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完整)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超详细)
2025-10-05 04:50:44 责编:小OO
文档
一、知识概述

  在本周对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溶液的酸碱性?怎样表示和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和碱是怎样的物质?它们都有哪些性质?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常见的酸

  (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等。

  (2)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HNO3)、醋酸(CH3COOH)等。

    ①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盐酸

 

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会产生白雾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
 

 

和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和金属的反应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

用途用于金属表面的除锈、制造氯化物、药剂和试剂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冶炼有色金属和金属除锈
    ②二种常见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a.浓盐酸:

  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长时间敞口放置浓盐酸,质量会减少,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

b.浓硫酸:

  吸水性: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所以浓H2SO4一定要密封保存。利用这一性质,浓H2SO4可能做干燥剂。

  脱水性:浓H2SO4能将纸张、木材、棉布、皮肤(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叫做脱水作用,因而浓H2SO4能使皮肤脱水炭化造成严重的灼伤。浓H2SO4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将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净,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浓H2SO4的稀释:一定要把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若将水倒进浓H2SO4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H2SO4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四处飞溅。

2、常见的碱

(1)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白色粉末状固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潮解在空气中易吸收水份,潮解(物理变化)能吸收少量水分
腐蚀性有强烈腐蚀性有腐蚀性

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O2+2NaOH=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Ca(OH)2+CO2=CaCO3↓+H2O

Ca(OH)2+SO2=CaSO3↓+H2O

用途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建筑业,制三合土、抹墙,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工业上制取NaOH、漂白粉等

  ②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利用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这一性质,可做干燥剂。

  ③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aO+H2O=Ca(OH)2 (放热)

3、中和反应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氨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例如:NaCl、KNO3、Na2SO4、NaHCO3等。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例如:NaOH+HCl=NaCl+H2O

  Al(OH)3+3HCl=AlCl3+3H2O

  Ca(OH)2+2HNO3=Ca(NO3)2+2H2O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硫酸厂的污水可用熟石灰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用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蚊子叮咬后涂一些NH3·H2O、牙膏或肥皂水等碱性物质;被黄蜂刺了(黄蜂的刺是碱性的)就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

三、难点知识部析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

  pH=7:中性溶液

  pH>7: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

  酸的溶液一定呈酸性,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

  碱的溶液一定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

  测定溶液pH的简便方法是用pH试纸测定。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溶液的pH。

(3)溶液的酸碱度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及其在实际中的意义

  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的pH溶液里才能进行;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酸性太强或碱性太强的土壤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通常的雨水因溶有CO2而略显酸性,其pH约为5.6,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人的体液的pH必须维持在一定pH范围内,测定体液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状况。

- 返回 -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浓硫酸的特性和浓硫酸的稀释

1、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1)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脱水性,能把纸或木材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3)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2、浓H2SO4的稀释: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的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说明:认识盐酸和浓硫酸物理性质应注意如下几点:

  (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其中的溶质为氯化氢气体,溶剂为水。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时,瓶口会有“白雾”出现,这是盐酸的小液滴,此现象说明了盐酸具有挥发性。

  (2)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一般不用盐酸,其原因是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生成的氢气不纯。

  (3)稀释浓硫酸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原因是,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当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时,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不易散失,使水立刻沸腾,带着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一种方法,稀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用pH试纸来测定。

2、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及溶液pH的测定方法

  (1)稀溶液的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常温下,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将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粗略知道溶液的pH。不能用pH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也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待测液。因为用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会使待测液受到污染;如果将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则待测液就被稀释了,所测得的pH就不准确。

  (3)要使酸性溶液的pH升高,要向该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要使碱性溶液的pH降低,可向该溶液中加入酸性溶液。

(二)、理化综合题知识交叉点及解法

  理化综合试题不是简单地将物理试题和化学试题罗列起来,而是将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道题中,缺乏任一学科知识,问题都将回答不完整。

理化综合、交叉、渗透知识点归纳如下:

  (1)化学中研究物质的性质时物理性质和物理知识的结合。如质量、温度、密度、比热、导热性、导电性、溶解性等。

  (2)气体的性质与物理中气体压强、浮力等知识的综合。

  (3)化学热效应、分子运动论等知识与物质内能等知识的综合。

  (4)化学燃料与物理中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综合。

  (5)溶液的密度,酸、碱、盐的电离与浮力、导电性等知识的综合 

一、知识概述

  在本周,我们学习了第十一单位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本课题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学习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二、重点知识归纳与讲解

1、几种常见的盐

  下表是几种常见的盐的组成及主要用途。

名称

 化学式

 俗名

 主要用途

 

氯化钠

 NaCl

 食盐

 作调味品,腌制食品;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医疗上用来配制0.9%的生理盐水;工业上用NaCl做原料制NaOH、Cl2、盐等;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碳酸钠

 Na2CO3

 纯碱、苏打

 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

 

碳酸钙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可用作补钙剂;做建筑材料;也可用于实验室、工业制二氧化碳

 

2、粗盐提纯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步骤来制取精盐。

3、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

性质

 发生反应的条件

 反应实例

 反应

类型

 

与金属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u+2AgNO3=Cu(NO3)2+2Ag

 置换反应

 

与酸反应

 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且盐能溶于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

 

与碱反应

 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且盐、碱都能溶于水

 Na2CO3+Ca(OH)2=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与盐反应

 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且盐都能溶于水

 Na2CO3+BaCl2=BaCO3↓+2NaCl

 复分解反应

 

三、难点知识剖析

1、的检验

  所用试剂: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现象: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2、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1)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特点是:双交换,价不变。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两种物质交换成分后,如果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则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而对于碱与盐,盐与盐的反应,还要求反应物是可溶的。

  (3)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归纳表:

反应物→生成物

 复分解反应的实例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

 

酸+盐→新酸+新盐

 Na2CO3+2HCl=2NaCl+H2O+CO2↑

 

酸+碱→盐+水

 HCl+NaOH=NaCl+H2O

 

碱+盐→新碱+新盐

 3NaOH+FeCl3=Fe(OH)3↓+3NaCl

 

盐+盐→新盐+新盐

 AgNO3+KCl=AgCl↓+KNO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