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彩虹的秘密
2025-10-05 05:16:02 责编:小OO
文档
12 彩虹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能正确操作,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测、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猜想能力和设计实验、推理能力。

2.使学生享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了解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用七色花的形式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实验材料:平面镜、水槽、纸屏、三棱镜、水、喷雾器。

本课只有一个活动,由一个常见现象引出,即“雨过天晴,我们有时候会看到美丽的彩虹”,这个活动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猜想彩虹的形成原因──验证猜想──我们的结论。自由活动中出示了制造彩虹的活动场景。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继续探究的问题: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为了使探究活动顺利进行,我调整了活动内容,活动一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把自由活动改为活动二,拓展活动放在应用中,把拓展活动改为研究谚语“东虹日出西虹雨”的科学依据。

教学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

同学们见过彩虹吗?

(学生自由回答)

2.欣赏彩虹图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彩虹世界。

(课件配上轻音乐,自动播放不同的彩虹图景。)

【因为有一部分学生见过彩虹,有的没有见过彩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见到彩虹,从视觉上冲击他们,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兴趣。】

3.看到这些彩虹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的发言,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无比神奇,知道彩虹是有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的。)

4.关于彩虹,你最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筛选问题:彩虹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彩虹出现在什么时候?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彩虹为什么会消失?)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秘密。

(教师板书:彩虹的秘密)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很多,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需要帮助学生筛选问题,在有限的课堂里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光的色散现象

1.彩虹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你们想看到美丽的七色光吗? 

(学生自由回答)

2.我们可以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出彩虹的色光。

(教师出示三棱镜并介绍:这是一种光学仪器──三棱镜,借助它,我们可以在纸屏上看到美丽的彩虹。这是水槽,在水槽里都放了适量的水,在里面放上平面镜,也可以看到美丽的色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实验,如装水的瓶子、光碟等。)

【学生在欣赏完美丽的彩虹之后,就想自己也能制作彩虹,这种探究的欲望特别强烈,制作室内彩虹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三棱镜,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三棱镜是一种光学仪器。怎样做才能看到美丽的七色光?教师并没有说方法,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探究的热情。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如水瓶子,光碟等实验体现探究的开放性。】

(学生做实验,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教师帮助那些做不成功的小组,帮助他们调节三棱镜和平面镜的位置,保证他们也能看到光的色散现象)

3.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自由回答)

4.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想看到彩虹现象需要把三棱镜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水槽中的平面镜要倾斜到一定的角度,这样会看到和彩虹一样颜色的七色光。)

5.你认为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如果回答是白色的,那么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在纸屏上是七色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把平面镜放在水中,调整到一定的角度也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小结:阳光可以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教师板书:阳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三、自主探究,再现彩虹

1.猜想彩虹形成的条件

猜一猜自然界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彩虹经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如果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问:没有阳光会出现彩虹吗?为什么雨后容易出现彩虹?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彩虹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小水滴和阳光。

2.设计实验

你想怎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及证明你的猜想呢?

(学生讨论回答,确定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想一想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水滴?(教师出示小水壶、农用喷雾器。)你想怎样做才能呈现出美丽的彩虹美景?

(学生讨论方法)

你想怎样制作彩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利用喷壶喷水,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从嘴中喷水。鼓励学生走出室外实验。)

【只有让学生动脑想到彩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才能考虑到怎样制作彩虹,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再鼓励学生去室外实验,科学学习不应拘谨在课堂上,主要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3.室外制作彩虹

下面就让我们走出室外,借着明媚的阳光做一做吧!

(学生走出室外实验,教师帮助学生实验,实验时教师鼓励学生看一看哪个小组做得好,思考为什么能做成功,小组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这个实验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探究成功,保证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科学探究的自信心,学生在实验时,教师一定用评价的方法提醒学生怎样做,不同的方法会有哪些不同的结果。这样学生在一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的气氛中探究就会感到探究的乐趣,也解决了实验不容易做成功的难点。】

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实验的?

(分小组汇报实验方法和现象?教师提醒学生说出对着阳光喷射怎么样?背对阳光喷射怎么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阳光、小水珠、 彩虹。特别让学生理解彩虹是阳光发生的一种色散现象。)

小结: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通过合作探究知道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你能解释为什么彩虹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吗?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太阳出来后。小水珠很快就蒸发了,彩虹也就消失了。

【教学开始提出的问题是彩虹出现在什么时候?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疑问之后,很自然地过渡到这个问题,学生既可以学以致用,又照应了开始提出的问题。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显得水到渠成。】

五、总结拓展

1.通过实验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彩虹形成的原因,并且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你认为这节课中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法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活动有一个评价总结,这样才会不断地积累经验,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句气象谚语是“东虹日出西虹雨”,你认为这句话有科学道理吗?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提出与彩虹有关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谚语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是人们根据长期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体会与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各种美丽的彩虹图景,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孩子们,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发出了阵阵赞叹声,大自然的杰作震撼了他们,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引起情感体验的同时,及时引出探究的主题“彩虹的秘密”,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起来。

2.表达和交流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在实验的现象分析和总结中,知道用三棱镜、水棱镜可以分解太阳光。

3.课堂内外相结合,拓展科学大课堂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我让学生走出室外,用喷水壶、喷雾器、用嘴喷水等方法制造彩虹现象。同时我用小组互评的方法激励他们的探究热情。学生在相互的评价赞美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室外实验增强了他们学习科学的信心。所以科学课的教学不应该在课堂上,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室外,在大自然中学习科学。

4.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把自由活动“制造彩虹”改为一个探究活动,把拓展活动“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这是为什么”调整到应用中。在拓展活动中增加了“东虹日出西虹雨”的谚语。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探究兴趣。实践证明,这样的调整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重组教材。试一试哪种方法最合适。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