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
2025-10-05 05:10:47 责编:小OO
文档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

(一)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

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

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1 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

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

靠中心词)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范”应修饰“讨论”,

“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

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对兰花”

应放“进行”前)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

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

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

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

不能是“生活”。)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

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

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

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

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③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

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

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

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

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

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

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

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

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

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

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4)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

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

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赘余

(1)堆砌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2)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

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例如: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5)应删去“的”字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

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

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4 结构混乱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

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①我们向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提意见”和“向提意见

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

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就在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

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

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

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

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

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

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分子

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反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如: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

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5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

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

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

头上。)

6 不合逻辑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

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

“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

应删去“无比”。)

(2)范围不清

例如:①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

于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如:①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

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

之出现波动。

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C.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调到北京去了。

D.他清楚地记得,一周前,一个人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从这条小路匆匆地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有些破败的小院。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主张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贡献与索取一致的观点,并不是主张把人生的价值仅仅归结到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向社会的索取上。

B.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了起来,使他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C.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我赶紧扣上大衣扣子,快步向不远处的汽车站走

去。

D.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巨大损失,长期以来所恪守的诚信待人的美好品德也会丧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C.电脑中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

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了解你的一切了。

D.文章里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选择组织材料。

2.

3.《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作者以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为读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一群小伙伴。汤姆·索亚是个成长中的孩子,他调皮,喜欢恶作剧,却又善良可爱乐于助人。他讨厌教堂

里老师干巴巴的说教,他不喜欢整天在学校里干燥无味的生活,他向往成为绿林好汉,他

希望加入海盗,过新鲜刺激的生活。他总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做出那些懦弱的“好孩

子”、体面的“优秀生”无法做出的正义行为,展示出自己的魅力。

哈克贝里·芬,是作者着重刻画的另一个“调皮鬼”。他不上学,没有接受过教育,却拥有一颗正义的心、勇敢的心。

1.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取自密西西比河上的水手的行话,意思是“__________”指水的深度足以使航船通行无阻。1865年,他因幽默故事《_________________》一举成名,成为闻名全国的文学幽默大师2.《__________________》和《汤姆·索耶历险记》被认为是马克·吐温的姊妹篇。马克·吐温出身寒微心系下层民众,受到敬重,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3.《____________________》是马克·吐温写的一部诙谐风趣的幽默小说,又是一部描写初涉人世的少年受教于明白事理的作品,贯串全书最重要的象征是______和吉姆漂流密西西比河。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国人.

2.汤姆·索亚的全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索亚住在谁的家里_______________;家里还有_______________.

4.“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干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

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苹果﹑风筝﹑铜门把手﹑石头弹子﹑鞭炮﹑小铁兵﹑刀把……”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啊呀,这女孩长得可真漂亮,一双可爱的蓝眼睛上闪动着长长的睫毛,一对金黄色头发编成的长辫子在身后晃荡,白色的衬衫扎在宽松的绣花长裤里,显得格外整洁动人。我们刚

刚在战场上获得大胜的大将军汤姆心想,像这样的美人,一定属于我这样的英雄。这段话

描写的人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

6.汤姆喜欢的第一个女孩是:____________;第二个女孩是:_____________.

7.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想出一个办法从校长那里得到了一本《圣经》,他的办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他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烂衫,全身一年四季都在开花,衣服上绽开的破布条随着他的蹦蹦跳跳而飘舞。他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破帽子,一块弯月亮样的帽边搭拉下来遮

住了半边脸,肥大的上衣几乎拖到脚跟,裤子只一根背带挎在肩上,另一根背带不知哪里去

了,裤裆像个大口袋吊在两腿之间,一只裤脚卷着,还有一只毛了边的裤脚拖到地上,走

一步带起一阵灰尘。”这段话描写的人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汤姆去上学,看见课室坐着新来的美丽女孩贝奇·萨契尔,他想坐到贝奇身边,故意老实对老师说他迟到前与流浪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起。

10.汤姆与________________一起在半夜去坟地里埋野猫时,看见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医生杀害了,这个杀人者却把罪行嫁祸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汤姆想当海盗,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乘木筏来到密西西比河上的__________________岛玩了一星期后,他们又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出现在全镇人的面前。

12.老师杜平的《解剖学》这本书被____________________撕破了,老师追查时,汤姆却承认是自己撕破的。

13.暑假里,汤姆希望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气,加入了小镇上“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组织,并得到一条绶带,但汤姆后来退出了。

14.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__________________才是杀害_____________医生的凶手,被冤枉的_____________最后被无罪释放。但凶手却逃走了。

15.汤姆和__________________在鬼屋寻宝时,发现了杀人犯_____________和一个装聋作哑的西班牙人,并得知他们获得了一袋金币。

16.印江·乔埃要报复________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发现跟踪,他赶紧报告威尔士,威尔士带两个儿子持抓捕,但印江·乔埃逃跑了。

17.郊游时汤姆和贝奇困在___________________溶洞里,在洞中发现印江·乔埃也躲了进来,汤姆和贝奇从洞中出来后,贝奇的父亲用铁门把洞口封了起来,最后印江·乔埃的下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今年初三,星期天正在家里复习功课。这时,小明爸爸的同事来了并提出要在家里打麻将。小明听到以后想劝阻。如果你是小明,该向爸爸怎么说才能让爸爸拒绝同事?

爸爸听了以后会向同事怎么说才能收到同事放弃打麻将的效果?(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

做到简明、连贯、得体)⑴小明向爸爸

说:

⑵爸爸向同事

说:

【能力训练营】

1.假如你的好朋友小张买了两张足球赛票约你一起去观看,不巧你有事不能去。这时,你怎样说才能使小张不扫兴而归呢?请将你所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2.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切地笑了笑,带着

歉意说:

“”(在横线上填上你设计的教授委婉拒绝的话)

3.同学把从刘亮同学那儿借来的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破了,假如你是,再还

书时该如何说才显得文明、得体,请写在下面。

4.你正在读一本好书,这时一个同学走过来向你借阅,但你明天就要进行晨会演讲,

需要在这本书上查找一些有用的资料,所以不能马上借给他。因此,你只好对他说:

5.一位同学想利用父亲出差的机会随父去泰山游玩,向班主任请假,如果你是班主任,如何拒绝他,才能是他心悦诚服?

6.今天晚上全家要为爸爸过50岁生日。你的一位同学却邀请你去看足球赛,如何拒

绝他的邀请,才能不伤害与这位同学的感情?

7.学校举行手工制作大赛,每位同学都要交一件手工作品。你是一位手工制作能手,

家里有很多现成的手工作品,你最要好的同学向你要一件作为作业上交,你不想你的朋友

欺骗老师,但又怕得罪朋友,你打算如何说呢?

8.假如你的家长担心由于“减负”而影响你的学习成绩,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就为你请

来了家庭教师,此时你并不同意家长的这一做法,你将如何向家长表明自己的观点?如何

向请来的老师说明情况?要求:(1)表述要得体;(2)语言要简洁明确,每小题不要超

过35字。

对家长说:

对老师说:

《秋词》同步练习

一、填空:

1.《秋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字________ 他是____朝著名的___________。

2.这首诗一改传统秋词的_________情绪和不屈的斗志。赞美了秋天的_________,反映出诗人______ 情调。

二、熟读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人对秋的感受?

2.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什么?

3.哪个字道出历代诗人对秋的普遍感受?

4.借景抒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5.作者对秋的评论是怎样的?(原文)

6.诗中与“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意境相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第一部分:

1.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

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对下列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将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

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虽没有述说难以忘怀的具体情景,但“沉醉不知归路”

不仅自然地引出下文,而且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惊鹊写明月,以鸣蝉衬清风,“惊”写鹊,“鸣”

写蝉,有静有动,有实有虚,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堪称写景佳句。

5.如果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改为“无数个星天外,几阵阵雨山前”有什么

不好?

6.《西江月》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 图。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

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次北固山下(次:_____________)客路青山外(客路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乡书:___________)海日生残夜(残夜: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1 答案:D.(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自给”的主语是“石油” ,应改为“生产的石油”。B.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的”。C.多项定语词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次序一般为: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词,③

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正确次序:我们学校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

语文教师。)

2 答案:A.(B.多项状语排列次序不当。当动词前的附加语(状语)较复杂时,排列的

次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③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④表情态或程序的(副词)。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在

中心语前。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C.没有认清附加语的隶属关系,张冠李戴。禁不住的是人,而不是风,“不禁” 移到“打” 的前面。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如果”移到“他”的前面。)

3 答案:D.(A.主客颠倒,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B.分句位置不当。这个复句里的几个分句逻辑关系混乱,正确的次序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

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反映了一定的事理关系,句序应

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C.关联词位置不当,应为“只要你……”。)

参:1“十二英尺深”、《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

2.《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

3.《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哈克

1马克·吐温美

2托马斯·索亚

3波莉姨妈希德

4刷墙

5艾美·劳伦斯

6艾美·劳伦斯贝基·撒切尔

7找别人换票(十张黄票可以换得校长的一本圣经)

8哈克贝利·费恩

9哈克贝利·费恩

10哈克贝利·费恩印第安·乔鲁宾逊莫夫·波特

11哈克贝利·费恩乔·哈帕杰克逊镇上的人以为他们死了,并为他们开葬礼

12贝基·撒切尔

13少年节制会

14印第安·乔鲁宾逊莫夫·波特

15哈克贝利·费恩印第安·乔

16.汤姆,汤姆和哈克

17卡第夫山淹死(人们后来在渡口附近的河里发现了那个“衣衫褴褛”的人的尸体,他也许是想逃跑,结果却被淹死了)做这一题要注意拒绝对象的变化以及自己的身份。小明向爸爸说要有称呼,要尊重长辈。可以暗示爸爸,让他自己领悟。比如:爸爸,今天我的功课比较紧张,做作业时需要

安静,你们能换一种方式或地点娱乐吗?

爸爸拒绝同事的请求也要委婉,以免让朋友扫兴。可以诚恳地向朋友说明情况,提出你的建议。例如:啊,真对不起,孩子今天功课紧张,他需要安静,我们能不能换一种娱

乐形式呢?

两道题的语言表达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参】

1.要求:委婉表达有事不能去的意思,同时表示歉意。用征询语气。如:啊,真不巧,今天约好了要跟妈妈去亲戚家有事,你另找一位去看,可以吗?

2.例如: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下次可以吗?

答案:一、1.刘禹锡梦得唐朝诗人2.凄凉开阔明丽乐观

二、1.为了和自己对秋的评价做对比,表现乐观的情绪和昂扬向上的斗志。2.自古逢秋

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3.悲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

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

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1.D2.略3.B4.D5.因为“七八个”“两三点”都表明数量少,星少暗示天晴,雨点少则表示雨疏而不紧,暴雨将至未至之景。6.江南山村盛夏夜景

1.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3.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