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议高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5-10-05 05:17:22 责编:小OO
文档
浅议高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作者:方彦宁

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12期

        摘 要:良好的习惯是学生成功的关键,习惯决定人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我校始终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重点之一,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通过创设环境,塑造文明氛围;在一日生活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专门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的养成教育;树立典范表彰先进;课堂中渗透习惯培养等方法对高中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为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行为品质。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为品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好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环境,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的校园,窗明几净,精心布置的教室,醒目并富有教育意义的名人格言,楼梯和走廊间的文明提示语等,这些对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无声的教化作用。其次,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为了形成良好的校园风貌,我们严肃校风校纪,从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从最细微的事情抓起,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就仪容仪表、出勤、自行车摆放等问题,每天监督检查,并记入班级量化考核。温馨整洁,积极向上的校园大环境和完整细致的管理制度,使学生容易养成奋进、健康、向上、好学的习惯和品德。

        二、抓好班级一日常规管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立刻见成效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抓住一日常规工作,利用学校和班级制度要求学生,规范学生行为,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如下:

        1.在班级中

        首先,制度方面,我们除以《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之外,又制定适合班级学生特点的《班级公约》。组织班干部会议,让班委根据班级学生的不良习惯有针对性地制定班级公约,再集体商议,修订,经全班同学讨论,集体表决通过,最后形成班级规则。在班规执行上,实行“值周班主任”制度,每位同学轮流担任班主任,代替老师全面负责班级工作。基本做到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食堂就餐

        教师要求学生充卡就餐,自觉排队打饭,不推搡,不加塞。尊重餐厅工作人员,主动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进餐时要求学生保持安静,文明就餐,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粮食。餐后保持桌面干净,自觉将餐具送至规定位置。在学生会与班级负责同学的共同监督下,学生自觉遵守,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成就良好的习惯。

        3.在宿舍就寝

        宿舍对学生的公共意识要求更高,更需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制定完整的宿舍量化考核办法,对违纪学生扣除相应量化分数,低于30分者,取消住宿资格。

        三、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系列主题活动

        教师主要利用每周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运动会等活动规范学生行为,使之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各种实践活动在老师的精心设计指导下,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操作性于一体,既深化了课内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教师在活动中注意抓三个环节:以兴趣促实践、以实践促习惯、以成果促习惯。感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去做,在实践过程中暴露若干不良习惯及时给予修正,最后用学生取得的成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树立典范,表彰先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以教师为学习的榜样。在学生心中,最具威望、最可效法的就是教师。“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其次,以名人为激励榜样。定期给学生讲中外名人习惯故事,告诉学生,成功来自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好的习惯,才能走向成功。再次,以身边的同学为模仿榜样。在学生中间,可定期选举“校园之星”,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利用班会课、开学典礼等活动,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走上讲台,现身说法,介绍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学习靠聪明,也靠勤奋,但最主要的是靠习惯。

        五、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课堂中

        课堂既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战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各学科教师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用爱心、恒心、细心去关心他们,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员、全程、有效参与,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同时,有效促进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总之,高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经过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的反复强化,在社会环境中不断体验、顿悟,就会逐步形成并得到巩固和发展。

        编辑 孙玲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