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5-10-05 05:11:27 责编:小OO
文档
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它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无论是在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考验和越来越多的风险。企业应当从长远角度考虑,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从而降低整体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益,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然而,不少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和财务管理水平的,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规避能力都十分薄弱。因此,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1 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开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财务环境不断变化,如果企业本身的财务管理无法及时调整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就会引发财务风险。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包括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等。一方面,这些外部环境由于无法预见更无法改变,因此当外部环境产生对企业不利的影响时,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如:制造型企业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企业预期经济目标无法实现,导致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当企业外部环境改变时,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应当与外部环境改变相适应。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还不健全,表现为体系设置不合理,流程不够科学,基础工作不扎实,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无法科学预测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反应滞后,不能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从而导致财务风险。

1.2 企业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部分企业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质量不高导致企业财务关系混乱,从而引起企业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资金使用和管理效率不高,收益分配不科学,企业资金完整性和资金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企业负债比例过高,资金结构不合理等形成风险。如:通常企业资金结构可维持一定比例的负债,但部分企业由于资金结构不合理,导致资产负债率高达70%-80%,一旦企业周转不畅、生产遇到意外或者其他问题,很可能使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更不能按时偿还负债,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导致破产等严重后果。

1.3 财务决策失误引起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失误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部分企业往往依照主观判断和经验主义进行重大决策,引起决策失误。如:在进行对外投资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风险意识缺乏,可能没有进行或者聘请专业团队进行充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或者没有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周密和系统的分析,或由于企业不重视经济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导致决策依据的信息缺乏可靠性,加之部分企业决策者决策水平不高,导致项目投资失误,无法取得预期的效益,甚至无法收回投资成本,影响企业偿还债务能力,引起巨大的财务风险。

1.4 融资规模和方式不合理

部分企业在融资时未能综合进行分析,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不合理。企业在融资时需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以达到企业经济目标,因此在融资时通常应考虑为企业带来盈利。部分企业融资时未能对资金需求量进行合理预测以确定融资数量,导致筹资数量不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部分企业举债过多,导致资金过剩,利息费用过大,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利息费用负担,形成生产经营压力。部分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有的企业采取发行债券方式进行融资,由于债券向公众发行,因此债权人数量众多,债券到期时若资金困难则无法进行债务重组,影响企业声誉,甚至为企业带来其他问题;有的企业采取银行大量贷款方式获得资金,但是贷款金额往往无法与发行债券方式取得金额相比,且银行贷款方式通常需要企业资产进行担保,但高新技术企业往往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比例较大,因此从银行取得贷款较为困难。

2 防范财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2.1 调整企业管理策略,灵活应对环境变化

企业应对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及变化情况加强监测和分析,不断调整自身生产经营策略以应对外界环境变化。主要做法包括加强宏观环境分析,对外部环境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把握,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制定应变策略和措施,针对宏观环境变化调整财务管理方法和财务管理措施,提高对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降低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

2.2 建立财务风险监控机制,加强风险预测规避

应建立财务风险监控机制,实现财务风险预测和规避功能。首先应建立专门的风险预警机构,机构主要由公司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参加,必要时可聘请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人员参与。风险预警机构应于企业其他部门开展工作,不隶属于任何部门,由企业最高管理层直接领导,以确保机构实现风险监控功能。其次,应建立风险信息传递机制。应由风险预警机构指定专人收集用于风险预测的资料和信息,主要包括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如财务数据、市场营销数据、技术产品开发进度等数据,以及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信息,如调整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市场变化信息等。再次,应建立风险预测机制。风险预警机构应就收集的相关资料,运用统计学和运筹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筹资、投资、市场营销等情况进行测算,运用建立的模型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确定风险指数大小,分析风险成因,预测可能造成的损失。最后,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在预测出财务风险后,风险预警机构应结合分析出来的风险成因,制订预防和规避措施,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为企业消除风险或者减小风险损失。

2.3 加强财务基础管理,提高决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再如,企业资金流动是周而复始地进行的,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以保持良好资产流动性。按照以上方法做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2.4 选择合理融资渠道,建立科学资金结构

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高新技术企业应考虑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建立多种资金筹集渠道和方式,并形成合理的融资结构。一是在可承受未来债务偿还压力的前提下适当考虑增加经营性负债水平。除了日常的银行贷款外,尽可能多考虑不同的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机构等借款渠道,还可考虑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委托贷款的筹资方式,争取形成多个负债资金来源。二是考虑其他经营性现金流入的持续性。中小高新企业可考虑专用技术使用权的出售,或通过许可使用、使用分成等方式,改善现金流入。三是考虑引入风险投资。通过风险投资对中小高新企业的资本介入、管理介入,建立起与相关者的利益和责任约束机制。企业在确定融资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确保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支出过多利息费用。

3 结束语

在企业发展中,宏观环境变化、管理决策失误、财务风险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均可引起财务风险。因此要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观念,加强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和应对,加强财务管理,(下转第1页)(上接第166页)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秦超,孙艳.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6.

[2]侯玉凤.谈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4.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