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25-10-05 04:51:05 责编:小OO
文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邱欣华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年第08期

        [摘 要] 语文老师不仅要教导学生书本知识,更要“望闻问切”地针对每一位学生,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一定是在老师的合力陪同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量的积累,兴趣方面的培养,以及习惯的养成。不仅要求孩子们从小打好文化基底,更要提早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关键词] 素质教育;价值观;习惯;素养

        小学语文教育,因为是起步阶段,如同高楼大厦的建筑一样,首先就是打好基础,要稳,要扎实,才会有后续的各项发展。这也就说明,低段教育很重要,而小学教育很有必要从方方面面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具体的做法一定是在老师的合力陪同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量的积累,兴趣方面的培养,以及习惯的养成。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学生以后学习的道路上会有很大的影响,决定着他们是否会一直保留高度的热情,是不是会一直有一个自主读书的习惯。整体而言,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会取决于老师的教书方法与质量,教师要逐步激发学生思考、感悟、创新、探索的能力。《课程标准》中曾提到相关规定: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有基本要求。而这一观点的重要性在于贴近教学本身,是按照实际情况设定的。在这里教师要做的工作可就远远超出了备好每一节课,老师要做的除了备课,还要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贴近实际生活,解决实际的、新的问题,而不是按照前人的经验来按部就班地教学。问题都是新的,解决的方法也是不统一的,如何解决问题,有效率而且更有创新思维,真的极富挑战性。

        一、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当作为老师的你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着台下几十双闪闪发亮渴求知识的眼睛,望着他们天真无邪的面孔,端端正正坐在教室等待老师给他们传授新的知识的时候,你有没有那么一刻会为之动容,本来还担心有人会捣乱课堂,忽地从心里窜出极大的勇气和自信?笔者有过这样深深的体会。只有真的懂得把自身投入到那个环境里,才能感觉到师生之间那微妙的感应。是的,老师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具体在课堂上通过问答、提问交流来观察每个学生的动作神态,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讲解与知识的梳通,认真听完学生的回答,不要忙着去否定,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讲课文《诚实的孩子》的时候,老师不妨先丢下课本,做个简单的提问或问卷调查,主要提问孩子们:有谁撒过谎?是什么原因?是否承认了错误?再鼓励他们要做诚实的孩子,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再联系全文,为学生朗读一遍,加深学生印象。分析主人公8岁时在姑妈家玩,不小心碰到桌子上的花瓶,在打碎花瓶撒谎后闷闷不乐的结果。试着鼓励那些犯过错撒过谎的孩子勇敢承认错误。最后再讲几个实际的例子,来加深印象。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实际教学情况来讲首先应该讲求方法模式。

        例如在上古诗词《悯农》时,教师首先会带大家通读几遍古诗,直至读熟为止,接下来详细介绍作者生平以及写诗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顺带学生做好笔记,讲解古诗大意,再进行详解等。讲课不能图速度,一定要有耐心地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学会这首诗,还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拓展知识,或者鼓励学生去读相关书籍,课堂内外兼顾,提升理解能力的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老师也更应该重视阅读量,知识视野的拓宽。整体来讲,教师还是应该做好知识的积累、掌握读书与教学的技巧、做好查漏补缺,以便达到万无一失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

        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提升教师素养与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语文素养是讲究学生能否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这一层面涵盖的意义比较广,学好语文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要素。语文教育从一开始的语言这门课程出发,是因为语文贴近生活,首要体现在语言方面,这就是为什么老师要多多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里老师除了上课,更应该讲求方法,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自己的课堂,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幽默又有吸引力,这对于老师技巧与学生组织力有很大的要求。例如在课文《春风吹》里,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吹绿了柳枝,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在朗读过程中让“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的景象浮现在眼前。加强画面感,使得学生用心体会,去感悟,从而学会从文字里看出情景的能力。通过朗读课文,将孩子们的感受激活,去切身感悟,将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素养的提高不仅要通过一些方法来学好语文,而且要准确,要有所心得去领会,既然要广泛涉猎,就应该有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优秀语文课本,从基础开始就用最好的读书方法去熏染、去影响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这也就是所说的核心素养,对于教书者和学习者都会有改变或者感悟的能力。所以说,这样的低段教育看似简单,但从实际来出发,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提高学习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三、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古文《师说》中就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意思是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在的疑惑就不能够解决。其中讲述的是老师是解决疑难困惑的引导者。放在今天这个时代依旧没有过时。无论是对于人们的思想教育来讲还是实际情况,这都是潜规则的、存在性的理论了。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一旦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够很好地掌握方向,提高成绩。除了课堂知识以外,很多知识都是自主接触,自主消化,在学生素质培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仅如此,更是文化教育、学习能力、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基础。这么说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与之定论相匹配的实际情况来体现的。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受到老师的指导往往会铭记于心,并且一直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也依靠他们自身养成的习惯,在学习这条路上,稳扎稳打地走了很久。可以看出,自主学习能力核心素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四、学习反思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话就说出了学习的关键所在。就如同今天的课堂老师讲得很生动,很有意思,学生们在课堂表现得也很棒,等课堂结束了,老师要求下节课上课要重新温习一遍所学知识,要学生们积极配合。有部分同学总会偷懒,不去温习,结果在课堂上的表现很不理想。这样一节课没学好,老师又不能继续新课,着实很为难。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去反思,“温故而知新”,在温习的过程当中还能够得到新的知识,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吗?人们总会说“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不仅仅是一句俗语那么简单,知识无时无刻不在更新,要想不被时代抛弃,就必须时时刻刻学习,为自己储备的知识更换新的血液,并且加以反思,通过反思来消化所学内容,得到新的知识点,从而一步步提升学习语文的素养,培养优良的好习惯。

        教学之路是一条漫长的修行路,只要想试、敢闯、能做,一切都不是问题。语文,从来不是只有书本上的诗词歌赋,还有生活中的意义,也有生命中的真谛。多读书,教学核心素养从来没有终点,它只会根据你的眼界、心灵、价值观到达更高更宽广的境界,如同大浪淘沙,将所有的苦难与修行冲刷再冲刷,留下在你世界里所能容纳的一切真正意义上的最为平凡而又有力量的沉淀,实现生命的价值。

        责任编辑 止 一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