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2025-10-05 05:17:53 责编:小OO
文档
    论文关键词:会计专业 毕业生 外语能力 要求 问卷调查  论文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但是现行的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安排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应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改革现行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资本不断涌入,很多国内企业也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境外进行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投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不但要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原有课程体系中的外语教学安排,即公共英语加会计专业英语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2002年3月,通过对我校2001级学生按英语水平前50名和综合成绩前36名进行选拔,我校会计学专业组建了一个试点班,进行会计双语教学的初步尝试。[1]从2003年开始,我校对部分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中外合作培养,至今已招生五届。截止目前,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普通会计专业并无明显区别,只是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这种教学安排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按照现行课程安排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或者说,现行课程安排是否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2007届中外合作会计专业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现在通过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反馈来对上述问题予以回答还为时尚早。但是,我们仍然认为,中外合作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已经进行了4年,有必要对照就业市场的需求,对现行教学安排作一个初步的评估,以便我们及时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笔者设计了《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需求结构》的调查问卷,于2007年暑假期间,走访了36家位于马鞍山市的外资企业,希望能了解外资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  二、调查总结  笔者对36份调查问卷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一)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外语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我校从1988年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至今已有16届毕业生。从以往反馈的信息来看,前些年,用人单位较少关注毕业生的外语水平。但近几年来,情况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就要求毕业生出具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接触到的外文资料日益增多。笔者收回的调查问卷反映,历调查的36家外资企业中,有20家企业曾与外商签定过外文的合同文书,还有6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有对外经济业务;有19家企业在经营中接触过外文商贸电函或招投标材料,有5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接触外文商贸电函或招投标材料;有22家企业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有7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还有1家企业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22家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的企业,所涉及的财务资料在具体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是外文的交易凭证和结算单据,有的是会计帐表,有的以境外母公司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还有的是财务预、决算材料等。[!--empirenews.page--]  (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1][2]下一页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OO1]4号)指出:"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所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要先行一步。"我们知道,现代金融的核心是把分散的储蓄变为投资。投资者购买证券的前提条件是能通过阅读证券发行方的财务报告,评估投资的安全性及获利能力。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解决资本需求者(企业)和资本供给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会计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是信息沟通的手段。实际上,只有突破不同语种之间的障碍,会计才会真正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双语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国际会计惯例,开扩他们的专业视野,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据调查发现,当用人单位被问及"如果需要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员,贵公司的选择渠道是什么"时,36家被调查的外资企业中,有25家企业的回答是"录用具备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有7家企业的回答是"遴选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外语能力培训";只有4家企业的回答是"从外部招聘有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才"。原因不难理解,当企业需要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员时,从内部遴选人员进行培训,会受到现有会计人员自身条件的制约,选择范围十分有限。如果从外部招聘有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才,企业将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人力成本。因此,招聘具备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自然成为用人单位的理性选择。此外,当我们进一步问及"如果贵公司的选择渠道是录用具备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贵公司愿意支付明显高于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的工资吗?"25家企业中有14家企业表示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50的工资;有8家企业表示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一倍的工资;只有3家企业表示不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的工资。可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现行的双语教学安排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完全的双语教学,即全部专业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任课教师采用英文讲解和板书(或课件),要求学生以英文提交作业和以英文命题考试;还有一种是不完全的双语教学模式,即主要专业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任课教师采用中文讲解和板书(或课件),作业和考试采用中文或英文。受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除少数名校外,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双语教学采用的是后一种模式,我校也不例外。但是.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36家外资企业中,有8家企业希望所招聘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进行一般的口头外语交流,有13家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用英文书写商贸信函和管理文书,有22家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进行财务资料的英汉互译。由于任课教师采用中文进行课堂讲授,学生的口语能力难以通过双语教学得到提高。此外,尽管我们主要专业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作业和考试也采用英文,但专业课程的外文原版教材几乎都来自美国高校的教学体系,是以美国的商业背景和会计体系运行环境为基础编写的,很多内容与中国的会计体系不相容,学生难以通过学习将基于中国商业环境所产生的管理文书和财务资料翻译成英文。不仅如此,这种教学模式还可能产生一个不良后果:学生既不能完全掌握美国的会计体系,也不能适应中国的会计运行环境。这样既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深造,如考研究生、考注册会计师等,也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就业。[!--empirenews.page--]  三、研究结论与局限  为了避免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进一步了解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的需求结构,我们走访了36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外资企业。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外语能力要求正在逐步提高;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现行的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安排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认为,中外合作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应该继续下去,但应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首先,应采取从外部引进和送出进修等方式提高双语教学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用英文进行授课的能力;其次,可组织力量编写符合我国会计运行环境的英文教材,以改变"洋教材"水土不服的情况。当然,实施上述措施都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需要加大人员、经费方面的投入。只有这样,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过程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1)调查对象都是位于我国马鞍山市的外资企业,样本规模偏小。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的外资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2)我们只走访了被调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调查问卷也全由他们填写。因此,本文的结论还有待在今后的调查研究中进一步充实完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