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
2025-10-05 05:20:52 责编:小OO
文档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

作者:李惠娟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9期

        摘 要:经济学专业的许多课程具有社会属性,存在需要中国化和可以中国化的问题,为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大量案例与素材。课程思政视角下的经济学专业课教学理念分为培养理论分析与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推进经济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实践需要学校方面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各类培训;教师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加强最新教育与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充分发挥教研组与课程组的作用;大学生需要回归基本常识,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9.045

        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给出了回答: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教师要全面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学生要通过刻苦读书学习德才兼修以实现全面发展,除了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以外,更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经济学专业的课程具有社会属性,存在需要中国化和可以中国化的问题。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始终致力于满足时代发展要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为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大量案例与素材。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中国在新时代国民思想教育的适时强化。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理论等是课程思政的深厚理论基础。它是课程系统性与协同性的耦合、理性價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通。课程思政视角下的经济学专业课教学理念分为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体现从培养基本能力到高尚情操的过程,如图1所示。

        第一层次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中国及世界现实的经济问题,并且实现知识迁移。这是最基础的层次,体现了课程对学生知识的要求,需要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来实现。

        第二层次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以响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自主学习以适应快速发展社会的需求。这是中级的层次,体现了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需要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来实现。

        第三层次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爱家、爱国、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以完成与中国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最高级的层次,体现了课程对学生素质的要求,需要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来实现。

        2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2.1 学校方面

        学校是课程思政的制定者与推动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是高效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条件。

        第一,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是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点,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氛围,将思想和价值引领纳入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专业课程的育人实践,保障课程思政的功能实现。学校各部门也应建立起协同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保障经费和资源投入,进而确保课程思政改革落到实处。

        第二,完善评价体系。教育教学改革效果需要科学评价。应以生为本,将立德树人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将思想和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等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定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评价,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从而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同时,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情况作为年终教学考评、主讲教师与教学名师选拔、外出培训以及岗位聘任等的重要依据,并将学院的推进情况纳入教学目标考核与党建目标考核。

        第三,加强各类培训。各学校通常都设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教师队伍发展规划、校内外教师交流与培训以及教学工作评优评先等活动。应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尤其注重提高培训的宽度与深度,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当承担育人责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学校宣传、学工、团委等部门协同配合,加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培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与荣誉感。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最新的教育、文件、法规等,也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专题培训。

        2.2 教师方面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实施者。对于高校教师,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作为经济学类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当做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育人高超、技术娴熟,同时拥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的新商科好老师。好教师与好课程相互助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需要精心设计,这对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仅是课程建设的需要、教师成长的需要,更是立德树人的要求。育人先育己,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加强综合能力。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重在传道,首在传道。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这需要强化教师的铸魂育人能力,才能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中,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责任。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是教师政治过硬、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经济学专业的许多课程与国家的大政方针联系紧密,任课教师需要深入学习领会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党的十九大以及历届全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及中宣部发布的重要文件等,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扩大视野、提升境界、增强德育意识,发掘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最终运用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科研活动中,并以科研反哺教学。

        第二,加强最新教育与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出台关于高等教育的,2018年又多次召开关于本科教育工作的会议,并密集出台了多部文件,确定了我国本科教育的基本方针、发展路径和重要举措。任课教师应参加培训或自学,熟悉这些新变化与新要求。另外,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教育理念的发展,一些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如混合式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包括线上线下资源如何分配、线上资源如何高效利用,如何将教学内容在时间、空间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等;也可以通过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观摩,学习其它高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并将课程思政的实施延伸到线上线下,运用到自己的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成效。

        第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任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属于知识体系不成熟的创新教育,任课教师应通过学习将最新的反映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要求、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学术成果及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的实践成果反馈到课堂、反哺到教学,并向学生讲授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正确处理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国家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最新的国家战略。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商学教育,提高课程的前瞻性、综合性与育人功能,以适应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趋势,这也是合理提升学生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第四,充分发挥教研组、课程组的作用。教研组、课程组是负责一门课程的最基层组织,是课程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的有机主体。课程组应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统一,落实立德树人,聚焦四个回归。通过教研活动等形式,任课教师集中学习最新的与教学改革方法,深入研讨以下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各门课程的地位与价值?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何修订教学大纲以使其反映最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如何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科研反哺教学?如何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经济学“金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使新时代的经济学课程不仅发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作用,更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如何在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进“三全育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等。通过教研组、课程组组织的集体教研活动,使任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得到集体智慧的支持。

        2.3 学生方面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大学的大变革已经来临,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不会再现,学业挑战度将会逐步增加,“清考” 已经取消,“快乐的大学”现象正在扭转,天天打游戏睡大觉谈恋爱、把学校的督学预警置之脑后、梦想轻松毕业是对自己、家长及社会的不负责,也是浪费教育资源的行为。大学生需要回归基本常识,只有通过刻苦读书学习,才能学会理性思考、了解国情民情、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更好地认识世界。

        学生是经济学教学和课程思政的对象。需要学生增加学习时间,才能跟上教师节奏,不仅要求学生课前积极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思考,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提升對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应养成自律、自学、团队协作、表达沟通、实践操作以及创新等能力;同时,根据教师的课程思政过程,养成民族责任意识、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等,实现自己德才兼备、能力提升的目标,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2]史晋川,叶建亮.新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70年[N].人民日报,2019,04-08(09版).

        [3]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7):32-34.

        [4]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

        [5]吴岩.打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R].2019年全国高教会发言,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901/t20190128_368232.html.2019-01-28.

        [6]袁靖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9,(2):6-9.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