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依托红色文化 打造特色校园
2025-10-05 05:16:23 责编:小OO
文档
依托红色文化  打造德育特色

    南赛中心小学   樊利强 薛仁生 刘明君

南赛中心小学创建于1938年,是一所具有近八十年历史的传统老校。近年来,学校不断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有机结合,从红色文化特色建设入手,广泛开展系列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丰富特色德育教育。

    以校本教材为抓手  助力红色教育

南赛中心小学前身是内丘县第一抗日高级小学,始建于1938年,由河北省首届、时任冀西游击队司令员的杨秀峰创办。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秀峰根据党和北方局的指示,毅然放弃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的优越生活,投笔从戎,深入太行,建立抗日武装,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 

   1938年8月,为了适应抗战需要,培养大量军事、政治、财经、文教、行政等方面的人才,根据当时内邱抗战的需要,杨秀峰选择了在南赛神头村扁鹊庙群中利用现有庙宇创建了“内邱县第一抗日高级小学”,为当时抗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后几经搬迁于2008年8月迁于现址,正式更名为“南赛中心小学”。

南赛中心小学为使学生从小牢记先烈为创建新中国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时刻不忘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和抗日英烈舍小家为大家而奋不顾身的壮举,组织学校教师到市县档案馆查阅资料和杨秀峰工作战斗过的神头村、摩天岭村和孙家坡等村进行实地采访,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出了校本教材----《杨秀峰红色文化》一书。

《杨秀峰红色文化》包括杨秀峰个人成长经历、杨秀峰在内丘抗战、杨秀峰与南赛中心小学、杨秀峰重教思想等五个篇章。此书的编写为学生进行红色继承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助力了学生特色德育教育。此书现在以作为课程在五、六年级讲解。

          以文化建设为阵地  打造红色品牌

   南赛中心小学为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不断打造新的育人阵地。

   首先是建设了杨秀峰文化长廊。将杨秀峰在内丘工作战斗及有关教育方面的重要指导展现学生面前。

其次是建设了红色文化墙。将在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照片及主要事迹映现在学生眼中,如李大钊、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雷锋等。

再有各班级均设立了红色文化版块。及时更换张贴英雄人物的事迹、红色歌曲和小故事等红色文化。

    上述文化阵地的开辟,为学校红色文化品牌的创建奠定了基础,更使广大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和组织参观讲解直观感受到现在美好时光的来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以各种活动为载体  拓展红色内涵

    南赛中心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拓展红色教育形式,丰富红色教育内涵。

如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定期播报每班选送上来的红色小故事;学校成立了“红色文化”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已稍有成果;各班级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学校少先队先后组织了“童心向党”红歌比赛、“童心向党”演讲比赛、“童心向党”征文比赛;红色故事情景剧表演;组织学生参加探访“河北红色足迹”知识竞赛;参观邢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胜纪念馆;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等全校性活动。

又如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开展听爷爷奶奶讲小故事活动,并进行整理。到校后与全班同学举行“共享”会。

    再如学校利用 “七一”、“八一”、“十一”等特殊节假日进行手抄报、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并及时选择优秀作品张贴在校园。

      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更加浓厚,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思想更加坚定,学校的教风、学风日益向上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