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体育与健康之我见
2025-10-05 05:19:35 责编:小OO
文档
体育与健康之我见

                                                   石佛头小学      冀红珍

【摘要】: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有句至理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 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课程又与健康拉起了手,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关键词】:体育健康;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增进友谊

说到体育,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健康。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当然是为了强身健体。通过一定的锻炼,我们的运动机能就会增强,我们的身体状况就会一直保持健康的状态,使我们远离疾病。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增强体质,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实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的三重健康。因此,体育与健康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体育可增强体质。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评价体质的基本条件。体育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性,去追逐、躲闪、改变方向、超越障碍、身体接触和对抗等来完成的,是在已掌握的各项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当今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期,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起到提高兴奋性和体温,伸展关节韧带等作用,又可以达到使身体放松,消除疲劳的目的;既可以起到诱导练习的作用,又能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采用各种不同手段与形式,赋予体育以某些特定的锻炼价值,可以促进参加者的新陈代谢,调整大脑神经系统,提高运动器官及内脏器官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强体质,提高活动能力,焕发精神。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发展学生的生理机能,发展体能,增强适应力促进躯体健康。体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及特有的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一定的观赏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吸引众多学生参与,使人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活动中锻炼了身体,强健了身躯,愉悦了精神。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锻炼性是体育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如果一个游戏缺乏锻炼价值,那么它就不成为体育活动了,因而锻炼价值是评定体育活动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

 二、体育可磨炼意志。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发展(如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环境,培养稳定的情绪,培养和出事果断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爱好体育的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一般伴有艰苦、疲劳、激烈、对抗、竞争等特点, 因此通过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体育可增进友谊。

 体育锻炼是一种集体活动,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同学交往和增进友谊。此外,体育活动中的许多团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已广泛地得以普及,学生在投身于这些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沟通及合作,并在其中强化了个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体育运动使学生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使他们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尤其集体竞赛项目,可以使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结识更多的朋友,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体育教学中包含有很强的社会性成分, 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集体环境,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逐渐培养起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 理解行为的习惯, 培养协作精神、服务精神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活动, 一般都是组织学生集体进行,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样, 在活动中,学生逐渐发展了道德责任感, 对成人角色的认识和对他人的关心, 开始学会与他人合作, 逐渐消除了不愿与他们交往、自私、独占一切等不良心理特点。可以说, 游戏能帮助中学生进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活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使得活动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能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这也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由以上分析可知,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各方面健康极为重要。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体育可以“强筋骨、调感情、强意志”。因此,加强健康教育,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我们小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体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任重而道远。我们小学生也一定要注重体育,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翠鹃.论中国农村体育的出路[J].先体育学院报,2005(22)

[2]刘曦. 对发展农村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乌蒙论坛,2007(6)

[3]谢晓丹,王世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报,2008(3)

[4]卫洪斌.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