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墨子的美学思想
2025-10-05 05:17:31 责编:小OO
文档
墨子的美学思想

先秦是中国美学的奠定时期,儒道两家美学对立又互补,影响中国美学几千年。在这美学空前繁荣的舞台上,生于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子,以“求天下之利”为目标,提出了“非乐”的审美主张,代表了小生产者利益。 这是先秦音乐美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观点,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美”这个概念在墨子那里有着复杂的内涵,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识。

(一)美的本质

墨子是在他所谓“非以其名,以其取因为”的“取实予名”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来看待“美”的本质问题的。他认为客观上存在着“美”之实,然后才有所谓“美”之名。如说:“有文实也,而后谓自;无文实也,则无谓也。不若敷与美,谓是,则是固美也;谓也(他),则是非美,无谓则报也。”(《墨子·经说下》)这是说,譬如花,我们称花为美,因为花固美,即实有其美,如果花本身就无有其美,我们就不能称花为美,而应该称它为别的什么。这也就是取事物的美之实,予以“美”之名。无“美”的客观存在,也就没有“美”的概念。由此可见,墨子是把“美”看作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从审美客体的角度来把握美,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同时,墨子认为人是具有审美能力的,能够认识美与不美,能通过自身的感官对审美对象做出美与不美的判断,“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墨子·非乐上》)。如果我们不过于苛求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的话,那么,墨子对美的这种认识无疑是深刻的。

(二)美的含义

关于美的具体内容和含义,《墨子》文本中并没有做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但通过对《墨子》文本的考察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墨子的“美”是从伦理学和美学意义上使用的。从伦理学意义上,墨子认为“美”即是“善”,所以,我们称墨子伦理学意义上的“美”为“善美”。例如《墨子·尚贤上》:“美章而恶不生”。《墨子·经上》称:“誉,明美也,⋯⋯诽,明恶也。”这里所谓“美恶”也就是“善恶”。从美学意义上,墨子认为,“美”指事物的外在形式或事物形象的美丽、美观、漂亮。例如《墨子·亲士》说:“西施之沉,其美也”。“君子服美则益敬,小人服美则益骄”(孙诒让《墨子闲话·墨子佚文》)“衣服不美,身体从容丑赢,不足观也。”(《墨子·非乐上》)“面目佼好者,此非可学(而)能者也。”(《墨子·尚贤中》)这里的“美”都是指事物形貌或形式的美观,它与“青黄刻镂之饰”(《墨子·亲士》)的“饰”具有直接相关的意义和作用。

可见,在墨子那里,善“美”是伦理学范畴,饰“美”则属于美学范畴。墨子是如何处理饰“美”与善“美”的关系的呢?如果说孔子能够把二者联系起来看待,那么,墨子在很大程度上有把二者对立起来看待的倾向。由于墨子主张尚“用”而不尚“文”,同时又提倡“节用”,他自然会比较看中作为“善”的“美”,而相对轻视作为“饰”的“美”。墨子认为“美”的文饰对于社会生活没有什么好处,并加以否定和反对。墨子认为人们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如宫室、衣服、舟车等等,不必有锦绣刻镂文采之饰,就是说不必要有“观好”之美,只要求便于使用就行了。所以墨子说:“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墨子·辞过》)因此,“当是之时,坚车良马,不知贵也;刻镂文采,不知喜也。”正是由于古代圣王重使用而不重华丽的装饰,节约了大量财物,所以才能府库充实,养精蓄锐,成就了霸业。相反的,如果一切实用的东西都为了美观、好看,那么百姓就会变得淫僻而难以治理,君王就会奢侈、挥霍无度,难于听进不同的意见,就会导致国家的混乱。“⋯⋯纣为鹿台糟丘,酒池肉林,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金玉珍玮,妇女优倡,钟鼓管弦,流漫不禁,而天下愈竭。故率身死国亡,为天下戮,非惟锦绣絺绤之用邪?”(《孙诒让《墨子闲话·墨子佚文》)墨子把纣王的“身死亡国”,完全归咎于“锦绣絺绤之用”,这种看法虽是片面的,但是墨子把统治阶级奢侈浪费、荒淫腐化和“身死亡国”联系起来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墨子所竭力反对的主要是统治阶级为了“美”的文饰和享乐而“暴夺民衣食之财”,“厚作敛于百姓”的做法。《墨子·辞过》曰:“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锦绣文采糜曼之衣,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珮;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镂,以为身服,此非云益煗之情也。单财劳力,毕归之于无用也。”在这里,墨子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对于当时奴隶主贵族把享乐建筑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荒淫享乐生活作了无情的鞭挞。

当然,墨子也不是一般地、绝对的反对和否定“美”和“美”的享乐的,他不过是反对那些“事奢”、“好淫”的审美活动,而“事奢”、“好淫”则是剥削阶级之所固有的。因此,他是以否定“美”和“美”的装饰为手段,其目的则是反对剥削阶级的“暴夺民衣食之财”,“厚作敛于百姓”来过“事奢”、“好淫”的生活。至于人民在“常饱”、“常暖”、“常安”的情况下,“求美”,“求乐”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并认为这是“圣人之务”呢。“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之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起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孙诒让《墨子闲话·墨子佚文》)墨子这种“先质而后文”的美学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这和恩格斯所说的:“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是一致的。墨子“先质而后文”的思想清楚地表明了他并非绝对地反对“美”和文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