才罢了,明珠出自湖泊中,玉石长在昆仑山上,没有脚而得到是因为国君喜欢,有脚而没有得到,大概是国君没有寻觅有才人的意愿,不要担忧没有人才。”

50.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在地方上的学校游玩,讨论政治上的事情,然后问郑子产说:“为什么不毁了这地方上的学校?”郑子产说:“人们早晚都在那里游玩,来讨论朝廷要员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去做。他们所厌恶的,我就改掉他。这是我的老师,怎么能废掉它呢?我认为忠诚善良能够减少怨恨,不用发威来防御怨恨,这是人们说的,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