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谁是企业最需要的人
2025-10-05 05:11:44 责编:小OO
文档


  巧遇三个朋友,他们的故事令我深思:

  第一位朋友是江苏某企业的副总,分管外贸营销工作。他上任一年,销售额就从连续三年徘徊在3000万突破至1个亿,在年终的会议上总经理表扬了他。但他心里并不舒服:因为他听到老板的小舅子私下说,1个亿的销售额都是业务员做的,他连英语都不会,怎么可能是他的功劳,而据说总经理对此评价也没有明确提出反对。

  第二位朋友是某软件公司的架构师,是呼叫中心软件设计方面的高手,他在公司担任技术总监期间,手下带了五名研究生,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培养他们,两三年之后,这些研究生都成了独当一面的高手,有个小伙子天资聪慧又年富力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他。而最近他听到人力资源部熟人的内线消息:因为新人小李的技术比他相差不多,而收入却少了一多半,公司有意让小李替代他的位置。

  第三位朋友跟我谈到了他的上司,他是某集团华北分公司的总经理,他最敬佩的上司是集团的营销副总裁刘总,每当他有问题想不通的时候,感觉迷茫的时候,没有对策的时候,跟刘总一个电话,几句话,问题往往能应刃而解。而对于刘总,集团内部则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刘总是个远瞩的企业家,有人则认为: “老刘从开始就没做过业务,他也就是动动嘴皮子,忽悠忽悠,这样的人居然能当上集团总裁……”,朋友很困惑,对一个人的评价怎会差异如此之大!

  看完三个朋友的讲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三种不同的角色:能做事的人,能带兵的人,能审时度势的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创新型企业,这三类人谁是企业最需要的人,哪些人对企业的价值更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应当如何区别对待?

  记得有一位企业家讲过这样一段形象的话,他说:“大家都用过圆规吧?圆规的顶端是手柄;一只脚是尖的,牢牢扎在纸面;一只脚是带着笔的,可以自由舞动。拧动手柄,圆规的一只脚扎牢、站稳,一只脚就可以画出优雅的曲线。通过手柄、定脚、动脚的配合,圆规完成了美丽的任务。我们的企业也是一样。老板是什么?是圆规的手柄,企业的原动力由此而来。如何完成企业的使命,需要定脚和动脚。定脚的作用是扎稳、站牢、把事情做深入、做扎实;而动脚的作用则是走出去,把圆画大、画完美。在我们的企业内部,定脚也就是把企业的产品、专业、市场做深入、做扎实的人,而动脚则是为企业开疆拓土、带领团队奋战沙场、斩对手于马下、把事业做大做强的人。”

  就像圆规一样,企业离不开扎实做事的人,也

离不开带兵打仗的人,他们对企业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非常钦佩我的一位朋友,他原在一间IT公司任职,不知何故转行到一家颇有名气的家装公司,行业不同,相同的只是销售;很快,他就把所在的营业部搞成全市前列;随后,老板委派他去天津,很快,天津公司成为了全国的业绩冠军。当他受聘于另一家公司去山东开拓市场,尽管市情不同,业务特点不同,他仍然做得非常好,在低迷的2009年为这家公司创造了上佳的业绩。如果他创业,我肯定为他投资,遗憾的是,有一位比我有眼光和实力的老板,不惜重金和股份邀他加盟,于是,他再次踏上开拓市场的征途。然而,直到今天我也不认为他是家装方面的专家,其眼光,呵呵,不敢恭维;至于动锤子动锯,更是一窍不通。他就是他,一个对市场极端敏感、对事业热得冒火、爱女儿但常常深夜回家、带着一群兄弟打拼市场的人。一个极端爽快的南方人!谁又能说企业不需要这样的人?还好,我觉得他服务过的企业的老板们都认识得到,这是对企业有价值的人。

  也非常佩服我的客户所聘请的一位意大利人。这家企业位于广东东莞,专门生产制作皮鞋的鞋楦,出口到全国各地,在全球享有盛誉。制造鞋楦的工艺中有一个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工艺叫模切,大致的工作是:根据客户提供的产品,仿制出相应的模具,再由复杂的数控机床进行编码和批量生产,而这家厂所聘请的首席模具师,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七十多岁的老人。老人住在公司附近的五星级酒店,每天由总经理的专车接到厂里,在属于他的工作室里精心雕琢着鞋模,用的是普通的锉刀、砂轮,但每一刀、每一下都全神贯注。企业的老板跟我介绍,尽管企业也有十来个模具师,但目前都还没有他的水平,关键几刀还得他来,老人家高薪受聘,每年回家带薪度假两个月,每天工作八小时。估计也没有人否认,他,尽管语言与其他人不通,更谈不上对行业的了解与展望,也不会带团队和忽悠,但,他,仍然是这家公司最有价值的人。

  说了两个极端的、但是真实的例子,我的观点已经表达得非常明确。两类人是对企业最有价值的人,一类是为企业确保现有业务稳定、持续、深入开展所必须的特才、专才、忠才;另一类则是为企业开疆拓土、使得事业做大做强的人。两种不同的角色,决定了这两类人所需要的特质不同,对其价值的评判也应当有所不同。

  前一类人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掌握着企业核心、重要技术、市场客户的人,另一种则是对企业有着异乎寻常的忠诚、在人员异动的背景下可保企

业稳定、可跟老板“上山打游击”的人,当然,他们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战略视野未必强,甚至很差,但惟其稀有、惟其专业、惟其忠诚,这些人的存在必不可少。对这些人的评价,不应求全责备,更不应只看现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名句值得我们深思。

  后一类人则多是慷慨悲歌之士,有魄力、有眼界、有人气、呼风唤雨、叱咤风云,企业开拓事业必须要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也有脾气、有性格、有志向,对这样的人来说,对他们的珍惜应更多地体现为尊重、肯定、认可;要看大局,不看小节;看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不看做了什么,或者装作看不见、没看见。

  我们不要期望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兼任两种角色,或兼备两种素质,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能延揽到、管得住、激励好以上两类人,已经是企业的福气,对企业家和管理机制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

  圆规的两只脚协同起舞,方可为创新型企业创造价值。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