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日常生活礼仪常识,日常基本礼仪
2025-10-05 05:08:08 责编:小OO
文档
 日常生活礼仪常识,日常基本礼仪

  礼仪,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日常生活礼仪常识,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更多资讯尽在礼仪栏目!

 【日常生活礼仪】

 1、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2、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

 3、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4、被领导训斥的时候,不要低头,要直视领导,面带微笑,表示接受批评,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否则,领导会火上加油. ---职场厚黑,学习一下。

 8、说道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

 9、吃完饭退席时说: 我吃完了,你们慢吃。

 10、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11、坐椅子不要翘起来。

 12、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

 13、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14、送人走要说: 慢走。 

 15、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16、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

 17、不揭别人的短处

 18、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

 19、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20、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1、遇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我在公司经常都是推,学习了,我忏悔!

 22、 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 ---我会回视,并对它,他或她,微笑!

 23、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贪财,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而且钱永远不是万能的。

 24、屋里有人的时候,出门要轻手关门。

 25、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抓重点。

 28、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29、自己有本事才是真的本事。

 30、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

 【幼童日常生活礼仪】

 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父母要教给孩子 

 对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呼您;

 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呼老师、师傅、同志、阿姨、叔叔等;

 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

 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

 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

 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

 得到帮助时说谢谢。

 而做到这些,一方面,主要靠父母在接人待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教材;另一方面,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仪容常规

 孩子从小就应该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续长发;女孩子不烫发,不化妆,不穿高跟鞋,不配戴成人的首饰。

 这就要求父母首先在这方面要有一定的修养,并给孩子做出最好的示范。如,房屋装饰、色彩要力求简洁、雅致;父母衣着样式要大方,色彩要适宜,并经常保持整洁,让孩子从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父母的衣着上,逐渐懂得一些审美概念。

 体态语言

 迎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时要面带微笑,送别他们时要伸臂摆手;与小朋友合作或言和的时候要紧握对方的手等。

 正确的体态语言显示出孩子良好的家庭教养和行为习惯,而对于小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动作系统还没完善,所以即使最简单的动作也可能掌握不好,因此,父母不用对孩子有过高要求,只要训练孩子有正确使用体态语言的意识就可以了。

 迎宾待客

 有客人时,鼓励而非强迫的引导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夸奖声和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会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乐趣。

 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

 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

 客人走时父母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父母可以和孩子说: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父母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

 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自然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日常生活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颌、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或两膝合并倾斜;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 坐如钟 。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社会生活礼仪】

 社会生活礼仪,是人们在公共生活和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普遍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涉及个人和人际交往中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体规则和惯用形式。

 作为公共生活的 通用语言 ,社会生活礼仪重视小节,以小见大。从握手到称谓,从出行到购物,从着装到用餐,从使用电话到网络交流 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需要我们 知礼 、 明礼 、 习礼 进而 达礼 ,既展现自我的修养,又体现对别人的尊重。

 个人仪容

 (1)发型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

 (2)面部清爽。男性宜每日剃须修面;女性宜淡妆修饰。保持口腔清洁。

 (3)表情自然。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显笑意。

 (4)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洁净。女性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浓艳的指甲油。

 握手礼

 (1)握手时,伸出右手,适当用力紧握对方右手;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简单问候、寒暄,不可左顾右盼;应起身站立并且摘下帽子,不可把另一只手放在口袋中,不带着手套握手。

 (2)握手顺序按照 尊者为先 的原则。在正式场合,以上级先伸手为礼;在日常生活中,以长辈、女士、已婚者先伸手为礼;在社交场合,以先到者先伸手为礼;在师生之间,以老师先伸手为礼;在接待来客时,以主人先伸手为礼,客人告辞时,以客人先伸手为礼。

 男士与女士握手不宜时间过长、力度过大。在多人同时握手时,不可交叉握手。不可跨着门槛握手。如果手脏、手凉或者手上有水、汗时,不宜与人握手,并主动向对方说明不握手的原因。

 递接名片礼

 (1)名片应双手呈递,将正面朝向接受方。接受名片时双手承接。

 (2)接受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有不明之处可向对方请教。

 (3)接受的名片不可随手乱放或在上面压上其他物品。

 接受对方名片后,如没有名片可交换,应主动说明,并告知联系方式。如尊者、长者不主动交换名片,可委婉提出,不宜直接索取。

 登门拜访礼

 (1)拜访前应预约时间。如确需临时造访或推迟拜访,应征得主人同意并表示歉意。在时间选择上,尽量避开用餐时间。

 (2)进门前先轻声敲门或揿按门铃,等到主人招呼进门后方可入内。进门后,向主人及其在场家人问好,如有其他客人在场,也应问好。

 (3)与主人交谈时,可以对主人的家庭状况做一般了解,但不可盘问细节。如有要事商谈,尽快进入正题;交谈过程中,注意倾听,不可独自滔滔不绝。

 (4)临时造访或礼节性拜访,时间不可太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

 (5)告辞时,对主人及其在场家人的接待表示感谢。出门后,主动请主人 留步 。

 如欲带其他人一同前去拜访,应事先说明,征得同意。进入主人住处后,应跟在主人身后走动,在指定座位落座,不可探头探脑甚至长驱直入;如欲参观,应在主人引导下进行;未经主人邀请或许可,不得进入卧室。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