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规划
2025-10-05 05:18:11 责编:小OO
文档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规划

《生物化学》是生物类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长春理工大学自2000年成立生物工程专业、2003年成立生物技术专业、2005年生物医学课程改革以来,三个专业就一直开设本门主干课程。2006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经过几年的建设,生物化学课程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学校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与质量的基本要素。为了生物化学课程的长足发展,经过课程组教师的讨论,制定进一步建设规划,力求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只有建立一支较为稳定且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已经形成一支具有敬业精神的、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因此必须有计划大力引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有计划地进行现有教师培养和在提高,进一步提高课程组教师整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此我们将采取的措施如下:

1.积极争取校人事处和院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大生物化学专业教师应届博士和硕士的引进力度。

2.做好现有中年教师继续培养提高工作,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术水平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改善课程组教师的职称结构。

表一:生物化学课程组师资情况一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职称

于源华 女 1963.2 博士 教授

何秀霞 女 1975.4 博士 副教授

金丽虹 女 1978.1 在读博士 讲师

孙立志 男 1963.6 大学本科 高级实验师

研究生 助教

二、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材及其相关学习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先后采用《生物化学简明教程》,《普通生物化学》为基本教材,同时参考沈同主编的《生物化学》。几年来结合专业特色把科研成果编写了学术专著《功能性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与应用》做为辅助教材。并建立了以教师—教师—研究生—本科生—本专业—非专业开放的互动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3年在“生物工程”工科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理科专业“生物技术”以来,《生物化学》在工科及理科的内容讲授上做了大幅度调整, 2003年又作为主要的考研课,2004年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学院最早的校级精品课建设,高级生化又是研究生的主要课程。尤其2005年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的获得,本课程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得到扩展,主要以国家高校优秀教材沈同的《生物化学》为主,在强调生物化学基础的同时,兼顾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注重介绍其研究进展,从而形成水平先进、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体系。2005年教学计划调整,生物化学又成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由年轻的博士主讲,尝试用部分双语主讲。该课程现已成为本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2006年《生物化学》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 生物化学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正在逐渐走向成熟。

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

1.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更好地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目前本科生大量扩招后学生的现状,对原教学大纲进行合理地调整、充实,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要求。为此我们将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本着理论够用的教学原则,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拟将不同专业必需的生物化学知识进行优选重组,整合,作为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共同内容,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实验技术。同时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积极开设有关生物化学应用的专业方向选修课。

2. 教学内容:

1)根据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医学工程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对《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比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增加血液生化部分;生物工程专业增加下游技术和方法;生物技术专业增加分子构建和基因部分。

2)《生物化学》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增加实验教学时数学时。同时业余时间开放,有些综合大实验在业余时间完成,尽量保证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1:1比例。在实验教学硬件条件改善的前提下,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积极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空间。

3)多年来生物化学传统教学的授课内容主要突出经典的基础知识,但由于近年来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发展非常快,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的科研及文献检索适时介绍生物化学各个领域的最新前沿,保证教学内容处于先进水平。

3.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点是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转变教与学的角色,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为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式、座谈式、讲授式、参与式、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等,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2)为了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水平,精选设计思考题,并从作业情况认真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教师要及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以达到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教学课件,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师课堂讲授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

(4) 统一认识,抓住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一是基础性知识的讲解必须详细透彻;二是要适当加强应用性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考试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将配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适当调整考核的内容和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以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和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考核方案分为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均有考核标准,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如:笔试、面试、操作等。

1)理论教学部分

考核分数为百分制,采取平时、期末笔试两种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 20% ,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和考勤等方面;期末考试成绩占 80% 。

题库由名词解释、填空、判断改错题、单项选择题、计算题、简答题和综合题七种试题类型组成。每部分的题库都考试试题总量的5倍以上试题组成,使用时按照试题比例进行抽取。试题组合要点:① 试题应以理论教学大纲为指针,达到教学目的与要求;②充分考虑知识的覆盖面,即每章的试题比例要适当,分布要合理;③ 按照教学大纲的课时分配,考虑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结合与应用;④ 充分考虑主观与客观试题的比例,既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 抽选试题要避免前后内容重复和矛盾。

2)实验教学部分

考核分为三大块:①平时考核占实验成绩的 20 %(即:综合考虑每个实验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从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到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乃至实验后仪器的整理和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的书写等,制定出平时实验的量化管理指标,建立学生平时考核成绩登记表,对学生的每次实验进行成绩评定);②实验(即:综合考虑每个实验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从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到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乃至实验后仪器的整理和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的书写等);③期终考核占30% 。教师让学生进行单人考核。考核形式以动手操作为主,口试为辅。口试内容包括实验原理、试剂的用途、注意事项等,学生随机抽签回答。实验技能的考核有规范标准、分值和规定时间。这种考试方式的实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效果显著。

(6)在网络中心的帮助下,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展网上答疑和网上练习,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争取2009年按校级精品课要求完成精品课的各项文字、影像、CAI课件等内容,2010年在长春理工大学校园网上网。

四、教学条件建设

1.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的硬件和教学软件建设,力争学校资金的支持,建立一个能够进行演示教学的多媒体实验室,并制作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一方面解决教学班次增多和师资短缺的矛盾,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观摩由于硬件和学时的而无法开设的实验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规范教学软件建设,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文件和教学指导文件,

五、教学研究

课题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全面开展教学研究,抓好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工作,在五年内争取获得省部级教研项目的资助。使《生物化学》的学科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六、科学研究

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积极组织人员进行跨专业的合作研究。争取多渠道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在核心期刊发表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同时合理引导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敬业精神。

《生物化学》作为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一门正在建设的精品课程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不懈的努力,“生物化学”课程的建设水平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将对其它课程的建设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