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春夜喜雨(教案)
2025-10-05 05:17:30 责编:小OO
文档
                               

            《春夜喜雨》 教学设计

              

                    大冶四小

景方方

                                      

                              

                          《春夜喜雨》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学习诗歌,关键在于学习诗歌方法的掌握,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教材分析:《春夜喜雨》这首诗抓住春雨的“细”的特点展开描写。本诗作于公元761年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教学目的:

1、 熟读及背诵这首诗。

2、 理解诗词的意思,并能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3、 体会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自由诵读)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师:说到雨,你看过怎样的雨?雨是一种极其平常的自然之景,本来没有什么情感,可进入诗中就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依托。

   2 师:在诗人杜甫的眼里,他看到的又会是一场怎样的雨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学习一首五言律诗《春夜喜雨》。

   3 板书课题及作者,介绍作者。

   4 请生读题--师:从题目中你读出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预设)春雨 好雨 夜雨      喜雨

二 、读古诗,读正确,读出韵味。

   1 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 师配乐范读

   3 师:古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得有节奏,有韵味。

     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三、 读出意境

   1、 师: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许多诗词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打开课本,借助注释,和赏析材料。认真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画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2、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 师生交流。   (随机朗读)   (随机板书:赞--听--看--想)

  4、 师:赞了听,听了看,看了又想,怎不让人欣喜若狂呢?诗人从多个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场及时雨。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诗人通过反复推敲,斟词酌句,表达更深远的情意。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就应该在他的诗中去品味,看你能够从这首诗中的那些字值得我们品味。

  5.论诗句,品诗情。

讨论一

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在其间做出适当的引导。

预设:“好”—— 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

“知”—— 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

“当”——正是时候,又是干旱,又是春天。

“潜”和“细”——讨论为什么是用“潜”,你还能换成别的词的吗?这两个字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感悟。

学写“潜”字,注意右边的第一个“夫”捺画变成点,这是避让。

生练习书写。

通过大家的反复品读、探究,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杜甫诗句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四 、人诗合一

  1 师:为什么一场春雨会让诗人如此欣喜?

2 (补充作者写作背景资料)

(1) 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生活,如今,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成都定居,过上安稳的日子,他能不喜吗?

(2)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他看到绵绵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他能不喜吗?

 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3 师:杜甫为什么而喜?

    生:为民而喜。

  4 师:再次吟诵,读出杜甫那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生读--

      好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面对那从天而降的喜雨,他不禁即兴吟诵道--      (指导背诵)

 5、师: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主要表达诗人喜悦的感情。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可“喜”字却一字不露,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正因如此,这首诗成了吟咏春雨的名篇。尤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不仅用字精妙,还蕴涵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让我们满怀喜悦,一起赞美这及时的好雨吧。(齐读) 

五、拓展诵读,品诗人情怀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却无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飘泊潦倒。读他的诗总有一种郁闷沉重之感。而像《春夜喜雨》这样欢快的诗少之又少。杜甫诗中有两首”快”诗,另一首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一读,说一说,这首诗用一个什么样的带喜字的成语来形容杜甫的心情呢?(欣喜若狂)他又为什么而喜呢?(收复失地)通过这两首诗的诵读,我们能够初略的了解了杜甫那份浓郁的忧国忧民之情,希望大家在课外多诵读杜甫的诗,更加立体的感受杜甫。

板书设计:               春 夜 喜 雨     (唐)杜甫

                         赞--听--看--想

                      因雨而喜   为民而喜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