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最幸福的事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他/她所写的东西真正具有灵魂并能给社会以一定的影响力,无论他/她所写的东西是改变了全社会抑或只是一两个人的想法,因为他/她给其他人提供了一个看世界更好的角度,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亚当斯密作为这样的一个作家,是很幸福的。
<国富论>彻底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亚当斯密在世界经济学说史上开山鼻祖的地位。这可以说明<国富论>的伟大,然而要写出这样一本著作需要什么?不仅仅是对本领域也即经济领域的了解和深刻的研究。从亚当斯密的求学历程中我们知晓他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了道德哲学,伦理学,数学,自然法学和政治经济学,而后在牛津大学学习了希腊和拉丁经典学说,外语,文学和哲学。可以说亚当斯密的学习涉猎范围相当大。不能说这些学说都与经济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但这些学说都为亚当斯密看世界和认知世界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涉猎的范围广就可以使一个人站在更高的地点上去观察世界,当然也就可以看的更为清楚。而当代大学生也需这样,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学识,有句话好像是这么说的:“大学之大,不在于建筑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我想可以这样扩展为大学之大,也在于让学生涉猎范围之大,当然这个涉猎所学到的学识水平跟大师的水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好的大学应当有能力留住大师,让大师把他们的思想精髓传递下去。大学应是一个认真搞研究学术的地,应该平和自由,但现在的大学却更多的是躁,让人静不下心去研究学术。
在<国富论>第一章中亚当斯密谈及了分工的重要性,分工增进了劳动生产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可以说分工对于人类的历史发展有很深刻的意义。分工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使一个工厂或企业可以在原来同样的一段时间内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加速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张。但也应当认识到分工使工人们的工作量提升,这无疑加大了企业主对工人们的剩余价值的剥夺。此外,亚当斯密还谈及了分工的缘由以及分工受限于市场范围的大小,如果一个市场过于狭小,那么人们便不能将自己充分的剩余物用来交换。由此人们的经济福利将会得不到更大的提升。
在第四章中亚当斯密在论及货币的起源和效用时谈及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很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比如水。这是一个相对高明的见解。因为我们常人常常会因思维的惯性而自然而然地认为使用价值大其交换价值也大。可见我们也应当多思慎思,少
思则缺滥思则误。同时其中也谈及了类似金刚石一类的东西其使用价值不大但交换价值却很大。的确,金刚石普遍的使用价值就在于小时候常见的用来切割玻璃,至于其成为广泛的装饰品比如说结婚必备的钻戒之类应该说更源于人们对于金刚石的追求,对于金刚石能给他们以心理上的满足感,基于这种满足感他们愿意付出高昂的价格来获得它。马克思说价值源于劳动创造,那么金刚石的价值似乎超越了这种理论,因为金刚石的价值并不源于劳动,当然开采以及切割金刚石的确包含一些劳动,但这些劳动与金刚石的价值是不对等的。那么金刚石超出的那一部分价值到底源于哪里?
在第五章中亚当斯密谈及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句话无疑奠定了政治经济学关于商品价值尺度的界定。金银等贵金属只能一时衡量商品的价值,但正如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见金银的价格也在随时变化,至于在长时间内金银的价格变化更大,所以以金银等来衡量商品的价值显得不合适。亚当斯密触及了商品的内在本质,即一切价值源于劳动,劳动才能真正创造价值。当然不同时间段的劳动不一样,正如远古社会和现代人劳动一个小时不一样,劳动在不同时间段是相对的。
在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中,亚当斯密谈到一切赋税,一切以赋税为来源的收入,一切俸金、恩恤金和各种年金,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个根本的收入源泉,都直接间接以劳动工资、资本利润或土地地租支出。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切的来源都来自于劳动,劳动是一切的源泉。
亚当斯密在第八章提出了工资基金说和最低生活费用说的同时精辟地指出“丰厚的酬劳宛如一种必然的结果,是不断增长的国家财富的自然象征。另一方面,贫穷劳动者的生活艰难是国家停滞的自然象征而劳动者的饥饿则是国家迅速落后的自然象征。”中国现在的各类消费不断增长,我们平日可见CPI的不断上涨,但劳动者的工资却跟不上这类上涨,于是劳动者的购买力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降低了。这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影响。
在第二篇中亚当斯密谈论的是资产的性质,积累和用途。他说资产的积累必须在分工之前完成,只有预先积累的资产越多分工才能越细。资产积累的大小了一个人的眼光。如果一个人没有资产积累,那么他就只能索取自己的温饱而无暇顾及让资本扩大。然而如果一个人有相当的资本积累,那么他就可以通过利用这些资本来进行投资,从而获得更多。资本积累相当于一个谷仓,谷仓越大才能养活更多的“人”,这些“人”包括劳动力当然还有设备
等。一旦谷仓大了,那么就可以有更多的用于招募更多的工人,投入更多的更先进的生产设备来支持这种分工的扩大和更加精细。亚当斯密对资本家的探求令人惊叹。他从本质上抓住了资本家获利最大化的心理,从而分析出资本家会利用原有的资产积累并力求使这些资产产生收益最大化。比如,对工人劳动分工力求恰当,对购买的机器力求精良,联想到现今的企业发展可以看出这些企业都力求走这一条路线。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才得以进一步发展。
上述所谈的可以涉及到人类的自利性,即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亚当斯密很敏锐地指出资本家的自私自利并非对社会有害,意外的是,它反而有利。因为在自私自利中每个人都想通过提升自身优势以获取高于大多数人的利益。每个人的追求汇集在一起就构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推动力并使社会发展。然而,如果一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未免使得这个社会太冷酷无情,因为每个人专注于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就必然导致弱肉强食,这样的社会过于残酷,未免少了一些温情。所以我觉得在资本家追求的时候应当对其灌输一种理念,即回馈社会的理念,讲求一种感恩,宣扬一种财富最大化的确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但利用自己的财富来回馈社会帮助他人也活的更好的理念,这无疑是一种人生价值更好的体现。
亚当斯密崇尚自由竞争,主张用“无形的手”即价格来指导社会资源的配置,极力反对干预。亚当斯密关于自由竞争的论断,我们的确可以通过各种数据各种图标各种分析来证明,自然我们会对亚当斯密的这种主张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拥护和惊叹。但是,自由竞争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因为自由竞争是无序的,在一个无序的竞争中很容易各种力量与趋势碰撞在一起,从而产生不可思议的后果,宛如核反应一般。其结果可能令人欣喜,比如核电站;当然也可能让人为之惊恐,因为这种后果也可能是核爆炸的后果,杀伤极广,寸草不留。从次贷危机中即可见一斑,所以应当看到市场需要的宏观,在我所学的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中即有一条: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的结果。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就在国家的宏观之下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当然还是基于市场经济之上。我们可以从三十年的历程中看到宏观的巨大力量,也许这可以成为存在的理由之一。
粗读《国富论》之后,当然也仅仅只能说是粗读,因为国富论是一本大书。粗读之后所得到的体会自然不能面面俱到,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除非我再有几年甚
至几十年的积淀。亚当斯密能写出这样一本巨著确实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因为他影响了几个时代的人,且将一直影响下去。一个人可以被人铭记让人知道他曾经活过该是一种怎样的幸福,亚当斯密就是属于这样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