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2025-10-05 04:49:55 责编:小OO
文档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渠江学校    胡自民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课堂显得越发的重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人们越来越重视它。但是受着应试教育的压力,我们课堂依然处于扭曲的状态,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状态,他们会受到各方面的束傅,而且课堂气氛也是紧张冷漠的,学生在课堂中完全不能自主,更不能与老师产生互动的效果,所以为了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必须打破僵局,取而代之为师生互动的形式。

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本质

(一)课堂师生互动的含义

在被应试教育扭曲的课堂中,学生就像一个个被动接受信息的观众,他们只是在限定的四十五分钟内,进行着单向学习,教师将自己所学的内容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再将这些内容接受、理解、整合、记忆,变为自己的知识。

我认为这种单向传播学习与现今所实行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我们必须实行双向互动式学习。互动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双向互动式学习要求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互取互予,双向交流,从而使互动的个体在各方面产生变化发展。

在课堂中,根据互动主体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可以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

1、师生互动。在一般的课堂中,教师大多是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很少有教师通过师生互问互答来进行课堂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由于年龄的,学生大多是原模照就,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是从老师那边承接过来的,缺乏创造性。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观念来理解对方,或者是积极主动地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有了师生互动,课堂纪律课内活动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现今的课堂教学,就需要这样的师生互动。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一般分为合作与竞争两种,合作是积极的相互依赖,而竞争则是消极的相互依赖。在合作中,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与心理调适能力。通过竞争,学生可以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3、群体互动。就是班级中的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之间的互动。有关资料的研究表明:同龄的青少年学生群体有利于消除他们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的犹豫不决,自卑感、内疚感和焦虑感。但是我国的课堂教学,基本上只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直接交往,缺乏生生和群体交往。

(二)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应付考试为基点,以追求自己的教学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师生只会进行有限的言语交流,而不会进行过多的交流,从而导致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喜欢用同等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对于他们在课堂中的行为都要求是一致的。但是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个性,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模式会形成一种定性,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很可能会使学生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所带来的无损使用,无损分享的低廉化的教育信息资源,使得这种“控制”失去了意义,教师就像被后的贵族,一下子丧失了其固有的,最终必然由“权利阶层”转化为“参与阶层”,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成为必需。

师生互动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手段,而且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师生的双向互动是师生的言语互动、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化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应当通过互动交流,使自己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不能忽视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性,应该促成其互动,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形式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言语互动和情感互动。

(一)语言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多是通过语言的形式,以知识为载体展开的。

1、师生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交互作用。

教学总是在特定的课堂情景中发生的,杰克逊在《教室中的生活》一书中写到:“在这个狭小而拥挤的世界里,事件以令人吃惊的速度频繁更迭,有证据显示,一个典型的小学教师在其工作目的每一个小时要介入200~300人次交流”。如此大量的人际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语方式进行的,“言语行为是课堂中主要的教学行为,占所有的教学行为的80%左右,课堂语言行为提供了整个课堂行为的充足样本。”

2、语言互动类型。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把课堂语言行为分为4大类:(1)教师主动讲话,包括讲解知识,表明意见和看法,施发号令、提问。(2)教师反应,包括接纳学生的意见,行为和情感,以及拒绝学生的意见,行为和情感。(3)学生反应,学生对老师的反应,学生与学生的主动交谈。(4)学生主动讲话,包括对教师主动讲话和对别的学生主动讲话。在课堂中,教师一般都在进行直接教学,就是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中心人物,学生很少会主动和教师讲话,学生一般都比较被动。

有学者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教师的直接教学法应该多于间接教学,但这也不是说,教师只采用直接教学法、提问、表扬、接纳感受等也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中学阶段,间接教学比直接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学术能力的发展,因此,间接教学所占的比重应该高于直接教学;在高中阶段,如果间接教学时间超过一半,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学只需间接教学就行了,教师悉心的指导、讲解,对学生不良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情感交流

1、传统的教师形象使课堂气氛紧张。

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老师和学生几乎天天见面,但是这见面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并非是真正的交往,师生只是习惯性地打个招呼,并不是那种心与心的交流,这对于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不利的,因为学生觉得老师太严,不敢与老师过多地交往。

雅斯贝尔斯早就指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扮演了相当巨大的作用。因为,在课堂中,教师是一种权威性的刺激物,他可通过“沟通”,“评价”和“控制”的方式对学生的自我观念产生精细而深刻的影响。

2、课堂中的主要情绪。

“情感交流一般都比较含蓄,不如言语交流那么外显,所以对于课堂中的主要情绪有必要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情绪一般有好奇焦虑”。好奇一般是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知冲突的探究倾向,即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焦虑是对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或担忧,当学生感觉到不能胜任任务,同时已体验到成绩的要求与压力时就产生焦虑。

三、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交往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势必造成“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现象,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实现有效的交流合作,自主探究,运用全面的评价手段,才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进而使学生在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使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1、激情引趣——促进交往互动的坚实基础。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教学法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激情引趣被提高到一个新层面上来认识。它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2、自主探究——促进交往互动的主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中介和桥梁。

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各种活动的机会,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法诸因素之间的互动交往,帮助他们主动探究。同时要在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会合作,提高自我意识与自我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和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从提出问题到指导探索,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这样的教学就改变了传统有上下之分,尊卑之别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了新型平等、合作交往关系,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理念。

3、合作交流——促进交往互动的关键所在。

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生生互动主要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进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4、全面评价——促进交往互动的重要形式。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与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交往互动。

此外,在教育评价中,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外在评价,同时也要推崇一种促进性的内部评价方法,即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法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对照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看出自己前后不同的学习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培养起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只有评价方式得到全新的改变,课堂的气氛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真正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形成。

四、师生互动对课堂所产生的效果。

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从活动的个体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影电视面前被动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的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从活动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要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力,但最终导致教学效果的力并不是各要素之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个要素之间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从而产生一种“合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寻构,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师生互动还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了解,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互动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处理分歧意见,学会分享学习成果。师生互动是课堂中最好的调节剂,有了师生互动,课堂才会与众不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