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精选文档
2025-10-05 05:11:01 责编:小OO
文档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以往,高中美术中国画教学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极少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发展,这也导致了高中生中国画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对此,应充分重视建构主义理论,生成“生本”化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在中国画教学课堂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知识建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开阔学生的中国画学习视野。

一、建构主义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是推动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理念。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行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单纯的硬性灌输知识是不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问题牵引、情境创设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更高效的地内化知识。

在以往中国画教学中,往往强调“强迫式”“填鸭式”教育理念,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教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全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倡导建构主义理论,促使中国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国画教学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国画教学相结合,应充分依循“生本”这条主线,坚持主动性、情境性、群体性和过程性等原则。

(一)主动性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主线,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积极主动地引导、启发和促进学生学习中国画,倡导学生自主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多欣赏、多临摹,从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当然,在学习中国画时,学生观察、动手和思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组织,运用更加完善多样、新颖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创造美。

(二)情境性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的情境性,也就是要创设生动的中国画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一种美妙多彩、情感丰沛的情境之中,将中国画学习视为绘画技能的训练,同时也将其作为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很多时候,教师苦于学生对中国画不感兴趣,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是需要充分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对中国画的领悟境界。

(三)群体性原则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是说学习是需要群策群力的,这样才能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学习也不可能获得成功。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应该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注重开展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性格特点、知识储备、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无法依靠单打独斗解决许许多多的学习问题,所以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长处,那么学习难题也就会迎刃而解。汇聚群体的力量,那么智慧就会在小组之间传递,学生的中国画学习状态也会更加积极,在群学共进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四)过程性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并不是要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促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在中国画教学评价过程中,建构主义认为要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自我感知和思考知识,从而达成有效的知识内化效果。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国画教学应用

(一)总体把握教学方向

在中国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理论,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那种只关注教学情况的局面,要设计一种更加倾向于学生知识能力建构的教学方针,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理念的束缚,而是转移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上来,让课堂教学更加开放,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感知作品,让学生充满创造力的绘画,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

(二)全面优化教学设计

以往,中国画教学大多是简单欣赏中外名作,或是简单地让学生画一画,即使针对艺考生,也基本上采取学生创作、教师点评的方式教学,教学设计基本上都是灌输为主,而且以知识讲授、作品分析为主,缺乏相应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更加缺少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批判的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学设计应更加丰富多样一些,注重学生的体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中国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种媒体创设情境,抛出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如鉴赏齐白石《虾》,应避免灌输教学,而是采取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画作放映,让学生初步了解齐白石作品,然而提出问题:“齐白石画的虾腹部有几段?生活中的虾有几段?”这样,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便会增强,通过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比较去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齐白石为什么把六段的虾画成五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能够直接灌输,也要避免由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解,而应该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原则,由教师抛出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教师可简单呈现传统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作用和意义;然后以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创作出一幅完整的写意画作品,可以借鉴画家进行再创作,或者选择诗歌自由?l挥,不求技法上熟练,但求具有中国画的精神,最后评出最佳组合奖。这样一来,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总之,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美术教师应树立“生本”教学理念,明确中国画教学方向,不断改善中国画教学模式,扭转过去“师本”教育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中国画学习途径,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