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5-10-05 05:17:31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18期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给我国医院,特别是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其面临巨大挑战。信息化系统如何满足中医医院的独特需求,医院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新的局面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医院信息科负责人的角度,分析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行政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33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医疗体系建设开始起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医院开始采用电子病历,进行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及信息化监管。但是这一过程中,各大医院多采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这些信息化系统主要针对现代西医系统。而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面对一系列挑战。中医医院需要更具有特色的,符合中医科学的信息系统。

        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未来中医信息化的建设方向,并提出了中医药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四大任务。①中医药行政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中医药的信息网站和医院官方网站;②中医药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中医药的网络图书馆、中医药监督管理信息、中医药的数据库体系等;③中医服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就诊辅助系统,电子病历、中医门诊和病房记录系统等;④中医药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中医药在线教育、继续教育的网络化资源共享,以及中医药科学科技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这些是从整个国家层面,构建中医药体系的信息高速公路,即让病患便捷地享受中医药的公共服务,同时也让中医药的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工作、学习以及实现业内分享交流。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主要聚焦在医院层面,重点是包括就诊辅助系统、人员的管理方面。

        1 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只有实现信息化建设才能与整体医疗、社保体系对接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脑技术进入中国,医疗系统就积极地进行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挂号、履历电子检索、与社保进行智能链接的技术开始出现。到新世纪以来,整体的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比如:北京市的医疗手册与病患社会保险卡进行链接和数据同步,可以在北京辖区内的各个医院使用。可以说条形码技术的出现,给整体医疗系统的信息化技术提供了基础条件。此时,病患的门诊服务、就诊服务、缴费记录、转院服务等已经因为信息化建设而实现了网络操作。而这些基本的信息化系统,在中医院同样得到了推广和适用。江苏地区的中医院,在以上几个方面也都对接上了整体的医疗信息体系,也就是中医院的所有数据与社保数据和其他医院的数据实现了平台链接。

        1.2 只有实现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科学管理

        计算机软件技术近十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科学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信息化技术条件。各大医院纷纷采用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病患服务管理与医疗人员管理。这些软件已经被其他医院证明是可以使用的。而为了与其他医院和整体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中医院也采用了相应的信息管理软件,比如:员工内部沟通系统,病患数据库系统,员工出勤、绩效和评估系统等。现在员工的职称变更,以及职称对应的福利也都可以实现数据库智能管理。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信息化建设的另外一个意义是在病患服务中可以实现追踪和问责,可以通过数据再现整个就诊和治疗过程。保留这些数据,并且用智能的方式进行呈现,一方面可以避免医患纠纷,对于医疗事故可以进行必要的问题排查和责任追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整个医院的信息储备。而这些信息储备将有助于医院更好地进行员工培训和科研进步。

        2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挑战

        2.1 外部医疗信息系统与中医院的对接保持个性化挑战

        虽然我国在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走了30多年的道路,并且积累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应用经验,但是中医药的信息建设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才开始进行重点建设。中医医院的信息建设才刚开展7年左右,仍然面临很多挑战。首先是个体的中医医院与外部整体医疗信息对接的同时,保持个性化和特色化信息系统的挑战。

        中医医院需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化,这是由中医医院就诊患者和中医药科学的特点决定的。比如在其他医院,按照现代医学,有严格的门诊科室划分,例如内科、外科、消化科、神经科等。但是这些科室划分在中医药科学领域就很难进行对应的科室划分。所以患者来中医院进行挂号看病都与西医现代医院不同。从挂号开始,患者先要了解中医院的科室分类。而在医疗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患者的病历。中医医院的病历能否与其他的医院的病历实现共享,是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挑战。但是目前的信息化系统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比如患者在其他地方看病,之后转到中医院继续就诊,那么中医医院的医生几乎要根据病患的描述重新进行一遍病历书写。而一位病患在中医院看病之后再到其他医院就诊时,其他医院的医生也需要重新书写病历,并且不同医院的医生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做出诊断。

        另外一个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挑战是中医的诊疗名词和药方相对复杂。中医更多地依靠望闻问切,通过切脉后的情况进行记录,会出现一人一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医生的诊疗绩效、诊疗结果都难以准变成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储备、转移和分享。

        2.2 利用多种信息化软件提高就诊效率

        虽然现在中医医院,也基本实现了自助挂号、电话预约挂号、电脑系统叫号、储存电子病历等便捷的信息化建设,节省了病患和医护工作人员的时间和劳动,但是要实现整个便捷人性化治疗服务,仍然有许多不足。

        例如:中医医院相比西医医院,拿药的时间更长,是其显著特点。一位病患的药,可能需要工作人员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药品配置和包装。因此,如果能够进行智能排号,同时根据时间进行短信提醒,将大大方便病患取药的时间。

        另外,中医医院药方划价工作也比较麻烦。一副药方,可能包含几十种不同的药品。这个时候,如果人工划价和电脑划价相结合,配套上足够的自助缴费系统,就能节省病患的排队交钱时间,也节省了工作人员人工输入药品计算价格的时间。

        3 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3.1 IT科技与IT外包行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近年来,IT科技的发展,促进了IT外包行业的迅速发展和这个行业的成熟。首先,IT外包行业更加规范,客户与外包公司之间的权责分配、外包公司的工作流程、售后服务逐渐规范起来。这就降低了外包IT工作的风险和执行成本。医院如果需要外包IT软件开发,不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进行寻找和比较,更不用在合同、财务、售后服务方面进行艰难的探索。成熟的行业为寻找IT外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寻找IT外包服务,并不是说医院自己不投入信息技术管理的开发工作,而是通过外包服务节省医院相关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技术成本。毕竟中医医院不是IT技术公司,在中医医院信息管理部门提出整体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需求和框架后,可以将任务进行分解,将医院难以自己承担的部分外包出去。

        3.2 中医医药科技自身的进步与发扬,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中医药科技承载着传统文化,重新受到现代消费者的青睐和现代医学的关注。中医西医结合的案例也层不不穷。这给中医药领域自身提供了提升进步的机遇。在中西医结合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中医的诊断、中医的服务更加标准化,结果可以被更好地考量,核心概念更加清晰。这就给开发出适应中医药科学的软件提供的新的机遇。比如一些经典药方通过信息系统公开,成为各个中医医院都可以方便操作的门诊处方。那么这些经典药方的划价、配药工作都会更加便捷,都可以更好地通过电脑技术实现。

        4 结 语

        多年来的医疗体系信息化建设,让中医医院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而外界IT技术的进步、多学科的融合发展,以及社保和医疗系统的基础信息化体系,也为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的基本条件。但是,中医医院因为学科特殊性,更需要个性化的信息技术定制服务,而不是将普通医院的信息化系统直接拿过来使用。本文认为,医院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医院特色进行自主研发和设计,然后进行适度的IT外包,这是节省成本又可行的做法。

        主要参考文献

        [1]崔蒙,尹仁芳,谢琪.关于中医药信息学内涵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9(10).

        [2]滕姗.加强地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9).

        [3]魏智,黄昊.从等级医院评审看医院信息化建设热点[J].医疗卫生装备,2014(6).

        [4]张廷均.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通讯世界,2014(8).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