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2025-10-05 05:16:41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夏邱中学王燕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需要。当代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知识主体和重要的社会主体之一,中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与未来。在各学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对于提升中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应该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把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同时,要适应新时期社会生活的新形势,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方式,创新红色文化传承的模式;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模式传播红色文化,才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构建和谐校园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园;教育与传承模式;文化传承 爱国主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传统教育。先辈在老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既包括各类与运动、重大历史事件或英烈人物有关的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纪念地、标志物、标语、规章制度、文件文献等;也包括历史、照片和艺术图片、文学、歌曲、事迹和精神等。红色文化是中国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和建设实践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它不仅蕴藏着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热情和高尚品质,而且承载着红色的历史、的精神、光荣的传统、思想的境界。具体的说,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物质形态,指战争年代留下来的旧址旧居,以及诗歌、歌曲、戏剧、标语、出版物和文献等历史遗存;二是精神形态,指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语言、中国气派的精神和优良传统,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

二、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而且红色文化对于提升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中学生沿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发展和深造。“少年兴则中国兴”,中学生只有具有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浓厚的爱国激情,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业才能早日实现!

2、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内经济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整个社会生活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也必须丰富多彩。你可以唱红歌,也可以唱流行歌、唱通俗歌。但是在提倡多样化的同时必须弘扬主旋律,必须正面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红色文化就是我们必须弘扬的文化主旋律。

3.红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永葆青春、与时俱进的。像延安时期的红色文化就吸纳了西北文化,苏区时的红色文化则融合了客家文化,当时很多文化形式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比如把西北民歌改编成“东方红”, 内容化了,令人听来别有情趣,这就是传承和创新的魅力。

4.在“七一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了要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懈怠的表现之一就是忘记过去,淡漠了党的优良传统,远离了崇高。特别强调了对青年寄予厚望,要求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的光荣历史,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只有了解,才能热爱。因此,当下倡导红色文化是必须的。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倡导互动式、参与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让红色文化搭上时代的快车。

5、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数先烈在民族存亡之际用生命铸造和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用富有前瞻的视角和体现时代性的方式,去挖掘、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挥红色文化在德育方面的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智力支持。

6、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支持。

7.红色在当代已不仅仅代表着、社会主义,它还代表着幸福、和谐、积极和健康等新元素和新内涵中学生在校园中传承红色文化不仅可以使自己接受红色历史文化熏陶,而且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团结与友爱。在学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红色政治文化的思想、理念的自觉认同,才能够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实践主体,自觉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发展和谐文化的践行者。

8.重拾“红色文化”,抵触不良文化、低俗文化,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如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依然是鼓舞、激励人们继续奋斗的强大推动力。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大学生能够深刻的意识到今天美好生活之不易,必定能够激发广大的师生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9.中学生作为校园红色文化的主要知识载体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对于自身这一代和下一代的成长起着方向标的作用。如果旗帜偏离了方向,必然导致主流思想的滑坡。而红色文化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真正灌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这对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三、红色文化教育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红色文化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把红色文化的传播作为布道式的说教,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

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由于缺乏对大众传播规律的认识而过于强调其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往往流于布道式的枯燥说教,使得红色文化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红色文化主题局限于狭小的范围空间,导致脱离时代,很难为人们所接受;使得红色文化传播在人民大众中缺乏应有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错误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了。把红色文化简单定位于文化,有人认为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文化已经过时。其实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存在,比如:大庆精神,深圳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他们宁愿选择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化,也不愿大力弘扬传播红色文化,以致使一些人缺乏理想信念,缺少对真理的追求,崇洋媚外,追求物质享受,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太少,致使有人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3.把红色文化传播庸俗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经济的变革导致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红色文化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被世俗的功利需求所消解。在红色旅游中,有些导游为博游客一乐,不尊重历史事实,对红色资源乱讲一气;他们宣扬的不是的艰苦,不是先辈的英雄事迹,而是一些道听途说的野史、艳史,不但没有起到红色资源的教育目的,相反把神圣庄严的红色资源涂抹成“黄色”的暧昧故事,以达到商业促销的目的。这些东西不但是对红色文化的,也是一种对历史的亵渎。

4.没有形成全方位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留下来的历史印记,是值得我们保护和怀念的。但就目前来说,许多人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特别是当代的年轻人对红色文化不太感兴趣。与过去的红色电影观众人山人海到现在的寥寥无几相比,可以看得出,无论是送红色电影下乡,还是组织职员观看红色电影,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不要说城里,就是农村,笔者在送红色电影下乡一现场看到,夏日虽是炎炎的但场面却是冷冷清清的。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组织者根本没征求民众的意见,不知道民众所需,无法引导民众参与到传播红色文化活动中。其次,新媒体的技术性和时空延伸性恰恰是传播信息很好的途径,没有抓住新媒体来传播红色文化这样一个很好的契机。

四、对红色文化教育传承模式的创新

1.红色文化活动的主题定位一定要明确。发掘与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一定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不同的客观环境、不同的时间节点所导致的不同氛围和情境,选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使红色文化的内容与人们的心理情感相融合。要注重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和利用重大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这样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情感倾向。例如国庆节开展的红色文化的主题应该是爱国主义。在这个主题的统帅下,活动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青少年了解国家和民族屈辱的历史,珍惜美好的今天和未来。

2.利用网络传播红色文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人群的逐渐壮大,网络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飞速发展,普及面日益扩大,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平台,传播红色文化。团的十六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应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迅捷性特点,积极探索网上的有效引导方式,开展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红色文化网络化就是创新先进文化传播的一种全新手段和形式。具体方法就是创建红色网站内容要丰富、形式富有特色、知识更新迅速、红色主题鲜明,能够吸引青少年,让他们觉得红色网站值得他们花时间去浏览,并且在浏览红色网站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和理论。

3.利用寒暑假鼓励大家进行红色旅游,促进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旅游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观光游览和文化娱乐之中的一种文化主题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学习方式。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愿意出去旅游,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圣地去受熏陶、受教育,感验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激发红色情志,这都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新形式。如四渡赤水纪念馆在参观之前组织旅客演唱红色歌曲,唤醒人们的红色记忆,既增强了年轻人对前辈英勇事迹的兴趣,也起到了宣传传统的作用。如老区遵义特别推出的“四色旅游”专线,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绿色旅游、酒文化融为一体,体现了遵义红色旅游景点的厚重,又展现了景点沿线原始古朴,生态保存完好,丹霞地貌等特征。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了红军在长征中的艰难,高度赞赏同志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的英明和伟大,使游客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红色文化的教育。

4. 在红色文化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会、红色社团中的学生骨干作用。通过组织筹划多种形式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的教育、纪念、娱乐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以较为自然、真切的方式,参观、接触、解读和体味红色文化,加快红色文化建设的步伐。

5.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行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参演战争等反映红色文化的电视剧,这样的话学生的感受或许会更深刻一些。还可以让学生调查走访村子里的老红军、老、退伍军人等,听他们讲过去的艰苦岁月的生活,讲他们的经历等。还可以让学生编排红色文化短剧,亲身去体验参加红色文化的快乐。

总之,红色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所在,是民族凝聚和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之源;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中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的任务。只有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形式进行创新,才能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升华,体现出时代的魅力,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学校教育一定要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牢牢把握一个“新”字,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深深扎根,让青少年在未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