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雎》教学设计详案
2025-10-05 05:16:30 责编:小OO
文档
《关雎》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 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 赏析,从“重章叠句”的手法中品析君子“以礼节情”和淑女“文静美好”的形象。 3. 探索诗歌“修身”“齐家”之教化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品析君子和淑女的形象。 2. 探索诗歌的教化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18年,在央视大型诗词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有一首歌曾连续两期被传唱,深受观众喜爱,你知道是哪一首吗?下面我们一起用聆听的方式再来温故其中一个美好的片段。(播放音频)在这一段欢快的乐曲中,上至老者下至稚子,从华夏大地到世界各地,大家都满怀喜悦在吟唱,老师诵读几遍后也能快速成诵。你也来大声的诵读这首诗,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预设:朗朗上口、有重复句、有故事、有画面……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引出“重章叠句”并板书。)  

二、浅吟低唱 品诗韵 

1. 自由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明确:各节句数相等,而且有些句子大致一样,只是变动了几个字,这叫重章叠句。《诗经》305篇,其中采用重章叠句章法的有177篇,占总篇幅的58%,可以说重章叠句是《诗经》的主体。像歌曲中循环出现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2. 分角色朗读,感受重章叠句的回环往复美。 

(师读黑色字,女生读蓝色字,男生读红色字。最后一章全班合诵一遍。)  

三、精叙畅读 知情意 

1. 关注蓝色字体和红色字体的重章叠句部分,提问:反复吟诵的部分在内容上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预设:有清晰的层次,有曲折的情感…… 

2.这清晰完整而波折迭起的重章叠句部分是在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概括诗歌的内容。 

参考:君子追求淑女,求之不得时内心焦虑,求而得之时,高兴欢愉。 

3.你能从诗歌的三章中找出表现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的几个动词吗? 

参考:求——思——友——乐 

4.动作是心情的外化,这些动作反映出君子在追求淑女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情感变化? 

师范读,生感受。 

君子爱慕淑女:在冰雪未消春水先动的春天,在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那个寻觅多年的佳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可谓宁静美好,用平静舒缓的语气读。 

求而不得时内心焦灼:日思夜想,思绪万千,辗转难眠,内心焦灼无比。语速慢,语调低沉。悠哉要延长读,辗转反侧一字一顿,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一种深沉的思念。 

幻想求而得之愉悦欢欣:语调高昂、语速稍快。

友、乐重读。 

参考:宁静美好——焦灼——愉悦 

5.请三个同学分别读诗歌的三章,体会君子的摇摇心旌。 

指导:注意语调的平——抑——扬。 

6.师提问:既然是写君子追求淑女,为何以雎鸠鸟开头呢? 

明确: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就像君子求得淑女,形象地传达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原来先有美好的诗境,心生感动,才有了美好的诗情。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由此及彼的手法在《诗经》中叫作“兴”。两物之间又有相似性,叫作“比”。““比”“兴”手法给后世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小结:重章叠句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反复诉说的有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情感和美好的故事。  

四、细品慢酌 赏形象 

美好的爱情固然让人心驰神往。但也只有确认对的人,这份美好才能温暖一生。在座的同学们,假如你们就是诗中的君子或淑女的亲友团,结合有关写淑女或君子的重章叠句部分作判断,替君子或淑女做一下参考,这女孩子是不是好配偶,这男孩子值不值得终身托付?

 (一)赏淑女形象 

窈窕——文静美好,风姿绰约 

1. “窕”在古文中为“绰约”之意,是形容人的体态的。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背后肯定有优良的家教和修养。古人建回廊,当衣袂飘飘、风姿绰约的女子从画有山水树花鸟的廊前经过,本身就是一首诗了。如此文静美好的女子怎会不让君子心动呢? 

2. 淑女——柔和包容 “淑”为贤良之意。《易经》中有“天地乾坤”之说,女子为“阴”为“地”为“坤”,给大地一颗种子,她像母亲般助万物滋长,给大地一堆垃圾,她能化腐朽为神奇。大地之德是能容纳一切。心灵美的核心就是要有坤德,即要柔和包容。 

提问:“窈窕”和“淑女”都为“美好”之意,这两种美好是否一样呢? “淑”是贤淑、贤良之意,是一种内在美。“窈窕”是外在美,是内在的修养外化为绰约的风姿。 

窈窕淑女,诗中反复吟咏其形象,足见其秀外慧中、内外兼修。

 3. 流、采、芼——勤劳能干、理智谨慎 

流、采、芼为淑女劳作的过程,可见其勤劳能干。 

“芼”为“熟而荐之”之意,女子劳作的过程是先捞取,再采摘,再挑选,可见其做事理智谨慎。文中还有一件事能体现淑女的理智——择偶。遇见追求并不轻易答应,矜持而理性。 

小结:原来诗中的淑女是一位体态美、性情美、心灵美的秀外慧中、内外兼修的女子啊。难怪如此惹人怜爱。亲爱的女孩,文中的淑女正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你若芬芳,蝴蝶自来”。

作为女孩,自己的性情是如此之重要。 

(二)赏君子形象 

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体现其执着专一。以结婚为目的,并想与淑女形影不离。想把内心的爱意化成一种具有社会意义,具有道德意义的稳定关系。 

2.  寤寐求之。体现执着专一。认定的对象便念念不忘。求之不得时,不强求他人,只是止于思念,没有过分的举动,“发乎情,止乎礼”。可见其对淑女的尊重。 

3.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体现其志趣高雅、尊重彼此、执着专一。 

“友”为两只手,手拉手表示亲近的意思。没有追求到,就努力改变自己,学会弹琴鼓瑟,学会敲钟击鼓,用高雅的志趣去亲近心上人。 

钟鼓楼一般是左钟右鼓。左为生发,用鼓,属于木声;右为收敛,用钟,属于金声。一生发一收敛,其实代表着有始有终。这也能看出其“执着专一”。 

小结:君子最可贵之处便是能用深厚的涵养恰当地表达情感,不强求,不冒犯,懂得以礼节情。君子因发现了心上人而快乐,没有追求成功也会内心焦灼,但他懂得“发乎情,止乎礼”,不过分强求,懂得适可而止。“人不知而不愠”,化焦灼希冀为力量,转身一变,变成一个志趣高雅的自己。即便求而得之,也不忘初心,懂得尊重,懂得始终如一。因此孔子给予了这段纯情以至高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五、含英咀华  思教化 

过渡:据说当时采上来的诗有3000多首,孔子在将符合“礼”“义”标准的诗留下305首,编成《诗》。用以教化天下。 

1. 孔子将于重章叠句间反反复复刻画淑女和君子形象的《关雎》置于《诗经》的首篇,你学习之后受到了怎样的教化?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任找一个方面谈谈。 

(1)修身——做君子和淑女。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眼中,一个理想的社会是由正直、率性、充满健康美的“君子”和“淑女”组成。 

(2)齐家——风天下 “家是最小国”,君子只有得到一位贤德的好女子做伴侣,夫妻和睦,社会的风气才良好。 

2. 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常读常新,历久弥新。我们从《关雎》中读出了“修身”“齐家”的境界,那么历代名人对《关雎》又会有怎样的高见呢? 

孔子:《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关雎》,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毛诗序》) 

孔颖达:此诗之作,主美后妃进贤。思贤才,谓思贤才之善女。(《毛诗正义》) 名人的解读又可以引发我们哪些深邃的思考呢?请大家课后再做深层解读。随着我们的研读和传承,古人的智慧便融入我们的血液里,凝成中华魂!让我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亲近之心,配乐深情诵读《关雎》。 

结语:《诗经》是诗歌的源头,更是我们精神的源泉。希望大家多阅读经典,用这些源于生活的传统文化,用诗意的眼和诗意的心,升华生活、净化灵魂。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