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框架工程模板三级技术交底
2025-10-05 05:10:37 责编:小OO
文档
模板工程三级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莲花佳园18#楼

交底部位:模板工程交底人:

接底人:接底日期:

1、施工准备

1.1材料

1.1.1面板材料:多层木胶合板(12~18mm厚)、竹胶合板(12~18mm厚)。

1.1.2支撑材料:方木、方钢管(50mm×100mm)、专用型钢柱箍、可调上下顶托、¢48×3.5钢碗扣架、可调钢支柱、木工字梁、槽钢背楞等。

1.1.3连接材料:碟形扣件、3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花篮螺栓、连接爪等。

1.1.4辅助材料:脱模剂、铁钉、铁丝、海绵条、封口漆、垫木、塑料套管等。

1.2机具设备

1.2.1机械:电锯、电刨、电钻、电压刨、气泵

1.2.2工具:手锯、手刨、手锤、钳子、线坠、方尺、水平尺、钢尺、靠尺、小线、撬棍等。

1.3作业条件

1.3.1模板加工制作场地应进行平整硬化,加工设备安装就位,并检验合格。

1.3.2轴线、模板边线、模板控制线及标高控制线已测设完毕,并办理预检手续。

1.3.3完成墙、柱钢筋绑扎、水电管线箱盒、预埋件埋设、预留洞安装,钢筋保护层垫块、定位钢筋固定完,并办理交接手续。

1.3.4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软弱层剔凿,并清理干净,办理交接手续。

1.3.5模板施工操作脚手架搭设完,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

1.3.6固定模板缆风绳用的预埋钢筋环已按要求埋设完。

1.4技术准备

1.4.1模板设计:依据工程结构形式、特点及施工组织设计流水段的划分,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模板设计。模板应满足构造合理,拼缝严密,且便于组装和支拆。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验算符合要求,并绘制墙、柱配板图、连接件和支撑系统布置图、异型模板及特殊部位详图。

2操作工艺

2.1柱模板安装

2.1.1工艺流程

模板制作柱模板安装柱模板校正加固办理预检及验收

2.1.2操作方法2.1.2.1柱模制作

依据模板设计制作图进行模板制作,先将木背楞厚度方向上的上下两个面刨平、刨直,挑选厚度一致的背楞和胶合板

依据单块模板制作大样图,将胶合板按制作尺寸要求裁板,并对裁边处的胶合板采用封口漆封边。

胶合板与木背楞固定采用沉头螺钉或圆钉固定,制作时应预留清扫口的振捣口。

柱模四角制作时宜采用企口做法。

单块模板制作完,按模板设计图纸对模板外形、尺寸、平整度、对角线进行检查,分规格平行叠放,其底层模板加垫木,距地面不小于100mm 模板安装前,应均匀涂刷脱模剂。

2.1.2.2柱模板安装

每柱四片模板,四角相邻两块柱模板宜采用企口连接,模板安装时,沿柱模板边线外2mm粘贴海绵条进行密封。

第一片模板就位后,设临时支撑或用铁丝与柱和筋临时固定,然后依次将其余三片模板就位,并做好支撑。

依据设计要求的柱箍筋规格、数量、间距自下而上安装柱箍。

斜撑或拉杆的位置应按模板设计要求进行,一般将拉杆或斜撑固定在楼板中的预埋钢筋环上,柱模板立面均设两根拉锚或斜撑,与地面角度宜为45°~60°。

2.1.2.3柱模板校正加固

根据柱控制线校正柱模位置,并采用木楔与地锚将柱模下口固定。

将线附分别吊于模板及相邻模板的上口,使线坠由模板上口延伸接近楼面检查模板的垂直度,并且通过拉锚或斜撑校正柱身垂直度和柱身扭向,调整偏差后固定。

2.2墙体模板采用木工字梁、胶合板体系支撑

木字梁、胶合板体系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周转次数多等特点。木工字梁的高度一般有200mm、160mm两种。

木工字梁、胶合板体系墙体模板主要由胶合板、木工字梁、双槽钢背楞、连接爪、吊钩等构成。

由于木工字梁刚度较大,使用该体系时可采用高强穿墙螺栓(DJ15或DJ20),一般1平米的模板范围内布置一根穿墙螺栓即可。

2.2墙模板安装

2.2.1工艺流程

模板制作安装门窗洞口模板安装一侧墙模板穿对拉螺栓管并固定安装另一侧墙模板安装对拉螺栓及背楞安装斜撑或地锚校正加固办理预检。

2.2.2操作方法

2.2.2.1墙模板制作

依据模板设计制作图进行模板制作,先将方木背楞厚度方向上的上下两个面刨平,刨直,挑选厚度一致的背楞和胶合板。

根据单块模板制作大样图进行裁板,并对胶合板裁边外采用封口漆封边。

面板与背楞固定采用沉头螺钉或圆钉固定牢固。

单块模板制作完,按模板设计图对模板外形、尺寸、平整度、对角线进行检查,分规格平等叠放,其底层模板加垫木,距地面不小于100mm。

模板安装前,应均匀涂刷脱模剂。

2.2.2.2墙模板安装

按照位置线安装门窗洞口模板及预埋件或木砖,并与墙体钢筋固定。

分别对模板下口和模板之间接缝处粘贴海绵条。先安装角模,并与墙体钢筋临时固定,再安装一侧墙模,使模板稳定的坐落至基准面上,并设临时支撑。

按对拉螺栓的位置将套管固定,对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墙安装止水螺栓,清扫墙内杂物,随后将另一侧模板就位,依次将其余模板就位,并随时做好支撑。背楞依据设计要求的规格、数量、间距自上百下安装,并随时拧紧对拉螺栓螺母固定。

斜撑位置应按模板设计要求进行,一般斜撑固定在楼板中的预埋钢筋环上,每块模板立面宜采用两根以上斜撑,与地面角度宜为45度~60度。

2.2.2.3校正加固

根据墙模板控制线校正墙模板位置,并利用方木、木楔与地锚将墙模下口固定。模板上口吊线坠检查墙模板垂直度,通过斜撑校正墙身垂直度,调整合格后固定。再次复查墙模板轴线位移、垂直度、截面尺寸、对角线偏差,调整无误后,锁定斜撑。

模板安装校正完毕后,将模板接缝及模板下口进行封严。

2.3梁模板安装

2.3.1工艺流程

梁模板制作搭设梁模支撑安装梁底模板安装梁侧模安装侧向支撑校核梁截面尺寸并加固预检

2.3.2操作方法

2.3.2.1按照梁模设计图,现场加工制作模板,先将木龙骨刨平、刨直,再挑选厚度一致的胶合板,按加工尺寸进行裁切,板边应涂刷封口漆,防止受潮变形,最后用铁钉将面板与龙骨钉牢。

2.3.2.2搭设梁模支撑

根据单梁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安装梁支撑立杆,立杆下应铺设垫木。

上下层立杆应对准,待顶层支撑搭设完毕后,应将梁、板支撑体系连成一体。每层立杆力求做到规格一致、横竖成排,合理设置水平拉杆和剪刀撑,留好施工通道,当支撑高度小于4。5m时,一般设两道水平拉杆和剪刀撑,第一道水平拉杆距楼、地面为250mm。

2.3.2.3在立杆上依次安放可调顶托、龙骨,铺设梁底模时拉十字线,通过调整可调顶托来校正梁底标高。当梁跨度大于等于4m时,梁底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3‰。

2.3.2.4梁侧模板安装

梁模板安装应遵循侧模包底的原则。侧模安装前宜在底模侧边粘贴海绵条,等数梁侧模板安装就位后进行临时固定。

安装梁侧向支撑,当梁侧模高度大于600mm时,宜条用对拉螺栓。

校核梁截面尺寸,并用锁口方木和斜撑进行加固。

2.4顶板模板安装

2.4.1工艺流程

搭设板模支撑安装主、次龙骨铺设顶板模板调整模板标高模板清理预检

2.4.2操作方法

2.4.2.1根据支撑体系设计搭设板模支撑,上下层支撑的立杆应对准并铺设垫木;支撑搭设完毕后,安装顶托,顶托的外露丝扣长度不得超过300mm。

2.4.2.2支撑体系验收合格后,根据主、次龙骨平面布置图安装主、次龙骨;次龙骨应错开搭接,间距应均匀。

2.4.2.3根据顶板模板排板图,采用硬拼法进行顶板模板的安装;相邻两块胶合板长边拼缝应在次龙骨上,并分别用铁丝钉牢。

2.4.2.3拉十字线,调整可调顶托校正顶板标高。

2.4.2.4当顶板短向跨度大于等于4m时,模板应按短向跨度的1‰~3‰起拱,起拱的位置在板中,边缘部分要保持水平。

2.4.2.5模板安装完后,用水准仪或拉线检查板面标高,并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办理预检手续。

2.5梁、板模板采用木工字梁、胶合板体系支模

采用15~18mm厚优质胶合板或竹胶合板、木工字梁(H20、H16)、式钢支柱或碗扣架。

2.6模板拆除2.6.1墙、柱模板的拆除

2.6.1.1拆除墙、柱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以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2.6.1.2拆除模板顺序:按照相馆模板设计要求的拆模顺序进行,遵循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

2.6.1.3墙模板拆除时,应对模板进行临时固定,然后松开对拉螺栓螺母、斜撑,拆除模板下口固定木楔,拆除模板横楞,随后拆除对拉螺栓,使模板向后斜与墙体脱开;拆柱模板时,先拆拉锚或斜撑,后拆柱箍,如模板与混凝土面粘接时,可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但不得用大锤砸模板上口。门窗洞口模板应根据洞口宽度和混凝土强度掌握拆模时间。

2.6.1.4模板吊出时,必须检查模板是否与墙体有钩挂的地方,且依次吊入模板插放架内。

2.6.1.5模板应及时清理、修理,涂刷脱模剂,以便下次使用。

2.6.1.6季节性施工

冬季模板安装后应按冬季施工要求对模板进行保温。

冬季墙柱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并在拆模柏加强混凝土保温覆盖。

2.6.2梁、板模板的拆除工艺

2.6.2.1工艺流程

拆除梁侧模斜撑、连接件及侧模下调顶托运、拆除主、次龙骨拆除顶板区域支撑体系拆除顶板模板拆除梁底支撑及模板清理模板。

2.6.2.2操作方法

拆除梁、板模板要以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为准,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中的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求。填写拆模早请,经审批后方可拆模。

模板拆除宜逐跨依次拆除梁侧模板、顶板模板板、梁底模板。

梁侧模板拆除:依次拆除梁侧模板的斜撑、锁口木方、连接件及侧模。

顶板模板拆除:下调可调顶托,拆除主、次龙骨,遭受依次拆除支撑体系的斜杆、横杆及立杆,最后拆除顶板模板。

按拆除顶板模板的顺序拆除梁底支撑和底模。

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钢管、龙骨、模板应分类码放,但不应集中放置,防止集中荷载过大,导致顶板出现裂缝。

3.质量标准

3.1主控项目

3.1.1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3.1.2模板脱模剂应采用不影响结构性能不防碍装饰工程施工的脱模剂;在涂刷模板模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茬处。

3.1.3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3.2一般项目

3.2.1模板的连接处不得漏浆;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且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得有积水。

3.2.2拆模板时应能保证其墙、柱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3.2.3对跨度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为1‰~3‰。

3.2.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安装牢固。3.2.5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3.2.6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开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4.成品保护

4.1模板应按配模图编号分类码放,且保证模板不扭曲变形。

4.2模板安装施工过程中,应保护钢筋、预埋件及专业预埋管不受扰动。

4.3模板安装完毕后应保护墙或柱模内清洁,并且在吊运其他材料的过程中应防止遗撒或碰撞模板,防止模板内遗留杂物或模板变形。

4.4拆除模板时,不得使用气焊切对拉螺栓和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模板。

4.5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维修模板并涂刷脱模剂,存放处应有排水措施,不得积水。

4.6顶板拆除时,钢管、卡具、上下托等应轻拿轻放,防止碰撞已浇筑的混凝土。

4.7拆除胶合板时不得乱扔乱抛,应逐块传递,清理干净。拆下的胶合板,如发现板面不平或边缘损坏变形应及时维修,胶合板侧边应补刷封口漆。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模板制作选取材时,同一块模板上的背楞厚度、胶合板厚度应分别一致,以保证墙、柱混凝土成型质量以及龙骨、面板材料厚度一致。

5.2应根据混凝土侧压力选用模板背楞截面及间距,以保证墙、柱模板的整体刚度,防止胀模。

5.3柱模板校正、加固时,每块模板应设两根斜撑,并对相邻两片模板上口往下分别吊线,找垂直、找方。浇筑混凝土后,应对柱进行微调校正,防止柱身扭

向。

5.4应在墙、柱模板下口设清扫口,防止墙、柱夹渣、烂根。

5.5梁底模板安装时应拉通线,防止模板位移,以保证和开间梁在一条直线上。

5.6相邻梁板模板应拼缝严密顺直,防止漏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